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對話新農人“鳥哥”:看見鄉土煙火裏的本真與共富

發布時間:2022-05-25 13:5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

  每一個(ge) 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wei) 億(yi) 萬(wan) 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ge) 奮鬥的你。讓我們(men) 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紹興(xing) 5月24日電(記者 項菁)“分享現實生活,就對了。”被問及“流量時代”做短視頻的秘訣,浙江紹興(xing) 新昌“80後”新農(nong) 人楊軍(jun) 昌靦腆地說。

  一身鄉(xiang) 土氣,一頭“標誌性”的斜劉海,既會(hui) 電焊、木工,也會(hui) 繪畫、做飯……近期,“啥都會(hui) 一點”的楊軍(jun) 昌靠著淳樸的外表和數項技能,通過創作極富個(ge) 性的短視頻,以“帥農(nong) 鳥哥”身份迅速走紅網絡。

  在中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潮中,從(cong) “拉麵哥”到“張同學”“帥農(nong) 鳥哥”,短視頻就像會(hui) “魔法”一樣,將大家重新聚焦到中國鄉(xiang) 村,講述一個(ge) 又一個(ge) 樸實的鄉(xiang) 土故事。

  為(wei) 探究竟,記者近日走訪新昌縣鄉(xiang) 村,對話網友眼中會(hui) “魔法”的楊軍(jun) 昌,發現短視頻呈現的鄉(xiang) 土煙火氣背後,流露著鄉(xiang) 村的本真與(yu) 共富的縮影。

  闖蕩20年回村做短視頻

  揭開鏡頭裏“土”背後的“真”

  “高中學過美術,工作後在廣告公司畫過牆畫,在裝修公司刷過油漆,還幹過電焊工、木工。”楊軍(jun) 昌笑著說,“在縣城打拚20年,幾乎沒有我不會(hui) 的。”

  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趨勢下,越來越多青年返鄉(xiang) ,在鄉(xiang) 村“大舞台”上施展抱負。

  2017年,楊軍(jun) 昌開始自學視頻剪輯,後又“觸網”試水直播“帶貨”。眼看著家鄉(xiang) 發展越來越好,2021年11月楊軍(jun) 昌回到新昌縣宋家村,在短視頻創作中融入燒飯、製作布鞋、作畫等農(nong) 村生活場景,並將其發布在多個(ge) 短視頻平台。

  楊軍(jun) 昌說,那時候就想,隻要像在城裏那麽(me) 拚,在農(nong) 村的日子就會(hui) 過得好。

  讓他意料之外的是,農(nong) 村生活的一點一滴被“搬”到短視頻平台後,一個(ge) 月內(nei) 竟“吸粉”幾百萬(wan) 人,被網友稱為(wei) “漲粉狂魔”。楊軍(jun) 昌對此笑稱,“喜歡我視頻的多為(wei) 年輕人,他們(men) 可能喜歡看我比較真實的感覺,喜歡我這個(ge) ‘土’、‘菜’卻很自信的形象。”

  鏡頭裏的“帥農(nong) 鳥哥”是“甩頭發”“潑顏料”的鄉(xiang) 土形象,現實中的楊軍(jun) 昌也擁有視頻所呈現的自信,且多了一份樸實和靦腆。

  在“人人皆可短視頻”的時代,或為(wei) 了“帶貨”,或自我娛樂(le) ,許多創作者都將“拿手絕活”發到網絡。不過,短視頻內(nei) 容有時真假難辨,現實生活與(yu) 鏡頭藝術該如何平衡?

  “做視頻,內(nei) 容一定要真實。”楊軍(jun) 昌很篤定。

  他以繪畫為(wei) 例稱,在其創作推出的短視頻裏,不乏大量繪畫“技術活”,“能畫的就畫,不會(hui) 畫的就不畫。畫不好沒關(guan) 係,但不要造假,不要忽悠。”

  在外人看來,短視頻為(wei) 楊軍(jun) 昌打開了一扇新窗。而楊軍(jun) 昌覺得,鄉(xiang) 村其實很好,就是缺少“吆喝”,短視頻如一個(ge) 窗口,可以讓大家了解到家鄉(xiang) 的美景美味,給鄉(xiang) 村帶來“流量”。

  對於(yu) 未來,楊軍(jun) 昌也希望通過短視頻把大佛龍井、回山西瓜等家鄉(xiang) 特產(chan) 賣到全國各地,“買(mai) 不買(mai) 沒關(guan) 係,大家至少可以通過我,了解到‘我的家鄉(xiang) 有什麽(me) ’。”

  鏡頭外是“人間煙火氣”

  看見浙江鄉(xiang) 村共富縮影

  “在外打拚20多年,才發現農(nong) 村才是什麽(me) 都不缺的地方。”這是楊軍(jun) 昌的心裏話。

  楊軍(jun) 昌所在的新昌縣有著“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特征,是典型的山區縣。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農(nong) 村人,楊軍(jun) 昌對鄉(xiang) 村有著深刻的情感認同。

  “以前,大家可能因為(wei) 農(nong) 村窮而外出闖蕩。但實際上,這些年農(nong) 村發展越來越好了。”楊軍(jun) 昌舉(ju) 例說,現在,不論是村間小道還是公共廁所,都是幹幹淨淨的,“而且應有盡有,什麽(me) 都不缺”。

  他還呼籲,現在農(nong) 村老年人居多,希望更多年輕人回來創業(ye) ,用自身優(you) 勢和資源建設鄉(xiang) 村。

  審視浙江,該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步伐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網上,“浙江農(nong) 村究竟有多富”也曾多次成為(wei) 熱點話題。去年6月,中央賦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新使命,在先行先試推進共富道路上,鄉(xiang) 村成了縮小城鄉(xiang) 差距的“主戰場”。

  一年來,浙江各地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時,亦紛紛借力新媒體(ti) 為(wei) 鄉(xiang) 村好風光“打call”。譬如在新昌縣東(dong) 茗鄉(xiang) 後岱山村,由村書(shu) 記帶頭,在綠水青山間布設了直播間,鄉(xiang) 親(qin) 們(men) 定期上網“吆喝”本地及周邊村的農(nong) 產(chan) 品。

  “我常常告訴村民,要緊跟時代步伐,‘網絡就是農(nong) 田,流量就是農(nong) 資,手機就是農(nong) 具’。”後岱山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主任王國洋受訪時說。

  綠水、青山、鳥兒(er) 、大白鵝……受村裏邀請,連日來,楊軍(jun) 昌忙著為(wei) 後岱山村一個(ge) 老房子牆麵作畫,他將鄉(xiang) 村元素融入畫中,並拍攝創作短視頻。

  記者看到,與(yu) 後岱山村整體(ti) 美麗(li) 風貌相比,該老房子所處的環境條件稍顯落後。讓生活在這個(ge) 角落的7戶人家,盡快跟上村莊總體(ti) 發展步伐,一直是王國洋的心願。

  “共同富裕不能落下一戶,不能落下一人。”王國洋談及,“這次希望借助鳥哥的‘神筆’,外加村裏的力量,以點帶麵讓環境整體(ti) 變好變美,打開鄉(xiang) 村新麵貌。”(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