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凸顯鄉土新文化 電視藝術鋪展大美鄉村畫卷

發布時間:2022-09-23 17:3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電視藝術鋪展大美鄉(xiang) 村畫卷

  今年秋分,我們(men) 迎來了第五個(ge) 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近年來,電視創作不僅(jin) 對繁榮精致的城市文化進行了多元書(shu) 寫(xie) ,還飽蘸筆墨,對氣韻豐(feng) 足、質樸鮮活的鄉(xiang) 土文化進行了充分描摹。

  每逢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頻道都會(hui) 製作播出《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晚會(hui) 》,帶領全國觀眾(zhong) 感受農(nong) 民豐(feng) 收的喜悅;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xiang) 愁》陪伴觀眾(zhong) 走過8季,讓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滋潤我們(men) 的心田;安徽廣播電視台播出的紀錄片《小崗紀事2》延續了第一季的氣質,全景式展現了小崗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生動圖景;廣東(dong) 衛視播出的《從(cong) 農(nong) 場到餐桌》節目以及近年來熱播的電視劇《山海情》《幸福到萬(wan) 家》等一大批作品,皆深深紮根鄉(xiang) 土,用真實生動的視聽語言盡情鋪展著大美鄉(xiang) 村的幸福畫卷。

  繪就農(nong) 民新群像

  肩挑日月的農(nong) 民,用辛勤的雙手讓希望的田野生機勃勃,幫助十多億(yi) 中國人端穩了手中的飯碗。當今熒屏上,農(nong) 民的新群像正日益凸顯,朝霞與(yu) 明月是他們(men) 的聚光燈,綠水與(yu) 青山是他們(men) 的主舞台。他們(men) 不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逐漸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既繼承了順應天時、不違農(nong) 時的傳(chuan) 統,又具備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努力做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不僅(jin) 如此,在諸多農(nong) 村題材紀錄片和電視節目中,越來越多青年一代願意回到鄉(xiang) 村,將自己的汗水播灑在鄉(xiang) 野大地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頻道播出的《我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曾推出係列特別節目《我們(men) 村的年輕人》:在雲(yun) 南撫仙湖畔的小灣村,一群年輕人依托優(you) 美的村容村貌,開辦民宿,拍攝短視頻,追尋自己的生活理想;湖北恩施沐撫村的女導遊穿梭在鄉(xiang) 間,向人們(men) 講述家鄉(xiang) 快速發展的故事;在江西上饒的嚴(yan) 田村,年輕人回鄉(xiang) 創業(ye) ,種油菜、建茶園、做電商,幫助農(nong) 民直接對接市場……節目用心描摹這些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注入新鮮力量的年輕人,他們(men) 奮進求實,正在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上的“領頭雁”和“孺子牛”。

  農(nong) 村題材電視作品紮根田野,以奮鬥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上的新時代農(nong) 民為(wei) 主角,用鏡頭講述著從(cong) 土地裏生長出來的故事。他們(men) 懂傳(chuan) 承、能創新,有知識、頭腦靈,守情懷、鑄民風,是農(nong) 民新群像的代表。

  展現農(nong) 村新美景

  令人欣喜的是,當今的農(nong) 村題材電視作品將“鄉(xiang) 村”的概念闡釋得極為(wei) 豐(feng) 富,它不單是區別於(yu) 城市的居住地域,更有多彩的內(nei) 涵。《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晚會(hui) 》《我的美麗(li) 鄉(xiang) 村》等節目,不僅(jin) 慶農(nong) 民豐(feng) 收,講鄉(xiang) 村故事,更用一幀幀精致畫麵再現了由一個(ge) 個(ge) 山清水秀的鄉(xiang) 村擘畫的美麗(li) 中國,讓觀眾(zhong) 深切體(ti) 悟鄉(xiang) 村正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僅(jin) 如此,《山海情》《小崗紀事2》《幸福到萬(wan) 家》等作品,通過生動的致富故事,將鄉(xiang) 村詮釋為(wei) 讓人們(men) 與(yu) 時代發展同向同行,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廣闊舞台。《從(cong) 農(nong) 場到餐桌》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市場,輻射全國觀眾(zhong) 和消費者,打造“電視+電商+融媒體(ti) +線下批發銷售”的特色模式,通過對農(nong) 產(chan) 品的溯源,帶領觀眾(zhong) 在特色鄉(xiang) 村感受各地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蓬勃圖景。

  從(cong) 不同的題材和視角出發,這些農(nong) 村題材電視作品立足我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施,悄然重塑鄉(xiang) 村帶給人們(men) 的印象和感受。古樸宜人、湖光山色、瓜果飄香、鳶飛魚躍的現代鄉(xiang) 村,正在織就空間美、生活美和自然美的多彩畫卷。

  描摹農(nong) 業(ye) 新氣象

  在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農(nong) 村題材電視作品作為(wei) 時代和社會(hui) 的記錄和見證,肩負著更多使命。主創們(men) 努力挖掘具有地方特色和改革創新示範意義(yi) 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本,借助大眾(zhong) 傳(chuan) 播渠道,將它們(men) 的成功經驗,用通俗易懂的視聽語言進行推廣和傳(chuan) 播。

  《小崗紀事2》曆時3年跟蹤拍攝,展現我國農(nong) 村改革的源頭、“大包幹”的發源地安徽鳳陽小崗村敢為(wei) 人先的奮鬥曆程。《從(cong) 農(nong) 場到餐桌》節目組為(wei) 探訪優(you) 秀農(nong) 產(chan) 品,兩(liang) 年多來行程超過50萬(wan) 公裏,深入25個(ge) 市的700多個(ge) 村莊,播出選題分布在8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實際行動打通農(nong) 產(chan) 品與(yu) 消費者之間的信息通道。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頻道播出的《振興(xing) 路上》通過“一條魚的翻身仗”“青稞酒香富農(nong) 家”等接地氣的主題,講述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實踐、新舉(ju) 措。

  通過描摹這些鮮活樣本,農(nong) 村題材電視作品展現了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的新氣象和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成果,體(ti) 現了生活在美麗(li) 鄉(xiang) 村的人們(men)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凸顯鄉(xiang) 土新文化

  文化是鄉(xiang) 村建設的靈魂。鄉(xiang) 村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有形載體(ti) ,存續著我們(men) 繼往開來、大步向前的根基和底氣。當今的電視藝術創作以弘揚和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己任,努力挖掘和呈現我國豐(feng) 厚的鄉(xiang) 土文化資源。

  《記住鄉(xiang) 愁》密切關(guan) 注古老村落的生存狀態,通過展現不同村落傳(chuan) 承下來的家風家訓,凸顯文化在鄉(xiang) 村發展中的作用。每年的《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晚會(hui) 》在歡慶豐(feng) 收的同時,還詳細介紹舉(ju) 辦地的非遺項目、民風習(xi) 俗,具有濃厚的文化韻味。那些穿越漫長時光的耕作傳(chuan) 統、村落古跡、匠人手藝、禮俗風氣、家訓族譜、美食味道……都在節目中得到了鮮活生動的展現。

  紮根在我國傳(chuan) 統文化原生地的電視節目創作,具有獨一無二的審美趣味和價(jia) 值內(nei) 涵。這些作品用帶著泥土味的淳樸文化元素,喚起潛藏在現代人基因裏的古老記憶,積極塑造和釋放鄉(xiang) 土文化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為(wei) 鄉(xiang) 村建設聚合磅礴的精神力量。

  今天,億(yi) 萬(wan) 農(nong) 民再次迎來了天地的饋贈,共享豐(feng) 收的喜悅;未來,我國的電視藝術將繼續深耕鄉(xiang) 村沃土,奉獻更多視聽盛宴!

  (作者單位:張麗(li) 平,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冷凇,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研究所)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