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是教育強國的必由之路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意義(yi) 何在?目前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實施情況如何?未來將如何推進?8月7日,在2022新京報貝殼財經夏季峰會(hui) 教育專(zhuan) 場論壇上,教育部科學技術與(yu) 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發表演講時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建設以數字化為(wei) 支撐的高質量教育體(ti) 係,是我國從(cong) 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北京市在加強數字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上動作頻頻。優(you) 化北京教育信息網、上線北京市教育大數據平台、匯聚5.6億(yi) 條教育數據……論壇上,北京市教委二級巡視員葛巨眾(zhong) 分享了北京在教育數字化轉型上的努力。
雷朝滋:
加快推進教育係統全麵實現數字化轉型
雷朝滋介紹,經多年持續努力,我國教育信息化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數字教育正在成為(wei) 重塑世界教育格局的重要變量;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需要。
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戰略任務
雷朝滋強調,在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隻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ge) 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ti) 係,才能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隻有基於(yu) 智能技術實現精細化資源配置與(yu) 科學決(jue) 策,才能顯著提升教育治理水平,為(wei)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關(guan) 鍵支撐。
雷朝滋指出,今年以來,教育部以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為(wei) 重點,啟動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全麵探索數字教育新機製、新模式、新形態。3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正式上線。平台匯集基礎教育課程資源3.4萬(wan) 門、職業(ye) 教育在線精品課6628門、高等教育優(you) 質課程2.7萬(wan) 門。截至7月28日,平台總瀏覽量已超32億(yi) 次,總訪客量達4.7億(yi) 人。
繼續擴大資源應用規模和建設開發
未來,教育部將加快推進教育係統全麵數字化轉型。雷朝滋表示,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二期工程已圓滿完成,這是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一小步,今後教育部將按照高起點融合、高效率融合、高標準融合和高質量融合“四個(ge) 融合”的工作思路,把教育數字化轉型推向深入。將把頂層設計謀劃與(yu) 應用實踐創新相結合,加強智慧教育建設與(yu) 應用示範引領和數字化轉型。繼續擴大資源應用規模和建設開發,推動應連盡連,力爭(zheng) 在黨(dang) 的二十大前實現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試點全覆蓋。將推動教育資源優(you) 質均衡,在助學上發力,在助教上探索,在助管上深化,在助研上突破,在助政上推進,探索現有教育與(yu) 網絡教育空間的有效結合,服務學習(xi) 型社會(hui) 和終身教育。
此外,將把教育資源的開發建設集成與(yu) 智慧教育平台的安全可靠運行相結合,用數字賦能,用智能提質,用平台管平台,確保高效、智能、標準、規範。未來還將成立國際和區域性數字教育聯盟,發起數字教育國際倡議,提升我國教育質量和國際影響力。
葛巨眾(zhong) :
到2025年北京麵向未來的教育新生態將初步形成
未來,北京數字教育將如何發展?葛巨眾(zhong) 表示,“十四五”時期,北京市數字教育發展將聚焦科技與(yu) 教育的雙向融合,著力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發展方式、教學方式、評價(jia) 方式以及治理方式的轉變。
夯實數字教育發展基礎
近年來,北京市在加強數字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上動作頻頻,先後印發《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等,還研究起草了《北京市智慧教育總體(ti) 規劃方案(2022-2025)》。
葛巨眾(zhong) 表示,北京不斷優(you) 化北京教育信息網,校園互聯網接入率達100%,千兆以上帶寬入校占比超過70%,無線網絡覆蓋率達90%以上,IPV6部署全麵完成;還啟動了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信息化項目;發布上線北京市教育大數據平台,匯聚43個(ge) 業(ye) 務係統的231張數據表,1.5萬(wan) 個(ge) 數據要素,共計5.6億(yi) 條教育數據;還上線了教育公共服務門戶“京學通”,麵向學校、師生及家長提供全量教育信息服務。
葛巨眾(zhong) 表示,應對疫情形勢變化,北京迅速搭建了線上教育教學平台,確保“學校不停課、教師不停教、學生不停學”。同時,錄製覆蓋中小學全學段全學科不同版本教材的上萬(wan) 節數字課程資源,協調五類14家企業(ye) 構建多元線上教學平台,實現線下線上教學無縫銜接。
此外葛巨眾(zhong) 介紹,北京不斷推動“空中課堂”“雙師課堂”“融合課堂”三個(ge) 課堂建設,變革教育教學模式;還建設了“中小學教師開放型在線研修管理服務平台”,支持教師專(zhuan) 業(ye) 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推動數字化轉型,轉變教學、評價(jia) 及治理方式
其中,在轉變教學方式上,葛巨眾(zhong) 稱,要深入推進“互聯網+教育”試點示範,建立跨學段業(ye) 務聯動和流程協同工作製度,推動教育教學從(cong) 傳(chuan) 統課堂教學向線上線下結合、課內(nei) 課外貫通形態轉變。還將不斷轉變評價(jia) 方式,實現基於(yu) 大數據的多維度、綜合性評價(jia) ,推動從(cong) 結果式評價(jia) 向過程式評價(jia) 轉變,探索麵向未來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
“到2025年,北京市數字教育推動人才培養(yang) 模式改革創新的作用將更凸顯,”葛巨眾(zhong) 稱,彼時具有情境感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等特征的教學場景廣泛普及,數據資源協同共享,智能服務深入應用,麵向未來的教育新生態初步形成,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中發揮支撐引領作用。
新京報記者 劉洋 楊菲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