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藏品正在告別“野蠻生長”
數字藏品市場將迎來一個(ge) “冷靜期”,但這並不意味著數字藏品市場的“凜冬將至”,而是一個(ge) 新拐點正在到來,這個(ge) 市場將逐漸走上規範化的軌道。
——————————
“起飛”的數字藏品市場正在逐漸告別“野蠻生長”的時代。
9月4日,在2022年服貿會(hui) “世界前沿科技大會(hui) ——元宇宙與(yu) 數字經濟論壇”上,《數字藏品合規評價(jia) 準則》(團體(ti) 標準)正式發布,不僅(jin) 對數字藏品的定義(yi) 、合規發行及流轉進行了規範,其中,還明確提出數字藏品僅(jin) 限於(yu) 使用目的流轉,不可開展炒作、洗錢、代幣化、金融化、證券化等掛牌或私下非法交易流轉。
前段時間,騰訊幻核宣布停止發行數字藏品,這一消息引發了數字藏品市場的關(guan) 注,尤其是對數字藏品二級市場來說,像一場“地震”。互聯網大廠“體(ti) 麵退場”之後,“唱衰”數字藏品的聲音越來越大,一些“數藏人”宣告:“暴富夢終究是破滅了”;一些“莊家”開始拋售數字藏品,藏品價(jia) 格大幅“跳水”;也有人從(cong) 中看到了新機遇,借此機會(hui) 不斷“拉新”。
互聯網大廠退出數字藏品市場釋放了怎樣的信號?多位專(zhuan) 家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這意味著數字藏品市場將迎來一個(ge) “冷靜期”,但這並不意味著數字藏品市場的“凜冬將至”,而是一個(ge) 新拐點正在到來,這個(ge) 市場將逐漸走上規範化的軌道。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數字藏品合規評價(jia) 準則》(團體(ti) 標準)的到來無疑是對數字藏品市場規範化發展再“加碼”。
停售與(yu) 跑路:折射數藏企業(ye) 變現難
幻核在宣布停售數字藏品時,運行時間僅(jin) 一年,這引發了很多人對幻核的猜測。幻核發布的公告顯示,關(guan) 停的原因是基於(yu) 公司聚焦核心戰略的考量,做出的業(ye) 務調整。
值得關(guan) 注的是,近日,騰訊控股發布的2022年度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二季度營收1340億(yi) 元,同比下滑3%;淨利潤186億(yi) 元,同比下滑56%。
在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hui) 元宇宙產(chan) 業(ye) 委員會(hui) 執行主任、中國通信工業(ye) 協會(hui) 區塊鏈專(zhuan) 委會(hui) 共同主席、火大教育校長於(yu) 佳寧看來,此次幻核停售數字藏品,是騰訊選擇削減非核心業(ye) 務以應對淨利潤下滑的選擇,可以視作企業(ye) 正常的戰略選擇。雖然數字藏品市場前景廣闊,但這項業(ye) 務的不確定性相對於(yu) 騰訊其他業(ye) 務而言更大。
“數字藏品的發展還在早期探索階段。”於(yu) 佳寧認為(wei) ,當前,數字藏品行業(ye) 依舊存在技術不成熟、市場不規範、價(jia) 值不清晰、監管不明確等一係列問題和風險。正因如此,為(wei) 了防止投機炒作,相關(guan) 平台在開放二次交易上的態度極為(wei) 謹慎。
可以看到的是,在數字藏品二級市場開放程度較低的情況下,數字藏品一級市場的競爭(zheng) 尤為(wei) 激烈。7月6日,由國家新聞出版署科技與(yu) 標準綜合重點實驗室區塊鏈版權應用中心主編的首個(ge) 針對數字藏品領域的應用參考書(shu) 《數字藏品應用參考》顯示,截至2022年7月上旬,國內(nei) 數字藏品平台數量已經超過700家。除此之外,很多領域都在發行數字藏品,數字藏品大有遍地開花之勢。
“數字藏品行業(ye) 的準入門檻和啟動成本並不算高。”於(yu) 佳寧指出,數字藏品的成本主要來自藏品設計創作、平台發行費用、IP合作、技術研發、項目運營等。數字藏品的主要收入來自發行費用和項目銷售分成。他說:“目前,藏品平台的流量變現還處於(yu) 早期階段,存在一定的難題。”
多重因素疊加之下,一些數字藏品企業(ye) 或者平台變現率不高甚至變現難的問題正在凸顯。
數字藏品平台宣布停售的消息並不鮮見。今年6月,港股上市企業(ye) 恒生電子旗下數字藏品平台予藏發布公告稱,經過審慎評估,決(jue) 定暫停發售數字藏品,同時平台也將關(guan) 閉新用戶注冊(ce) 通道。後續是否開啟將視相關(guan) 政策方向另行通知。
一些數字藏品平台關(guan) 閉或者“跑路”後留下“一地雞毛”。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也觀察到,當前,相較於(yu) 競爭(zheng) 激烈的一級市場,一些企業(ye) 開始了對數字藏品二級市場的“收割”,隨著一些投機者的進入,數字藏品行業(ye) 泥沙俱下,很多消費者成了被割的“韭菜”。
例如,今年5月,TT數藏突然發布公告稱,由於(yu) 近期市場波動較大,老板挪用了企業(ye) 的啟動資金投資iBox,平台無法繼續運營,遂遣散了技術團隊。
釋放了兩(liang) 個(ge) 明確信號:降溫與(yu) 合規
此次互聯網大廠停止發行數字藏品,也讓很多數字藏品企業(ye) 和平台開始重新審視和思考發展方向。
在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看來,此次互聯網大廠退出市場釋放了兩(liang) 個(ge) 明確信號:一是數字藏品的熱潮正在“退潮”;另一個(ge) 信號是數字藏品的合規性問題正在逐漸被平台認識到,主動規避成為(wei) 很多平台的普遍做法。
於(yu) 佳寧也指出,頭部互聯網企業(ye) 退出數字藏品市場,為(wei) 此前過熱的數字藏品行業(ye) 起到“降溫”的作用,讓更多行業(ye) 參與(yu) 者思考數字藏品背後真正的應用路徑,促使更多從(cong) 業(ye) 者用長期的心態去看待數字藏品背後的邏輯,而不是進行短期的炒作與(yu) 存量競爭(zheng) ,從(cong) 而全麵促進行業(ye) 生態發展。
“不能任由數字藏品市場野蠻生長,否則這個(ge) 市場將會(hui) 前途暗淡。”向凱表示,數字藏品市場需要明確約束,尤其需要明確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讓數字藏品時刻處於(yu) 監管之下。
不少數字藏品平台正在向著合規的軌道前進。於(yu) 佳寧指出,平台對於(yu) 數字藏品的發行和交易有明確責任。未來,隨著政策的逐步完善,部分平台可能麵臨(lin) 重大的合規性挑戰。
中國文旅創新創業(ye) 智庫叢(cong) 書(shu) 總編張德欣表示,拒絕炒作是數字藏品行業(ye) 的主旋律。下一步,這個(ge) 行業(ye) 將變得更加規範,更加注重提升數字藏品本身的質量,更偏重增加數字藏品的創意。
於(yu) 佳寧期待,未來,企業(ye) 通過數字藏品相關(guan) 技術創新,實現文化數字化,並以文化擴展產(chan) 業(ye) 邊界,進而推動實體(ti) 產(chan) 業(ye) 迭代升級。企業(ye) 可以充分發揮數字藏品有效確權、數字內(nei) 容資產(chan) 化、賦能創作者經濟等方麵的價(jia) 值,著力把科技創新轉化為(wei) 數字文創產(chan) 業(ye) 的發展新動力,為(wei) 數字文創作品確權及流轉提供創新解決(jue) 方案,讓優(you) 秀文化作品能更好觸達市場。同時,企業(ye) 還能運用數字藏品,助力其擴展業(ye) 務場景,促進虛實相融、數字孿生,幫助企業(ye) 加快步入“元宇宙”,也助力實體(ti) 企業(ye) 盤活“品牌資產(chan) ”,挖掘優(you) 秀文化的深度內(nei) 涵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麗(li) 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