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投資者數量同比增長49% 新型銀行理財漸入佳境

發布時間:2022-08-23 09:46:00來源: 經濟日報

  8月19日,銀行業(ye)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ye) 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銀行理財上半年累計為(wei) 投資者創造收益4172億(yi) 元;截至2022年6月末,理財產(chan) 品存續規模達29.1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98%,投資者數量達9145.40萬(wan) 個(ge) ,同比增長49%。

  與(yu) 此同時,理財產(chan) 品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質效持續提升。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目前保本理財產(chan) 品已清零,淨值型理財產(chan) 品大幅增加,占比達95.09%;截至2022年6月末,銀行理財產(chan) 品支持實體(ti) 經濟資金規模約25萬(wan) 億(yi) 元,同業(ye) 理財、多層嵌套大幅減少。

  投資者數量同比增長49%

  今年上半年,盡管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淨值曾出現劇烈波動甚至一度“破淨”,但投資者人數不降反增。《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持有理財產(chan) 品的投資者數量為(wei) 9145.40萬(wan) 個(ge) ,同比增長49%。

  值得注意的是,從(cong) 投資者結構看,個(ge) 人投資者仍占絕對比重,但機構投資者的比例也有所上升。截至2022年6月末,個(ge) 人投資者數量為(wei) 9061.68萬(wan) 人,占比99.08%,機構投資者數量為(wei) 83.72萬(wan) 個(ge) ,占比0.92%,較上年末的占比0.77%上升了0.15個(ge) 百分點。

  “產(chan) 品更加豐(feng) 富、服務更加專(zhuan) 業(ye) ,這些因素增加了理財產(chan) 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預計全年理財市場規模將突破30萬(wan) 億(yi) 元,投資者將超過1億(yi) 個(ge) 。

  董希淼表示,一方麵,養(yang) 老理財產(chan) 品試點擴大至“十地十機構”,目前認購超600億(yi) 元,受到投資者熱捧;另一方麵,理財市場積極推動產(chan) 品主題創新,如綠色發展、疫情防控、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同富裕、公益慈善等,為(wei) 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總體(ti) 穩健的投資收益也有助於(yu) 留住投資者。《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chan) 品累計為(wei) 投資者創造收益4172億(yi) 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4億(yi) 元。

  隨著絕大多數銀行理財產(chan) 品完成整改,今年以來,投資者首次明顯感受到產(chan) 品淨值的波動,尤其是今年3月,受國內(nei) 外權益市場短期大幅調整影響,部分理財產(chan) 品出現虧(kui) 損、甚至跌破淨值。

  正因市場存在不可控因素、產(chan) 品淨值曾經波動較大,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6月末,持有一級(低)風險和二級(中低)風險產(chan) 品的投資者數量占比合計超過90%,其中,持有一級(低)風險產(chan) 品的投資者數量占比進一步增加,較年初增加4.94個(ge) 百分點。

  “需要肯定的是,麵對內(nei) 外部多重不確定因素,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銀行理財在經曆短暫回調之後繼續穩健前行,成績來之不易。”董希淼說,銀行和理財公司從(cong) 客戶需求出發、根據市場變化,適時主動調整產(chan) 品及投資風格,近期還有一些理財產(chan) 品提前終止運作。“接下來,在低波動、高收益資產(chan) 較為(wei) 稀缺的情況下,如何做好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三者的動態平衡,將是一個(ge) 長期挑戰。”

  淨值型產(chan) 品占比達95.09%

  2022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正式結束後的第一年。“上半年,理財業(ye) 務持續深化轉型,保本理財產(chan) 品已實現清零,淨值型理財產(chan) 品大幅增加。”銀行業(ye)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總裁成家軍(jun) 說,截至2022年6月末,理財產(chan) 品存續規模為(wei) 29.1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98%;淨值型理財產(chan) 品存續規模為(wei) 27.72萬(wan) 億(yi) 元,占比95.09%,較去年同期增加16.06個(ge) 百分點。

  “從(cong) 農(nong) 銀理財的情況看,目前受母行委托管理的預期收益型老產(chan) 品已壓降到1600億(yi) 元左右,保本產(chan) 品已全部清零。”農(nong) 銀理財公司總裁段兵說,截至2022年7月末,農(nong) 銀理財管理產(chan) 品時點總規模為(wei) 21333億(yi) 元,其中,淨值型產(chan) 品已突破2萬(wan) 億(yi) 元。

  受益於(yu) 淨值化轉型,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結構持續優(you) 化。具體(ti) 來看,長期限理財產(chan) 品占比逐步上升,公募理財產(chan) 品成為(wei) 絕對主力,固定收益類理財產(chan) 品的規模、占比呈上升趨勢。2022年6月,全市場新發封閉式產(chan) 品的加權平均期限為(wei) 443天,同比增長57.65%;1年以上的封閉式產(chan) 品存續餘(yu) 額占比達71.15%,較去年同期上升23個(ge) 百分點,較年初上升8個(ge) 百分點,其中以期限1年至2年的產(chan) 品居多。

  銀行理財深化改革的另一表現,是新型金融機構“理財公司”實現了穩步發展。理財公司是資管新規指導下的一項重要製度創新,具體(ti) 可以分為(wei) 兩(liang) 類,一是商業(ye) 銀行理財子公司,二是經監管批準設立的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例如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等。以前者為(wei) 例,由於(yu) 銀行理財的本質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財”,銀行並不承擔投資風險,此前的“保本理財”混淆了資產(chan) 管理產(chan) 品與(yu) 存款的界限,導致金融風險不斷累積。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問題,監管部門要求銀行的理財業(ye) 務與(yu) 信貸、自營交易、證券投行等業(ye) 務分離,通過一個(ge) “自主經營、自負盈虧(kui) ”的獨立法人機構運行,這便是商業(ye) 銀行理財子公司。

  “上半年,先後有5家理財公司獲批開業(ye) 。”成家軍(jun) 說,截至2022年6月末,已有29家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27家已獲批開業(ye) ,理財公司存續產(chan) 品的存續規模為(wei) 19.1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1.21%,占全市場比例高達65.66%。

  “穩步推進理財公司改革,專(zhuan) 業(ye) 化格局日益凸顯。”中國銀保監會(hui) 創新部副主任劉智夫說,資管新規發布以來,在監管部門的政策引領以及市場機構的共同努力下,銀行理財行業(ye) 有力、有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實現了回歸本源、結構優(you) 化、提質增效的良好改革效果。

  除了理財公司改革,頗令市場關(guan) 注的是,上半年農(nong) 村金融機構新發產(chan) 品5652隻,占全市場新發產(chan) 品的比重高達37.30%。“近年來,監管部門嚴(yan) 把理財公司入口關(guan) ,堅持標準不放鬆,穩步推進理財公司的批設工作,接下來,建議積極研究‘優(you) 化中小銀行設立理財公司’的模式路徑,更好地滿足中小銀行發展理財業(ye) 務的強烈願望。”董希淼說。

  支持實體(ti) 經濟約25萬(wan) 億(yi) 元

  “當前,銀行理財行業(ye) 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劉智夫表示,理財產(chan) 品多途徑對接實體(ti) 經濟的融資需求,同業(ye) 理財、多層嵌套大幅減少。截至2022年6月末,理財產(chan) 品通過投資債(zhai) 券、非標準化債(zhai) 權、未上市企業(ye) 股權等資產(chan) ,支持實體(ti) 經濟資金規模約25萬(wan) 億(yi) 元。

  具體(ti) 來看,銀行理財市場積極推動產(chan) 品主題創新。上半年,市場累計發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公益慈善等社會(hui) 責任主題理財產(chan) 品56隻,募集資金超160億(yi) 元;發行ESG(環境、社會(hui) 、治理)主題理財產(chan) 品43隻,合計募集資金超200億(yi) 元。截至2022年6月末,銀行理財資金投向綠色債(zhai) 券規模超2500億(yi) 元,投向疫情防控、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扶貧等專(zhuan) 項債(zhai) 券規模超1500億(yi) 元,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超3萬(wan) 億(yi) 元。

  記者從(cong) 工銀理財獲悉,今年以來,該公司將綠色金融、支持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重點區域戰略作為(wei) 重要抓手和落腳點,力爭(zheng) 為(wei) 實體(ti) 企業(ye) 提供全鏈條、一體(ti) 化的綜合金融服務。2022年上半年,該公司新增投資超8100億(yi) 元,理財資產(chan) 投資規模保持在2萬(wan) 億(yi) 元以上;截至2022年6月末,工銀理財綠色資產(chan) 投資餘(yu) 額近6300億(yi) 元,製造業(ye) 投資規模超1800億(yi) 元。

  為(wei) 了提升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能力,銀行理財的投資結構也進一步優(you) 化。《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理財產(chan) 品投資資產(chan) 合計31.8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0.99%。其中,產(chan) 品資產(chan) 配置以固定收益類為(wei) 主,投向債(zhai) 券類、非標準化債(zhai) 權類資產(chan) 、權益類資產(chan) 餘(yu) 額分別為(wei) 21.58萬(wan) 億(yi) 元、2.27萬(wan) 億(yi) 元、1.02萬(wan) 億(yi) 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chan) 的67.84%、7.14%、3.21%。

  在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養(yang) 老需求方麵,銀行理財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養(yang) 老理財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良好效果。”成家軍(jun) 說,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的重要決(jue) 策部署,2022年2月,在前期養(yang) 老理財試點的基礎上,監管部門將試點範圍由“四地四機構”擴大到“十地十機構”。截至2022年6月末,已有27隻養(yang) 老理財產(chan) 品順利發售,23.1萬(wan) 名投資者累計認購逾600億(yi) 元。

  “下半年,銀保監會(hui) 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持續加強理財業(ye) 務的日常監管與(yu) 風險防控,推動理財業(ye) 務合規、健康發展。”劉智夫表示,一是持續推動理財公司加強專(zhuan) 業(ye) 化能力建設,二是切實履行受托管理職責,三是持續提高服務實體(ti) 經濟質效。

  郭子源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