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高考騙局”也是門必修課
反“高考騙局”也是門必修課
□ 陳廣江
每年高考過後都是涉考詐騙案件高發期。公安部新聞發言人近日表示,當前“手機收到提前查分鏈接”“大學招生內(nei) 部指標”等詐騙手段多發,希望廣大考生和家長提高警惕。與(yu) 此同時,各地也發出預警,提醒考生和家長切莫上當受騙。
從(cong) 警方揭露的涉高考騙局來看,有的假冒權威專(zhuan) 家,利用中介或網站、App等對考生進行誌願填報指導騙取錢財;有的通過家長群、考試群等渠道發送“提前查詢分數”的虛假廣告鏈接實施詐騙;還有的謊稱有特殊關(guan) 係,可以購買(mai) “內(nei) 部指標”等,類型繁多。考生及家長一旦上當,不但會(hui) 有財產(chan) 損失,還可能會(hui) 泄露個(ge) 人信息。有關(guan) 方麵針對發案特點發布提醒,將相關(guan) 反詐防詐知識“輸入”考生和家長腦中,體(ti) 現了精準防範詐騙的思路,有助於(yu) 從(cong) 源頭遏製騙局。
高考作為(wei) 法律規定的國家教育考試,從(cong) 考試到招錄等各環節都有著相當嚴(yan) 格的紀律和規範,也都有十分嚴(yan) 密的監控措施。所謂“提前查分”“內(nei) 部指標”等情況根本不可能出現。這些漏洞百出的騙局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wei) 騙子摸透了考生和家長急於(yu) 知道成績等心理。
防範涉高考騙局需要多管齊下,關(guan) 鍵要提高考生和家長識騙、防騙意識和能力。考生和家長要擺正心態,耐心等待分數公布,還要看好“錢袋子”,捂緊個(ge) 人信息。凡是非官方渠道公布的涉考信息,考生和家長都要堅持“不聽、不信、不理、不轉賬”原則,讓騙子無從(cong) 下手。
涉高考類詐騙隻是各類詐騙中的一種,反詐應成為(wei) 每個(ge) 人的必修課。不久前開展的“全民反詐在行動”宣傳(chuan) 活動為(wei) 提高人民群眾(zhong) 防騙意識、遏製詐騙行為(wei) 起到了積極作用。麵對花樣翻新的各類騙局,除相關(guan) 部門發布提醒、強化宣傳(chuan) 、依法嚴(yan) 厲打擊之外,也需要全社會(hui) 積極主動參與(yu) ,深入推進全民反詐,營造全社會(hui) 反詐濃厚氛圍,讓包括涉高考類騙局在內(nei) 的所有騙局都無機可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