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南方多地早稻進入集中收獲期,晚稻播栽加快推進

發布時間:2022-07-14 11:2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南方多地早稻進入集中收獲期,晚稻播栽加快推進——

  稻區“雙搶”忙,豐(feng) 收有保障

  本報記者 邱海峰

  7月中旬,南方水稻產(chan) 區進入早稻搶收、晚稻搶插關(guan) 鍵時期。“雙搶”直接關(guan) 係到全年糧食豐(feng) 產(chan)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最近接連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全力以赴,確保早稻安全成熟、豐(feng) 收到手,雙季晚稻適期栽種、栽足栽滿。

  今年以來,國際大米價(jia) 格連續6個(ge) 月攀升,達到15個(ge) 月以來的高點。中國是大米主要生產(chan) 國和消費國,水稻種植和收獲情況備受關(guan) 注。

  記者了解到,根據近期實打實收情況,今年南方早稻麵積穩中略增,多地實現麵積產(chan) 量雙增長。展望全年,夏糧已獲豐(feng) 收,秋糧長勢良好,糧食穩產(chan) 豐(feng) 收有保障。

  早稻:搶晴收獲減損失

  稻浪起伏,陣陣飄香。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車江街道,種糧大戶王靜的早稻田金黃一片。“顆粒飽滿,稻葉變黃,穀子已經成熟。”這兩(liang) 天,王靜正忙著搶收早稻,“氣溫雖然高點兒(er) ,但農(nong) 時不等人,要趁著沒下雨抓緊收割。”

  寬闊的田野上,王靜調來的幾台收割機同時作業(ye) ,脫粒箱“吐出”稻穀,運糧車在鄉(xiang) 間公路上穿梭。王靜說,今年早稻播種麵積200多畝(mu) ,耕種收全程機械化,很快就能收割完,確保顆粒歸倉(cang) 。“除了負責自家稻田,我們(men) 還為(wei) 周邊村民提供從(cong) 耕種到收割的全程托管服務,今年托管麵積進一步增加,達到4300畝(mu) 。”王靜說。

  作為(wei) 水稻生產(chan) 大省,湖南省早稻播種麵積占全國1/4左右。今年以來,為(wei) 應對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不利天氣等影響,湖南多措並舉(ju) 保障全省1800多萬(wan) 畝(mu) 早稻生產(chan) 。春耕期間,安排6100萬(wan) 元支持農(nong) 機合作社建設,早稻機械化插(拋)麵積較上年增加40萬(wan) 畝(mu) 左右,發放實際種糧農(nong) 民一次性補貼超8億(yi) 元,在62個(ge) 產(chan) 糧大縣實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險,大力選育推廣優(you) 質雜交稻品種。早稻收割時期,在糧食主產(chan) 區縣推廣“農(nong) 機租賃”“整村托管”等多種新生產(chan) 模式。

  中國早稻生產(chan) 集中在南方地區,主要包括湖南、湖北、廣東(dong) 、廣西、江西、福建等地。眼下,這些水稻產(chan) 區進入早稻集中收獲期,多地喜迎豐(feng) 收。

  在湖北省鹹寧市,39萬(wan) 畝(mu) 早稻近日開鐮收割,實現麵積、產(chan) 量雙增長。“種早稻每畝(mu) 補助差不多有150元,還有種糧大戶幫著耕種、收割,省心多了。”鹹寧市新店鎮蒲首山村村民劉偉(wei) 清說,“今年我家種了23畝(mu) 早稻,每畝(mu) 收獲濕穀1000多斤,比去年高了200斤左右。”

  濕糧一上田,烘幹作準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提早摸清烘幹機械保有量和社會(hui) 化服務能力分布情況,協調就近匹配烘幹用機需求,支持新型經營主體(ti) 積極開展烘幹服務,保障已收稻穀安全入倉(cang) ,減少黴變等產(chan) 後損失。

  受台風、強降雨影響,近來廣東(dong) 省早稻種植戶對稻穀烘幹需求增加,多地烘幹設備開足馬力運轉。“台風天收割的水稻含水量高,如果不及時烘幹,很快就會(hui) 發黴。”雷州市源泰米業(ye) 負責人吳堅介紹,“今年水稻總體(ti) 高產(chan) ,再加上台風影響,烘幹需求相對較大。以前烘幹高峰期一般是3至4天,今年高峰期延長到10天左右。目前,公司十幾台烘幹機每天24小時運轉,已烘幹上千噸早稻並入庫。”

  晚稻:適期播栽穩麵積

  作為(wei) 雙季稻的第二季,晚稻生產(chan) 在早稻收獲之後隨即展開。

  今年,由於(yu) 部分地區早稻適收期較往年推遲3-7天,前後茬農(nong) 時銜接更加緊張,雙季晚稻生產(chan) 更是耽誤不得。

  “晚稻播栽搶的就是時間,早一天播種,產(chan) 量就可能增加不少。”王靜說,“這幾天正是‘雙搶’大忙的時候,一刻也不能放鬆。早稻收了之後,必須抓緊把晚稻種下去,為(wei) 下茬豐(feng) 收打好基礎。”

  聊起即將進行的晚稻栽插,王靜說,以前各家各戶都是在田裏分散育秧,不僅(jin) 成本高,而且費時費力。“現在采取工廠化集中育秧方式,能有效抵禦災害天氣對育秧的不利影響,既縮短了秧苗生長周期,也提高了秧苗存活率,育出的秧苗還粗壯整齊。”王靜介紹,目前合作社的秧苗、插(拋)秧機已準備就緒,將按計劃到各村開展大麵積機插機拋秧作業(ye) 。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謀劃好雙季晚稻生產(chan) ,盡快將晚稻生產(chan) 任務落實到村組、地塊;選擇熟期適宜的品種,合理確定播種時間,因地製宜推廣集中育秧、缽苗機插、濕潤稀播壯秧和塑盤育秧拋栽等技術;加強秧田肥水管理,著力培育壯秧,對早稻晚收、茬口推遲的地塊,采用適度幹旱、化控等措施,減輕晚稻秧苗過高及秧齡過長造成的不利影響;加強秧苗餘(yu) 缺調劑,做到應插盡插,全力落實晚稻播栽麵積,確保所有種了早稻的田塊都能種上晚稻。

  技術有支撐,良種多打糧。在湖北省浠水縣,當地投入180萬(wan) 元補貼資金集中采購優(you) 質秈稻新品種,從(cong) 今年全縣16萬(wan) 畝(mu) 早稻測產(chan) 與(yu) 實收情況看,早稻畝(mu) 穗數、穗粒數、千粒重較往年均有明顯增長,有望實現麵積、單產(chan) 、總產(chan) “三增”。

  “我們(men) 農(nong) 場稻田種的都是雙季稻,好種子再加上高效的栽培技術,既能降低勞動強度,又能豐(feng) 產(chan) 增收。”浠水縣禾溢園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黃金安說,“種雙季稻雖然要多花點工夫,但產(chan) 量效益高。接下來,我這3200畝(mu) 稻田還會(hui) 繼續選用縣裏推薦的好品種,等晚稻再豐(feng) 收到手,這一年下來賺頭可不小了。”

  中稻:“蟲口奪糧”保豐(feng) 收

  稻穀是中國主要口糧品種之一,產(chan) 量占全年糧食總產(chan) 量近1/3。除了早稻、晚稻,秋糧作物中的中稻已栽插完成,目前多處於(yu) 分蘖至拔節期。

  今年,糧食主產(chan) 區江西省栽插中稻麵積超1400萬(wan) 畝(mu) ,各地已陸續進入田間管理階段。在南昌市南昌縣蔣巷鎮,3.2萬(wan) 畝(mu) 中稻正處在分蘖期,二化螟等病蟲害成為(wei) 近期防治重點。當地監測數據顯示,第一代二化螟於(yu) 6月中旬末進入始盛期,並於(yu) 6月25日-27日出現了一個(ge) 明顯的盛蛾高峰,第二代二化螟最近進入盛蛾高峰期。

  “‘雙搶’農(nong) 忙時節,也是開展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關(guan) 鍵時期。特別是中稻栽插進度不一,有利於(yu) 二化螟幼蟲輾轉取食為(wei) 害。”蔣巷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辦主任吳慶校說,“近來,鎮裏加強技術指導,及時組織農(nong) 技人員進入田間地頭,並通過短信服務平台、手機微信群等多種方式發布病蟲害防治信息,提高關(guan) 鍵技術到位率和覆蓋麵,幫助農(nong) 民科學用藥,在防治適期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讓稻子保持好長勢。”

  南昌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全市中稻已栽插完成,後期將指導各地做好中稻大田的肥水管理,適時追施分蘖肥,促進禾苗早生快發,提高有效穗數;加強病蟲監測預警,重點防控水稻“兩(liang) 遷”害蟲、稻瘟病、紋枯病等病蟲害,大力推進統防統治、綠色防控,減輕病蟲危害;加強與(yu) 氣象部門的溝通,做好強降雨、洪澇、高溫、幹旱等災害性天氣的預警,加強防災減災工作。

  搞好田管,更多新技術助陣。今年以來,北大荒紅衛農(nong) 場積極推動農(nong) 業(ye) 數字化轉型,在田管期間推出遠程蟲情監測預警係統。紅衛農(nong) 場有限公司智慧農(nong) 業(ye) 中心工作人員葛孟磊介紹,這個(ge) 係統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可以自動完成誘蟲、殺蟲、收集等作業(ye) ,同時把相關(guan) 數據上傳(chuan) 到智慧農(nong) 業(ye) 平台進行數據分析,農(nong) 戶不用再專(zhuan) 程跑到稻田裏逐株檢測病蟲害發生情況。

  日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召開多地視頻連線會(hui) ,明確提出當前中稻病蟲害發生重於(yu) 上年,監測防控工作絲(si) 毫不能放鬆。要求各地跟蹤掌握病蟲害發生消長動態和新特點,及時預報預警,盡快將中央財政防控補助資金下撥到縣,切實提高防控效果和效率,全力以赴“蟲口奪糧”保豐(feng) 收。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