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立足強縣域,一個西北小縣的引才探索

發布時間:2022-09-06 10:1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在扶貧攻堅取得曆史性成就的當下,很多欠發達地區正麵臨(lin) 新的發展契機,強縣域更是重要發展戰略。而一些西部不發達地區發展麵臨(lin) 最重要的難題是人的問題,人才的流失、人口的流失。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

  引進青年人才,為(wei) 縣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正成為(wei) 甘肅省定西市漳縣撬動未來發展的關(guan) 鍵一招。

  漳縣位於(yu) 甘肅省中南部,地處西秦嶺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常住人口16萬(wan) 餘(yu) 人,曾經很長時間,屬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020年2月,漳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

  “最新人口普查顯示,漳縣縣域人口在流失,人才流失也十分明顯,這無疑是製約縣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鍵因素。”在漳縣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燕永明看來,做好人才工作,優(you) 化發展環境,事關(guan) 漳縣長遠發展,也恰逢其時。

  燕永明之前曾任漳縣主管教育的副縣長。他發現,當地教育質量較周邊縣市有一定差距,近些年來,“有2700餘(yu) 名學生在外地就讀”。燕永明算了一筆賬,這些學生背後是幾千個(ge) 家庭的近萬(wan) 人,以每生每年3萬(wan) 元消費算,這些流失的學生導致近億(yi) 元的消費流向外地。

  除了生源外流,燕永明還發現,近年來,漳縣優(you) 秀師資、醫療人才及其他領域的專(zhuan) 業(ye) 人才也在外流,優(you) 秀大學生回來的也不多。“人才長期外流,導致社會(hui) 公共服務,尤其是在老百姓十分關(guan) 注的教育、醫療等方麵不能滿足需求,又造成人口流失,人口規模減小,各行各業(ye) 發展都會(hui) 受影響。”燕永明說。

  “人才興(xing) 則事業(ye) 興(xing) ,人才強則縣域強。”摘掉貧困帽,走進新時代,按照甘肅省強縣域發展戰略,抓人才、促發展正成為(wei) 這個(ge) 西北小縣的共識,也是新一屆縣委、縣政府推動縣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讓專(zhuan) 業(ye) 人才回流縣域

  回到家鄉(xiang) 後,27歲的張十銓覺得“渾身都有勁兒(er) ”。在縣融媒體(ti) 中心工作,張十銓每天都奔走在全縣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第一線,用筆和鏡頭見證著家鄉(xiang) 點點滴滴的變化。

  張十銓是漳縣人,4年前從(cong) 昆明理工大學播音主持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不知道回家能幹什麽(me) ”,就在蘭(lan) 州一家傳(chuan) 媒公司工作了兩(liang) 年。去年9月,他回到了家鄉(xiang) ,作為(wei) 引進人才加盟漳縣融媒體(ti) 中心,既做記者又當編輯。

  “之前在傳(chuan) 媒公司,就是生產(chan) 線上的一個(ge) 螺絲(si) 釘,現在回到家鄉(xiang) ,通過主流渠道宣傳(chuan) 家鄉(xiang) ,覺得這就是你的事業(ye) ,身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如今的張十銓,做策劃、想選題、跑現場、做編輯,樣樣都有兩(liang) 下子,負責的新媒體(ti) 平台的影響力不斷上升。

  去年秋天,27歲的定西市安定區女孩孫莉莎入職漳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孫莉莎本科學的是種子科學與(yu) 工程,研究生主攻農(nong) 藝與(yu) 種業(ye) 。

  漳縣地處隴中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帶,有著良好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類型多樣,“既有糧食作物,也有中藥材等經濟作物;既有傳(chuan) 統種植業(ye) ,也有高山草甸畜牧業(ye) 。”進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階段,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急需農(nong) 業(ye) 科技人才,主攻種子研究,孫莉莎覺得自己在漳縣大有可為(wei) 。

  “從(cong) 校園實驗室到田間地頭,自己所學能為(wei) 農(nong) 民帶來增收希望,改變他們(men) 的生活,覺得很有意義(yi) 。”目前,按照引進人才培養(yang) 方案,孫莉莎正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辦公室工作,熟悉全縣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情況。下一步,她將在種業(ye) 服務中心開展種子資源搜集、檢驗,根據漳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研發適合當地的農(nong) 作物種子。

  同樣來自定西市安定區,去年,90後女孩馬晶也作為(wei) 引進人才來到漳縣,在縣中醫院針灸科負責給病人拔罐、紮針、拔針等,加強了中醫針灸力量。

  馬晶畢業(ye) 於(yu) 甘肅中醫大學針灸推拿學專(zhuan) 業(ye) 。甘肅基層醫院醫療人才需求大,馬晶不愁就業(ye) 。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她在網上看到漳縣人才引進公告,一下子被吸引了。經過考核,她順利被引進到漳縣中醫院。

  去年以來,漳縣引進了83名緊缺人才,其中不乏“雙一流”名校畢業(ye) 生。這批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到來,正潛移默化改變著漳縣的發展環境,漳縣也在全力為(wei) 青年人才的成長保駕護航。

  實打實舉(ju) 措,搭建創業(ye) 發展平台

  走進位於(yu) 漳縣貴清路春雨陽光小區的人才公寓,明亮整潔的房間讓人眼前一亮,室內(nei) 家具家電、廚房設備、衛浴設施、基本燈具等一應俱全。

  為(wei) 解決(jue) 引進人才的後顧之憂,去年,漳縣將38套限價(jia) 商品房劃轉為(wei) 人才公寓。2022年1月全市首家人才公寓建成投入使用,省部共建及以上學曆引進人才在服務期內(nei) 可以免費使用,目前已有44名急需緊缺人才入住,有效減輕了引進人才的生活、創業(ye) 成本,為(wei) 其安居樂(le) 業(ye) 提供了保障。

  今年1月,張十銓住進了新建成的人才公寓,64平方米的公寓包含兩(liang) 室一廳一廚一衛,家具、電器一應俱全,真正實現了“拎包入住”。“因為(wei) 縣上保障有力,我們(men) 這些人再也不用為(wei) 租房、搬家這些瑣事發愁。”

  去年,漳縣縣委、縣政府專(zhuan) 門出台人才引進管理辦法,從(cong) 職稱待遇、生活保障等6個(ge) 方麵提供政策保障,鼓勵各方麵人才來這裏創業(ye) 。

  “縣城單位轉正兩(liang) 年就可評中級職稱,提供免費入住的公寓房,還有兩(liang) 萬(wan) 元安家費,確實誠意滿滿。”孫莉莎說,她父母都在定西鄉(xiang) 下務農(nong) ,有一個(ge) 妹妹在上海上班,找工作時就想找個(ge) 離家近、和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工作。在蘭(lan) 州,她也找到了一家農(nong) 業(ye) 企業(ye) ,月工資隻有3000多元,除去租房、吃飯費用,“手裏所剩無幾”。

  “這裏離家近,又是自己喜歡的工作,還能接續開展種業(ye) 研究和推廣工作,家庭事業(ye) 都能兼顧,是我最理想的選擇。”來到漳縣後,孫莉莎也住進了兩(liang) 室一廳的公寓房,心裏特別高興(xing) ,一心想著要把工作做好,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造福漳縣農(nong) 民,將來再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

  來自四川資陽的90後小夥(huo) 李浩畢業(ye) 於(yu) 西北師範大學物理學專(zhuan) 業(ye) ,去年,他來到漳縣,在漳縣一中工作。李浩原本準備考研深造,可看到漳縣給出的引才待遇,便下決(jue) 心來到漳縣。現在李浩結了婚,住進了寬敞明亮的人才公寓,真正實現了愛情事業(ye) 雙豐(feng) 收。如今,他在漳縣生活工作快兩(liang) 年了,小縣城舒適溫馨的環境,讓他有了家的感覺。

  到漳縣工作後,馬晶也是好事不斷,不僅(jin) 收獲了事業(ye) ,也收獲了愛情。男朋友也是2021年引進的人才,和她一樣在漳縣中醫院針灸科工作。

  優(you) 化發展環境,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長期以來,漳縣受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等因素製約,引才難、留才難。針對這些問題,縣委、縣政府出台了人才引進管理辦法,從(cong) 職稱待遇、生活保障等6個(ge) 方麵提供優(you) 惠保障政策,鼓勵吸引高層次人才和實用型人才來縣發展創業(ye) ,促進全縣各項事業(ye) 發展再上新台階。”燕永明說。

  漳縣人才引進主體(ti) 為(wei) 全縣事業(ye) 單位,重點是學校、醫療衛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文化旅遊等領域,通過全職引進和柔性引進方式,重點引進草畜、林果、中醫藥、新能源、文化旅遊等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深度開發領域,以及現代農(nong) 業(ye) 、教育衛生、城市規劃及管理、水電水利、新聞廣播、環境工程、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網絡信息技術、財務審計及法律工作等領域急需緊缺的人才。

  引進來還要用得好。漳縣引進人才評聘專(zhuan) 業(ye) 技術職稱時,按照甘肅省相關(guan) 規定,可享受提前晉升待遇。解決(jue) 職務待遇方麵,也提前享受相應的職級待遇,並優(you) 先推薦提拔使用。此外,還實行縣級領導幹部聯係服務引進急需緊缺人才製度,將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優(you) 先納入黨(dang) 委聯係服務專(zhuan) 家重點範圍,定期走訪慰問。每年至少舉(ju) 辦一次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座談交流會(hui) ,了解掌握工作和生活情況,幫助解決(jue) 實際困難問題。

  近年來,漳縣已引進急需緊缺人才83人,優(you) 先安排引進人才到教學一線、疫情防控前沿、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一線等重要崗位磨礪意誌、磨煉本領,有效緩解了教育、衛健、農(nong) 林、畜牧、文旅等行業(ye) 專(zhuan) 業(ye) 人才短缺、青黃不接等問題,各相關(guan) 行業(ye) 發展環境在持續向好,發展的後勁也更加充足。

  依托專(zhuan) 業(ye) 人才隊伍,漳縣推行專(zhuan) 家人才“包抓幫帶”責任製,全縣83名農(nong) 牧專(zhuan) 家對接聯係種養(yang) 殖合作社135個(ge) 、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村5個(ge) ,通過手把手、麵對麵技術指導,進一步加快了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培育進程。同時,推行“項目+產(chan) 業(ye) +人才”聯動機製,把新型經營主體(ti) 的產(chan) 業(ye) 扶貧、實用技術人才支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成貴清山花卉苗木、盛世油用牡丹、優(you) 質核桃、設施蔬菜種植等有較大規模的科技特派員和農(nong) 村實用人才產(chan) 業(ye) 融合體(ti) 37個(ge) 。

  有了人才支撐,漳縣縣域經濟發展也有了新進展,今年全縣中藥材種植突破16萬(wan) 畝(mu) ,建成中藥材GAP基地5萬(wan) 多畝(mu) ,年戶均增收3萬(wan) 元以上;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和地膜全覆蔬菜達4.25萬(wan) 畝(mu) ,實現純收益1.26億(yi) 元。實施“大勞務、大輸出、大產(chan) 業(ye) ”戰略,打造“貴清摘棉嫂”“貴清建築工”等勞務品牌,培育並輸轉技能勞動力5萬(wan) 多人次。實施“555”小蜜蜂助農(nong) 增收工程,建成中蜂養(yang) 殖實用人才孵化基地3個(ge) ,養(yang) 蜂戶人均養(yang) 蜂收入達3200元,有效推進了群眾(zhong) 增收致富進程。

  燕永明高興(xing) 地發現,基礎教育的情況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基層學校生源流向在悄然發生改變。“有一些校長告訴我,轉學回來的學生越來越多,這說明我們(men) 努力的方向對了!”

  “我們(men) 之所以下大力氣加強人才引進,就是將人才作為(wei) 推動縣域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希望通過引進人才,為(wei) 人才發展搭建平台,提升全縣公共服務水平,優(you) 化營商和創業(ye) 環境,助推特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在燕永明看來,漳縣引才工作剛剛起步,為(wei) 了縣域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這項工作要久久為(wei) 功,持續推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富春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