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那些抗疫中的“破防”瞬間
豈曰無衣 與(yu) 子同裳(大健康觀察)
——那些抗疫中的“破防”瞬間
本報記者 熊 建
近來北京市接連出現聚集性疫情,社會(hui) 麵仍有零星散發病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yan) 峻複雜。對此,北京市進一步采取更快更嚴(yan) 更實措施,管控疫情風險、阻斷疫情傳(chuan) 播。在這個(ge) 過程中,廣大醫護人員衝(chong) 鋒在一線,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為(wei) 民眾(zhong) 的健康織起了嚴(yan) 密的防護網。今天,讓我們(men) 盤點一下其中的感人故事。
“小五一”出院了
5月18日,“小五一”和媽媽出院了。
時間回到4月29日,新冠確診孕婦楊女士(化名)轉到北京地壇醫院。此時孕婦隨時有臨(lin) 產(chan) 的可能。
患者一入院,主管醫療的院領導立即召集醫務處以及產(chan) 科、感染科、ICU、兒(er) 科、麻醉科、輸血科、護理部、院感部門的主任,梳理流程,製定了周密的突發情況應急預案,並抽調多名產(chan) 科醫生、產(chan) 科護士、助產(chan) 士,對患者進行24小時看護。
5月1日淩晨,新冠負壓手術室內(nei) 傳(chuan) 出了響亮的啼哭聲,一個(ge) 體(ti) 重3600克的胖小子出生了,媽媽給他起名“小五一”。
為(wei) 了精心看護小寶寶,醫院調配了4名兒(er) 科醫生、5名兒(er) 科護士組成醫護專(zhuan) 班,24小時對“小五一”進行監測、檢查、照料。
喂奶、哄睡、洗澡擦身、換紙尿褲……“大白”媽媽每時每刻守護在“小五一”身旁,記錄著他每一天的健康成長。晚上,“大白”媽媽抱著孩子輕柔拍著,在病房裏踱步的場景,成為(wei) 隔離病房裏最暖人心的鏡頭。
喂奶這事兒(er) 是每天的“頭等大事”,每隔4小時便喂奶一次。隨著孩子一天天成長,“小五一”胃口極佳,每次能喝到75—80毫升的奶量。“看著他‘咕嘟咕嘟’大口喝奶的樣子,我們(men) 的心都化了。”護士長趙海芹說,給“小五一”洗澡,看著小寶貝兒(er) 舒服的模樣,也成了她堅守抗疫一線難忘的快樂(le) 時光。
醫護人員每天會(hui) 和“小五一”的媽媽保持聯係,微信聊天中還會(hui) 經常發送孩子的美照與(yu) 視頻。看著孩子香甜的睡顏,母親(qin) 牽掛和焦慮的心踏實了。
5月的北京,北京地壇醫院裏草木蔥蘢、綠樹濃蔭,每一片嫩綠都閃著生命的光。對於(yu) 孩子,“大白”媽媽們(men) 說:“我們(men) 最想感謝的是你——‘小五一’!是你帶來了希望的光芒,鼓勵著我們(men)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拚盡全力。也讓我們(men) 相信,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500多天的堅守
2020年初,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開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從(cong) 那時起,醫生田地就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至今已有500多天。
在新冠隔離病房工作的那些日日夜夜,田地接診過許多患者。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yu) 今年收治的一位94歲高齡患者。這位女士年齡大,有高血壓等基礎病,又疊加了新冠肺炎重症的高危因素。有一天,為(wei) 了觀察治療情況,田地在她身邊守候了2小時。老奶奶笑著說:“有你在身邊看著,我放心,沒啥感覺,還舒服地睡著了。”
在全體(ti) 醫務人員的悉心照顧下,老奶奶很快順利出院。出院前她對田地說:“雖然不知道你們(men) 叫什麽(me) 名字,但我打心底裏感謝這些天每個(ge) 孩子對我的照顧。沒有你們(men) ,老太太我不可能這麽(me) 順利地出院。有你們(men) 在,我們(men) 一定會(hui) 戰勝疫情的。”
聽到這句話,田地瞬間“破防”,淚水模糊了她的護目鏡。“在這500多天的日子裏,我見證了太多醫患之間不分你我的動人時刻。這份‘豈曰無衣,與(yu) 子同裳’的真情流露,就是我們(men) 全體(ti) 醫務人員堅守戰疫一線的信心之源。”她說。
最美麗(li) 的風景
家住北京朝陽臨(lin) 時管控區的張女士,在家中不慎磕破了頭部。社區一位誌願者不僅(jin) 為(wei) 張女士緊急處理了傷(shang) 口,還開車送她去醫院治療,幫助她辦理各項手續。後來,張女士寫(xie) 了一封感謝信,其中寫(xie) 道:“這名誌願者小姐姐叫柴然,是北京友誼醫院急診科的護士。她的名字很好聽,她有一顆真善美的心。”
從(cong) 2011年入職北京友誼醫院至今,柴然一直在急診科工作。近期,北京疫情反複,她居住的社區從(cong) 5月5日起開始了臨(lin) 時管控。想到自己是一名醫護人員,柴然覺得即便不能返回工作崗位,也要為(wei) 疫情防控貢獻一分力量。於(yu) 是,她聯係了社區,申請成為(wei) 社區誌願者,每天為(wei) 小區有就醫需求的居民進行初步評估,給需要外出購藥的居民進行統計、登記,協助入戶采樣醫護人員核對信息。
5月16日,張女士前來求助。她早上在窗前蹲著給花澆水,猛一起身不慎磕到了窗角,頭部劃出一道口子,鮮血直流。柴然馬上為(wei) 張女士進行緊急的傷(shang) 口處理:消毒止血,將碎頭發別住,用敷料把傷(shang) 口貼上……簡單處理後,考慮到張女士頭部的創麵紅腫,傷(shang) 口被金屬劃破後可能需要接種破傷(shang) 風疫苗,社區立即為(wei) 她聯係到附近能接診的醫院。前往醫院需社區聯係急救中心,由120救護車將患者送達。為(wei) 了減少等待時間,柴然提出可以開私家車護送患者前往醫院。
開具出門證明、更換好N95口罩後,柴然開車將張女士送到了接診醫院。從(cong) 進入醫院的掃碼、登記,到掛號、找診室就診,柴然始終陪在她旁邊。在接種破傷(shang) 風疫苗後,柴然還陪同她留觀。回家的路上,柴然對張女士說:“過兩(liang) 天需要更換紗布的時候還可以找我陪同。”
柴然的貼心、細心讓張女士非常感動。到家後,她通過政府熱線12345的微信公眾(zhong) 號,給柴然寫(xie) 了一封表揚信。信中寫(xie) 道:“疫情雖然暫時限製住了我們(men) 的行動,但是真善美的心靈沒有界限。雖然走不出家門,但是卻讓我看到了最美麗(li) 的風景。”
“所有付出都值得”
北京胸科醫院有這麽(me) 一個(ge) 大男孩兒(er) ,近日來12次參與(yu) 醫院外派支援任務。他就是李陽,27歲,有著7年黨(dang) 齡。
出身於(yu) 軍(jun) 人家庭的李陽,雖不善言談,卻總能在關(guan) 鍵時刻挺身而出。作為(wei) 醫院為(wei) 數不多的男護士,李陽多次主動請纓承擔疫情防控支援任務。他總說:“科裏別的同事家裏都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顧,我還沒有孩子,又是黨(dang) 員,我去最合適。”
帶著這股一心為(wei) 他人的勁頭,李陽曾支援過小湯山、豐(feng) 台、昌平的疫情防控工作。今年5月以來,又先後12次參加醫院外派支援社區、鄉(xiang) 村核酸采集任務。他憑借嫻熟的技術、熱情的服務、耐心的幫助,得到同事和居民的好評,同時也收獲了不少感動。
在一次外派核酸采集中,有位大姨騎著三輪車帶著爸爸媽媽還有老公,停在核酸采集點前邊不遠處,拿著一遝身份證跑去掃碼。“她問我去三輪車那邊給他們(men) 采行不行。我答應著過去了。那會(hui) 兒(er) 有風,她趕緊扶著門,怕車門撞到我。我讓他們(men) 張嘴,老人耳朵背,大姨趕快過去給老人做示範,讓他們(men) 仰頭等著我。”李陽說,“村裏有個(ge) 小孩兒(er) ,隻有三四歲的樣子,雖然采得有點幹嘔起來了,但采完後馬上自己戴好口罩,並向我十分禮貌地說謝謝。這些事情讓我在工作中充滿了動力。”
還有幾次工作到很晚了,好幾位大爺大媽對李陽他們(men) 表達了感謝之情。“心疼我們(men) 這麽(me) 晚了還在采核酸,問我們(men) 熱不熱、渴不渴。在這樣溫暖友善的氛圍下,我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李陽說。
病房裏的墨寶
5月18日,北京地壇醫院隔離病房裏的“藝壇伉儷(li) ”出院了。這是一對擅長書(shu) 畫的老夫妻,出院前,他們(men) 為(wei) 醫院留下不少墨寶。其中有一幅字“北京加油”。他們(men) 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深深感激和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念。
4月30日,劉先生與(yu) 愛人楊女士同時確診新冠肺炎,被收治入院。劉先生今年76歲,因為(wei) 有腦梗史、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剛入院時,醫護人員就加大了對他生命體(ti) 征的監測。劉先生跌倒評分較高,護士們(men) 對他格外關(guan) 注。“您上廁所、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著腳底下,小心別滑倒。”值班護士再三交代。
楊女士剛入院時心情一度焦慮、內(nei) 疚,忍不住在夜裏悄悄抹眼淚。“巡視病房時,我觀察到這個(ge) 情況。其實阿姨主要需要一種紓解情緒的方式。”護士長孫麗(li) 霞加了楊女士的微信,希望用“話療”的方法幫她排解。在聊天中,她發現,夫婦二人在書(shu) 畫書(shu) 法領域具有深厚功底,平日喜愛潑墨勾勒幾筆,但這次因入院匆忙,沒顧上帶材料和用具。
於(yu) 是,醫護人員就去幫二老采買(mai) 相關(guan) 用具。硯台、毛氈、畫筆、毛筆、宣紙、顏料等書(shu) 法、繪畫材料,很快就運進了病房。
這下,兩(liang) 口子的情緒高漲了起來。尤其是楊女士,畫具到了後便一直沉心於(yu) 創作。
住院期間,恰逢國際護士節,楊女士創作了多幅書(shu) 畫作品送給醫護人員。“被暖到了,看到患者們(men) 用各種方式對我們(men) 報以充分理解,我們(men) 內(nei) 心自豪又滿足。”孫麗(li) 霞說。
出院前,劉先生夫婦也收到來自醫院的禮物,一個(ge) 愛心證書(shu) ——“感謝有您!是您的大愛,給予醫務人員更多的力量!讓我們(men) 一起攜手抗疫,共克時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