新冠防控措施能有效抑製呼吸道合胞病毒傳播
最新研究顯示,2019年,呼吸道合胞病毒導致全球超10萬(wan) 名5歲以下兒(er) 童死亡,專(zhuan) 家指出——
新冠防控措施能有效抑製呼吸道合胞病毒傳(chuan) 播
科技日報訊 (記者羅朝淑)5月20日,《柳葉刀》發表的一項針對兒(er) 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全球5歲以下兒(er) 童有3300萬(wan) 人罹患與(yu) RSV感染相關(guan) 的疾病,其中360萬(wan) 例患兒(er) 進行了住院治療,101400例患兒(er) 因此死亡。據估計,5歲以下的兒(er) 童每50例死亡患兒(er) 、6個(ge) 月及以下的兒(er) 童每28例死亡患兒(er) 中就有1例死於(yu) RSV感染。
文章的通訊作者、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哈瑞奈爾說:“RSV是幼兒(er)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該研究顯示,6個(ge) 月及以下的兒(er) 童尤其脆弱,特別是隨著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限製政策的放寬,RSV患兒(er) 病例激增,而過去兩(liang) 年出生的大多數嬰幼兒(er) 從(cong) 未接觸過RSV,因此對這種病毒沒有免疫力。由於(yu) 許多RSV候選疫苗正在研發中,按精細年齡範圍進行的估計,有助於(yu) 明確那些包括孕婦在內(nei) 的優(you) 先考慮群體(ti) ,從(cong) 而使最年輕年齡組的兒(er) 童能夠得到保護,這與(yu) 目前向孕婦提供百日咳、傷(shang) 寒和破傷(shang) 風疫苗的策略類似。”
“RSV可通過直接接觸、間接接觸、飛沫和氣溶膠傳(chuan) 播,從(cong) 傳(chuan) 播途徑上來看,與(yu) 當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是一致的。因此,很多針對新冠病毒的防控措施,如保持有效社交距離、佩戴口罩等也能有效控製RSV的傳(chuan) 播與(yu) 流行。”文章第一作者、南京醫科大學李有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zhuan) 訪時指出,目前,尚沒有關(guan) 於(yu) 新冠肺炎患兒(er) 合並RSV感染的治療指導,但一項英國的研究顯示,與(yu) 單一的新冠病毒感染相比,新冠肺炎合並RSV感染並沒有增加患者死亡或接受機械通氣的嚴(yan) 重性風險。
“RSV感染後,臨(lin) 床表現有很大的個(ge) 體(ti) 差異,既可以表現為(wei) 症狀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現為(wei) 嚴(yan) 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主要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和聲音嘶啞,可伴或不伴發熱;下呼吸道感染症狀主要表現為(wei) 咳嗽、喘息、呼吸頻率加快、呼吸費力和喂養(yang) 困難等。總體(ti) 來講,包括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和RSV等在內(nei) 的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僅(jin) 憑臨(lin) 床表現很難鑒別,需要病原學檢測鑒別診斷。”李有說。
“因此,早期識別社區病例並將患病兒(er) 童尤其是外周血氧飽和度低的兒(er) 童轉診入院,以及普及有效且負擔得起的免疫接種計劃將是未來發展的關(guan) 鍵。”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南京醫科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副教授王昕稱,研究估計,四分之三的RSV感染患兒(er) 的死亡發生在醫院環境之外。
這一數據在中低收入國家甚至更大,尤其是6個(ge) 月以下的患兒(er) ,80%以上的死亡都發生在社區。
美國範德堡大學醫學院教授蒂娜哈特在一篇評論中寫(xie) 道:這些數據的影響不能被低估。這突出了被動免疫策略對中低收入國家兒(er) 童健康產(chan) 生的有意義(yi) 影響的潛力。對預防影響的準確估計對於(yu) 證實RSV預防的投資案例至關(guan) 重要。
但研究團隊也承認這項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環境、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確切病例定義(yi) 、醫療服務的獲取和尋求行為(wei) ,以及RSV檢測資格等因素的變化,可能會(hui) 影響建模中產(chan) 生的死亡數字估計;按年齡段分層也受到研究中可用數據的限製。此外,所有數據都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收集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長期影響RSV的疾病負擔尚不清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