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仍是全球投資者的發展熱土
中國仍是全球投資者的發展熱土(望海樓)
近期,又一批外資項目落地中國。商務部公布的今年前4個(ge) 月中國利用外資成績單也很搶眼:總量同比增長超兩(liang) 成,高技術產(chan) 業(ye) 引資提速,外資大項目到資情況良好……事實證明,在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複、世界經濟複蘇艱難的背景下,中國仍被全球投資者視為(wei) 一片發展熱土。
年初以來,中國利用外資總體(ti) 平穩,但受內(nei) 外部多重因素影響,穩外資麵臨(lin) 不少挑戰。尤其近期一些地區出現的新一輪疫情,給包括外資企業(ye) 在內(nei) 的各類市場主體(ti) 生產(chan) 運營帶來一定影響,增加了吸引外資的不確定性,也引發了一些擔憂和疑慮,有聲音甚至認為(wei) ,一波外資撤離中國潮就要來了。
回看中國利用外資曆程,“外資撤離中國”已不是第一次被炒作。每當中國經濟出現短期波動或外部發展環境不確定性增大時,“外資撤離中國論”常會(hui) 冒出來。一些所謂“專(zhuan) 業(ye) 人士”拋出的論點,無外乎“中國失去比較優(you) 勢”“中國扛不住外部環境壓力”“中國對外資的態度變了”,等等。然而,這些煞有介事的論調很快就被中國引資規模屢創新高打了臉。
這次也不例外。前4個(ge) 月,中國利用外資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實現了20.5%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在穩住總量的同時,中國利用外資水平持續提升,含金量更高。1—4月,高技術產(chan) 業(ye) 引資同比增長45.6%,高於(yu) 平均增速25.1個(ge) 百分點,發揮了較大帶動作用;新增合同外資1億(yi) 美元以上大項目185個(ge) ,相當於(yu) 平均每天有1.5個(ge) 外資大項目落地。德國大眾(zhong) 、韓國浦項、美國開市客、日本日立等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大項目平穩推進。這些好消息,足以讓“外資撤離中國論”不攻自破。
再往深處說,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來自擴大開放帶來的更多機遇。從(cong) 市場機遇看,中國擁有14億(yi) 多的人口規模、超過4億(yi) 的中等收入群體(ti) ,消費市場規模和成長潛力將不斷釋放;從(cong) 產(chan) 業(ye) 機遇看,中國工業(ye) 體(ti) 係和產(chan) 業(ye) 配套完整,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高端製造、節能環保、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蓬勃興(xing) 起,產(chan) 業(ye) 配套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從(cong) 開放機遇看,中國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縮減外資準入限製措施,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chan) 業(ye) 目錄》,落實落細金融、汽車等領域開放舉(ju) 措,放寬外國投資者戰略投資上市公司條件,為(wei) 外商拓展更廣闊的投資空間;從(cong) 環境機遇看,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日益優(you) 化,為(wei) 外商在華投資興(xing) 業(ye) 創造了更好條件。
任何一家有遠見的跨國企業(ye) ,都不會(hui) 錯失在中國發展的大好商機。“中國市場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ou) 勢。”鬆下集團全球副總裁本間哲朗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鬆下對遍布全球的生產(chan) 網絡體(ti) 係進行調整,已關(guan) 閉一些地區的工廠,它們(men) 所承擔的產(chan) 能和銷售任務很大一部分轉移到中國。今年寶馬集團在華增資近300億(yi) 元,該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說:“在我們(men) 麵向電動化、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轉型過程中,中國市場是最佳選擇。”中國美國商會(hui) 、中國德國商會(hui) 近期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83%的美資企業(ye) 、96%的德資企業(ye) 持續看好中國市場,66%的美資企業(ye) 、71%的德資企業(ye) 計劃增加在華投資。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態度鮮明而堅定。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hui) 變,對外商投資企業(ye) 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hui) 變,為(wei) 各國企業(ye) 在華投資興(xing) 業(ye) 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hui) 變。更何況,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綜合引資優(you) 勢仍然突出,在全球投資市場的魅力將隻增不減,無論國際風雲(yun) 如何變幻,中國都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相信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ye) 將共同見證中國市場成長、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作者為(wei) 本報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