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如何把中國故事講給世界?北京文化論壇探討文化交流與合作

發布時間:2022-07-27 11: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電 (徐婧 杜燕)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近年來,北京努力建成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首要窗口。26日,首屆北京文化論壇“文化交流與(yu) 合作分論壇”上,中外文化領域的政府代表和文化機構代表圍繞“交流·合作·發展”主題,就“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等話題展開交流和分享經驗。

  對外文化交流承擔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任務。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表示,應著眼文化強國建設、戰略治理和國家對外工作大局,進一步健全文化交流機製,加強多層次文明對話,讓文化流動起來,讓中國故事生動起來,持續提升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的國際認同。

  進入新時代,首都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功能作用愈發凸顯。張旭指出,要進一步創新文化交流機製和平台,向世界展示最新、最美、最好的北京,讓世界了解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帶來的挑戰,他認為(wei) ,要開創文化交流新路徑,利用科技賦能,提高文化交流的效率和深度。比如,搶抓數字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新機遇,集成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雲(yun) 端架起文化交流的新橋梁。

  作為(wei) 全球首個(ge) “雙奧之城”,北京向世界展示著新時代中國從(cong) 容自信、開放包容的大國風範。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楊爍介紹,多年來,北京在芬蘭(lan) 首都赫爾辛基、愛沙尼亞(ya) 首都塔林、希臘首都雅典舉(ju) 辦“歡樂(le) 春節”活動,圍繞歡樂(le) 、和諧、對話、共享的節日主題,以大自然的節日、家庭的節日、世界的節日為(wei) 核心理念,賦予廟會(hui) 、燈會(hui) 、舞龍舞獅、十二生肖等文化符號以新的形式和內(nei) 涵,持續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

  他稱,如今,“歡樂(le) 春節”已經深入當地文化生態體(ti) 係中,實現了從(cong) “走出去”到“走進去”的轉變。在赫爾辛基,春節廟會(hui) 每年都人山人海,中國節日真正變成了世界節日。

  芬蘭(lan) 赫爾辛基市文化和休閑部常務部長勞拉·阿爾托表示,自2006年北京與(yu) 赫爾辛基建立友好城市關(guan) 係以來,該市每年都舉(ju) 辦春節慶祝活動,不僅(jin) 深受當地華人的喜愛,也備受芬蘭(lan) 本地人的歡迎。

  2016年,赫爾辛基市將芬蘭(lan) 文化藝術帶到北京,舉(ju) 辦“你好赫爾辛基”活動,為(wei) 北京民眾(zhong) 提供了一個(ge) 了解芬蘭(lan) 和赫爾辛基的機會(hui) ;2021年,赫爾辛基作為(wei) 官方嘉賓城市參加了北京國際設計周。“文化交流在諸多方麵至關(guan) 重要,它既有助於(yu) 呈現不同文化之美,又有助於(yu) 創造一個(ge) 更美好、聯係更緊密的世界。”勞拉·阿爾托說。

  論壇上,韓國首爾市文化本部長朱容台分享了首爾市的文化政策與(yu) 展望。他認為(wei) ,文化藝術領域有數字化和融合藝術兩(liang) 大趨勢,藝術與(yu) 技術相結合的新形式正成為(wei) 新趨勢。首爾市將通過在博物館、美術館引進新技術,構建讓觀眾(zhong) 不用去現場就可以體(ti) 驗文化的係統;用雕刻和公共美術作品、露天演出和多樣化的音樂(le) 節,打造“用文化做連接,因文化而幸福”的城市。

  與(yu) 會(hui) 嘉賓還談到,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wei) 推動人類社會(hui) 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北京要以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覺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

  “北京是全球科技資源最密集,創新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張旭期待北京加快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在運用科技創新文化交流方式、重塑文化交流格局上開展更多的探索,取得更多的成績。

  據悉,北京文化論壇以“傳(chuan) 承·創新·互鑒”為(wei) 永久主題。首屆論壇25日至26日在京召開,以“推動文化創新賦能美好生活”為(wei) 年度主題,舉(ju) 辦開幕式暨主論壇,圍繞曆史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發展、文化與(yu) 科技融合發展、文藝精品創作與(yu) 傳(chuan) 播、文化交流與(yu) 合作舉(ju) 辦四場分論壇,力爭(zheng) 打造成為(wei) 文化領域的全國性品牌論壇,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