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有效提振市場活力 全國多地發消費券之後的市場觀察

發布時間:2022-06-14 11:12:00來源: 廣州日報

  全國多地發消費券之後的市場觀察

  消費券有效提振市場活力

  北京市發放“綠色節能消費券”,每份券包總金額1500元,可購買(mai) 符合條件的21類綠色節能產(chan) 品;成都市發放數字人民幣線上消費券,金額共計1.6億(yi) 元;太原市投放5類22種數字消費券,財政總投入4.2億(yi) 元……近期,全國多地陸續發放消費券,提振消費市場活力。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消費券能提振消費,不過,為(wei) 更好發揮其作用,應進一步優(you) 化和完善消費券的發放和使用流程。

  文/新華社記者胡林果、吳文詡、楊穩璽

  消費券努力促進消費恢複

  國務院辦公廳4月25日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意見》,要求綜合施策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並提出5方麵20條政策舉(ju) 措。

  發放消費券是各地出台的促消費手段之一。從(cong) 涉及品類來看,除了受疫情影響的餐飲、文旅、娛樂(le) 等行業(ye) 之外,有不少省份和城市開始發放汽車消費券,如山東(dong) 擬投入資金5億(yi) 元,發放汽車消費券15萬(wan) 張;還有一些則是與(yu) 當地的支柱行業(ye) 相關(guan) ,如廣東(dong) 佛山發放針對家電產(chan) 品的消費券。

  “政府出資,平台支持,商戶配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孫亞(ya) 程介紹說,消費券一般是由政府出一部分資金,然後跟互聯網企業(ye) 或者電商平台合作進行線上發放,部分平台還會(hui) 給予配套補貼。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各地的消費券主要通過微信公眾(zhong) 號、微信小程序和各類互聯網App發放,派券方式包括定時搶券、搖號和抽獎等。合作的第三方商業(ye) 平台主要包括微信、支付寶、京東(dong) 及美團等。武漢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教授曾伏娥表示,以支付寶和微信為(wei) 代表的支付類平台的特點在於(yu) 消費端覆蓋麵更廣;而美團作為(wei) 本地生活服務平台,則與(yu) 線下實體(ti) 商戶聯係更加緊密。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yu) 螞蟻金服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政府1元的消費補貼能夠帶動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費。不少地方和支付平台統計的杠杆效應可達到5倍甚至10倍的效果。

  微信平台的數據顯示,2020至2021年微信支付實際核銷各類優(you) 惠金額229億(yi) 元,撬動社會(hui) 消費5200億(yi) 元。以寧夏銀川為(wei) 例,自今年3月初至6月6日,已發放13輪政府消費券,參與(yu) 人數260萬(wan) ,在線核銷超過55.7萬(wan) 筆,直接交易額1.5億(yi) 元,間接帶動消費19億(yi) 元。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數字戰略與(yu) 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鍾雄認為(wei) ,發放餐飲、住宿、旅遊、汽車等不同品類的消費券,既能達到定向幫扶特定行業(ye) 的效果,也能吸引商家和企業(ye) 推出更多個(ge) 性化的讓利優(you) 惠,進而帶動上下遊複蘇,促進企業(ye) 擴大生產(chan) 和投資,實現經濟和產(chan) 業(ye) 的良性循環。

  發放、使用規則有待進一步完善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的消費券,在發放和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值得關(guan) 注的問題。

  ——線上發放,一些年齡大的消費者很難搶到。一些年齡偏大的消費者反映,雖然消費券“紅包”很多,但能搶到的很少,因為(wei) 目前消費券一般采用線上發放模式,價(jia) 值高的幾秒就搶光;他們(men) 對智能手機的使用沒有年輕人熟悉,對各種手機App推送的信息也很難及時關(guan) 注到,即便關(guan) 注到了,搶券手速也沒有年輕人快。

  ——一些消費券使用規則不完善。深圳某網友在某購物平台上購買(mai) 了價(jia) 值2899元的手機並使用了消費券,之後因個(ge) 人原因申請退款想重買(mai) ,但是退款後消費券平台不予以退回。“辛辛苦苦搶來的消費券算是白搶了。”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還有不少人反映同樣的問題。

  “我搶了美食券來消費,但是在火鍋店結賬時服務員說,鍋底費用、茶位費用、飲料費用都不能計算在內(nei) 。”廣州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本來算好了滿400元正好可用券,但是結算時才發現不能用券的那部分費用都七八十元了,商家說有自主解釋權。

  ——一些消費券被交易、轉賣。記者調查發現,有人利用外掛程序等搶消費券,還有人通過虛擬定位在其他城市搶券,然後倒賣。某二手平台出現了售賣消費券的現象,部分人以“代付”方式向真正消費的顧客折價(jia) 出售搶到的消費券。

  記者在廣州市北京路商圈看到一家土菜館消費火爆,一些正在等位的市民朋友告訴記者,這家店可以用消費券,“沒有搶到消費券也沒有關(guan) 係,拍下座位號後微信發給‘黃牛’,由他們(men) 來結賬。”而通過“黃牛”結賬比直接使用消費券多付10元。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沈豔認為(wei) ,出現消費券轉讓、交易甚至套現,有的可能是設計機製本身有漏洞,可通過技術手段解決(jue) 問題;如果是大規模、團夥(huo) 式轉賣,則不僅(jin) 會(hui) 破壞市場秩序,還會(hui) 導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可以用行政、法律手段去處理。

  精準發力放大消費券效用

  受訪專(zhuan) 家表示,消費券提振消費的關(guan) 鍵在於(yu) 讓政府補貼變為(wei) “助燃劑”,在短時間內(nei) 激發消費規模增長,最終傳(chuan) 導到生產(chan) 供給側(ce) ,帶動整個(ge) 經濟鏈條複蘇。如何發揮好消費券的作用,還需要從(cong) 多個(ge) 維度精準發力。

  曾伏娥認為(wei) ,為(wei) 了實現短時間內(nei) 激發消費規模增長,政府的目標人群應該是那些低收入或者受疫情影響的消費者。“可以分批次在多平台發放,根據核銷率動態決(jue) 定下一批次消費券的投放,提升消費券發放和使用效率;還可以利用數字技術來實時追蹤發放效果,不斷改善投放方式,從(cong) 而更加精準地將消費券給到有需要的人手裏。”

  “發放消費券不妨線上為(wei) 主、線下為(wei) 輔。”孫亞(ya) 程建議,可以發放一些紙質消費券作為(wei) 補充,比如與(yu) 當地部分商場、超市、便利店等線下場地聯合,給特定群體(ti) 定向發放一些消費券。

  沈豔認為(wei) ,可以把央行的數字人民幣與(yu) 消費券搭配,保證資金能實現定向定期的使用。為(wei) 推動消費持續恢複和升級,還要加快發展新興(xing) 消費、綠色消費,這有利於(yu) 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目前北京、鄭州等地已相繼發放綠色節能消費券,鼓勵消費者購買(mai) 綠色節能商品。

  曾伏娥建議,政府可以對消費券的金額和使用頻率進行限製,加強大數據分析,加強對非正常交易記錄的篩查,通過技術手段盡量避免以虛假交易套現行為(wei) ,真正讓消費券成為(wei) 帶動全鏈條消費複蘇的“助燃劑”。

  此外,記者了解到,近期出現的倒賣、套現消費券等現象,已引起公安機關(guan) 注意,相信陸續會(hui) 采取措施對主觀惡性較大、投機牟利、大量惡意套現等違規使用消費券的行為(wei) 進行打擊。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