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心城區慢行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7.8% 品質化慢行環境讓自行車回歸城市
北京中心城區慢行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7.8% 創近10年來新高
品質化慢行環境讓自行車回歸城市
近年來,彩色的非機動車道、怡人的濱水步道及綠道等逐漸走進北京市民生活,既方便了交通,也讓大家享受到了休閑的樂(le) 趣。去年,北京中心城區選擇慢行交通(自行車和步行)出行比例創近10年來新高,達到47.8%,比2017年提升了6.9%,自行車正在回歸城市。
品質化的慢行環境越來越多
石景山保險產(chan) 業(ye) 園北靠八大處山脈、南臨(lin) 永定河引水渠,自行車道、濱水綠道和空中廊道聯網成片,無論是騎行還是步行,都能享受到“望山看水”的樂(le) 趣。值得一提的是,產(chan) 業(ye) 園的“空中廊道”將園區幾棟寫(xie) 字樓連在一起,上班族在午休時還可以在這裏散步健身。這一大片以寫(xie) 字樓為(wei) 主的產(chan) 業(ye) 園,不僅(jin) 有上班族穿梭的身影,還吸引了附近居民前來遛彎遛娃。昨天下午,幾個(ge) 小孩子在自行車道上騎車玩耍。
石景山區城管委道路設施科科長彭鵬介紹,作為(wei) 石景山的示範項目,石景山區保險產(chan) 業(ye) 園慢行係統包括濱水綠道、園林步道、園區便道和空中廊道四部分,全長1000米的濱水綠道建設已於(yu) 2019年底完工。“別看產(chan) 業(ye) 園慢行係統隻有一公裏,它已經和永引渠旁邊的木棧道和濱水道連在一起,全長達到了5公裏,可以從(cong) 西五環永引橋一直延伸到西山腳下。”彭鵬說。
全長6.5公裏的自行車通勤專(zhuan) 用路,“健步悅騎”的高品質二環輔路慢行廊道……近五年來,像石景山區保險產(chan) 業(ye) 園慢行係統這樣的項目在北京越來越多,且各具特色。北京品質化的慢行環境越來越多了,選擇綠色出行的市民也越來越多了。
共享單車年騎行量近10億(yi) 次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軌道所所長王書(shu) 靈介紹,2021年,中心城區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創近10年來新高,達到47.8%。在新街口外大街、天壇東(dong) 路等51條道路,早高峰騎行量每小時超過3000輛次,方便了市民“最後一公裏”的通勤出行。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市民慢行出行意願持續提升,自行車年騎行量由2017年的0.5億(yi) 次(公共自行車)提升至2021年的9.5億(yi) 次(共享單車),自行車出行已回歸城市。
成績的背後源自理念的轉變。近年來,北京市以“慢行優(you) 先、公交優(you) 先、綠色優(you) 先”交通發展理念為(wei) 指引,從(cong) “以車為(wei) 本”向“以人為(wei) 本”轉變,大力倡導和推進慢行係統發展。北京市交通委員會(hui) 城市道路管理處一級主任科員荊祿波介紹,近年來,北京先後編製《北京市慢行係統規劃(2020-2035年)》《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慢行交通品質提升規劃》等一係列規劃文件,為(wei) 慢行係統發展明確方向。如首次提出壓減機動車道寬度用於(yu) 拓寬自行車道和步道、注重路口慢行優(you) 先、設置自行車優(you) 先標識等係列技術措施,讓慢行係統建設以及改造有章可循。
“體(ti) 檢”讓慢行係統更健康
從(cong) 2020年開始,交通部門立足北京市當前慢行交通發展現狀水平,借鑒哥本哈根、倫(lun) 敦等國際城市先進經驗,構建慢行交通服務評價(jia) 考核體(ti) 係。也就是說,通過“體(ti) 檢”的方式,明確慢行係統進一步改進的方向。
道路寬度、機動車占道等問題均納入考核體(ti) 檢指標。2021年評價(jia) 結果顯示,核心區、石景山區和城市副中心非機動車寬度達標率均超過80%,其中核心區寬度達標率最高,為(wei) 83%。近年來,隨著設施治理和秩序管理的不斷提升,設施占用步道及機動車侵入自行車道的違法現象不斷改善,2021年設施占用步道率較2020年降低10.5%,自行車道違停侵入率較2020年降低47%,市民騎行也更加安全。
為(wei) 保證自行車出行順暢,2021年以來,全市累計設置自行車路口一次左轉共74處,明確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交通流線和通行權限,路口通行秩序得到明顯改善。荊祿波介紹,下一步,北京將繼續推動東(dong) 三環和北四環輔路的慢行係統整治,打造安全、友好的出行環境。
文/本報記者 劉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