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金觀平:促進文旅產業持續複蘇

發布時間:2022-07-14 11:18:00來源: 經濟日報

  促進文旅產(chan) 業(ye) 持續複蘇

  金觀平

  近日,多地推出發放文旅消費券、加大對中小微文旅企業(ye) 金融支持力度等舉(ju) 措,促進文旅產(chan) 業(ye) 加速複蘇。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通知,恢複旅行社和在線旅遊企業(ye) 經營旅遊專(zhuan) 列業(ye) 務,進一步激發了大眾(zhong) 的出遊需求。

  疫情暴發前,文旅產(chan) 業(ye) 對國民經濟綜合貢獻度不斷提高。2019年,全國旅遊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增加值44989億(yi) 元,占GDP的比重為(wei) 4.56%。疫情之下,文旅產(chan) 業(ye) 依舊展現出較大韌性與(yu) 潛力,去年國內(nei) 旅遊總人次32.46億(yi) ,同比增長12.8%,整體(ti) 收益較2020年大幅提高。

  文旅產(chan) 業(ye) 既能帶動建築、交通、餐飲、文創等多領域持續營收、穩崗就業(ye) ,也是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但受疫情影響,文旅產(chan) 業(ye) 遭遇了一些困難。同時,一些新問題也有待解決(jue) :線上平台與(yu) 旅遊目的地間協調不足、同區域內(nei) 景點缺乏整體(ti) 規劃、景區宣傳(chuan) 與(yu) 接待水平參差不齊、部分項目設施陳舊缺乏新意等。如何釋放文旅產(chan) 業(ye) 更大潛力,更好滿足大眾(zhong) 需求,值得各方探索。

  一方麵,相關(guan) 企業(ye) 要總結經驗,創新模式。麵對疫情可能存在的反複性,企業(ye) 應形成疫情防控常態化應對方案,盡可能讓自身發展有調整餘(yu) 地和拓展空間,如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旅模式、利用文創衍生品等方式提高盈利能力,與(yu) 本地遊近郊遊合作提高閑置物業(ye) 使用率等。同時,要從(cong) 大眾(zhong) 的消費需求出發,不斷優(you) 化服務、增加亮點,依托科技手段探索出打破“淡旺季”限製的融合發展道路。

  另一方麵,各部門要加強統籌,長遠布局。在解難紓困政策上,要將幫扶舉(ju) 措落到實處,讓減輕經營壓力的企業(ye) 安心謀發展,以實招真招促產(chan) 業(ye) 複蘇。在方向引導上,要更好發揮市場在文旅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勵和支持市場主體(ti) 創新發展,為(wei) 產(chan) 業(ye) 不斷注入活水。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不是一時之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基礎上,各部門要持續降低旅遊出行成本、推動各地各平台加強聯動,為(wei) 產(chan) 業(ye) 建立互助互補的從(cong) 業(ye) 機製,聯手構築良性競爭(zheng) 環境,讓大眾(zhong) 有更豐(feng) 富多彩的文旅選擇。

  此外,還要因地製宜尋找差異化優(you) 勢,規避重資產(chan) 經營模式和過度投資帶來的風險,以龍頭文旅企業(ye) 為(wei) 重點帶動中小微企業(ye) 及靈活就業(ye) 者共同提質增效,打造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眼下,各地正迎來傳(chuan) 統出行旺季的暑期遊熱潮,應紮實應對,以充分的準備和充足的信心,把受疫情影響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又穩又好推動文旅產(chan) 業(ye) 再上新台階。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