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天安門廣場巨型花籃預計今晚正式亮燈

發布時間:2022-09-26 11:21:00來源: 新京報

  天安門廣場“祝福祖國”巨型花果籃和長安街沿線14個(ge) 花壇已經完工,9月25日正式亮相。

  在天安門廣場,“祝福祖國”花果籃漂亮又大氣,吸引遊客駐足拍照。在長安街上,造型各異的花壇色彩鮮豔,一些新品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記者了解到,天安門廣場“祝福祖國”巨型花果籃和長安街沿線花壇於(yu) 9月25日晚進行燈光調試,預計9月26日晚正式開啟“夜景燈光模式”。

  揭秘 1

  高18米的大花果籃是如何製作搭建的?

  北京城建園林花木公司花藝師李海波介紹,他們(men) 從(cong) 設計師手中拿到的花果籃效果圖是南北兩(liang) 個(ge) 方向的平麵圖,花藝師需要加以深化,使花果籃變得立體(ti) 。

  他們(men) 首先要製作一個(ge) 1:20的花果籃小模型,高18米的花果籃縮小後不到一米高。花藝師購買(mai) 或定做小的仿真花果,在模型上進行人工插花,通過這一環節,他們(men) 將要用到的花果品種、規格、顏色、數量等信息統計出來,以便為(wei) 下一步建模型和加工製作提供依據。插花完成後,花藝師還會(hui) 進行3D掃描。“掃描出來的不是完整的立體(ti) 模型,我們(men) 修複模型之後將呈現數字花籃,為(wei) 真正在廣場上搭建花籃進行定位輔助。”

  如何讓花果籃給人花團錦簇、碩果累累的感覺?李海波說,插花時會(hui) 先將花果籃輪廓和焦點花進行定位插製,大概有20枝仿真花。在插製順序上,大仿真花從(cong) 下往上插,小的作為(wei) 填充花卉的花從(cong) 上往下插。“這是從(cong) 加工工藝安全考慮出發進行的處理。”

  盡管縮小版花果籃模型已將花果位置固定,但在現場還原放大仍然存在難度。李海波解釋說,仿真花內(nei) 部是不鏽鋼骨架,外麵罩著過膠布或PU材料,存在彈性,所以它們(men) 插在幹花泥中有2-3厘米的誤差,但放大後,誤差可能達到40-60厘米。為(wei) 了防止“走樣”,花藝師在現場會(hui) 分三層插製,中間一層是核心造型,要確保無論如何插製,整個(ge) 花籃仍然保持周正的輪廓。

  籃內(nei) 水果多達10種,水果製作使用了玻璃鋼材質,看起來顏色更漂亮且有光彩。但由於(yu) 玻璃鋼材質是硬的,也給安裝定位帶來了一定難度。“我們(men) 必須先為(wei) 水果預留位置,否則空間小了擱不進去。”

  揭秘 2

  哪些新品種首次亮相?

  今年百個(ge) 新品種首次亮相天安門廣場和長安街。參與(yu) 本次國慶花壇布置任務的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先哲表示,百個(ge) 新品種包括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新品種、鄉(xiang) 土植物和國外引進的品種三類。

  花園小菊“絢秋”係列的最新品種、秋海棠“岩”係列、孔雀草“橙韻”、月季“新時代”、狼尾草“麗(li) 秋”、知風草“盈逸”、一串紅“彩鈴紅”、圓柏“蒙林蘭(lan) 柏”、小檗“冰川紅葉”等30餘(yu) 個(ge) 自主選育新品種集中亮相,創曆史之最。

  大葉鐵線蓮、毛蕊花、偏翅唐鬆草、兩(liang) 頭毛等24種在華北地區土生土長的鄉(xiang) 土植物,具有產(chan) 業(ye) 化的潛力,被選中參加此次盛會(hui) 。引自國外的彩色針葉樹、花灌木、花壇花境植物新品種,也將全方位應用在花壇布置中。“這三類花卉將配合花壇的主題集中擺放。”張先哲說。

  東(dong) 單東(dong) 北角“創新發展”花壇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寓意。“30多個(ge) 自主選育的新品種有一半以上將集中放在這個(ge) 花壇,因為(wei) 這很契合創新發展的主題。”來自華北地區的土生土長的鄉(xiang) 土植物抗性強,將被集中放在東(dong) 單東(dong) 南角寓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協調發展”花壇。外來引進的品種,多數將被放在東(dong) 單西北角的“開放發展”花壇,這個(ge) 花壇寓意構建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其他花壇也有這些新品種,隻是在相應主題花壇中用得比較集中。”她補充。

  揭秘 3

  如何調控花期 滿足“國慶檔”需求?

  菊花是短日照開花植物,很多品種自然花期在國慶後,尤其是原來引進國外的品種自然花期較晚,而自主研發的花園小菊“絢秋”係列能在“國慶檔”盛開。

  “我們(men) 通過雜交育種的方式,篩選出能夠在國慶前自然開花的新品種。”張先哲說,花園小菊“絢秋”係列新品種的研發要實現三個(ge) 目標。

  首要目標是自然花期提前,要求能在9月25日進入盛花初期,在“十一”期間盛開。其次,品種的抗性要強。要滿足“國慶檔”需求,就需要經曆七八月的高溫和雨季,能扛住高濕高熱的氣候,否則成品率會(hui) 非常低。第三是生產(chan) 要方便,要有很高的觀賞價(jia) 值,花朵緊密緊致,不用人工摘心或修剪,就能夠自然成球。

  “我們(men) 自主選育‘絢秋’係列,基本就按照這三個(ge) 目標進行。”張先哲說,雜交育種自2011年就已經開始,經過10多年的反複雜交、篩選,才最終獲得一批較為(wei) 穩定的新品種。“一個(ge) 新的品種培育出來後,必須要觀察它的穩定性,比如看第二年、第三年是否還能符合預期。這麽(me) 多目標集中到一個(ge) 品種上其實很不容易。”“絢秋”小菊已連續幾年在天安門廣場上應用,花期非常穩定。

  月季也是花期調控應用典型例子。月季盛花期通常在5月,10月時花很少。工作人員通過前期在苗圃裏的花期調控,使月季能在國慶期間盛開,形成花團錦簇的效果。

  揭秘 4

  花壇材料工藝應用了哪些新技術?

  花壇相關(guan) 的材料和工藝也實現了技術突破。

  張先哲介紹,目前立體(ti) 花壇通常使用的是以泥炭為(wei) 主要原料的配方基質,隨著立體(ti) 花壇元素越來越豐(feng) 富,雕塑感越來越強,泥炭越來越難以滿足造型輕盈、動感強的立體(ti) 元素的塑造,因此,質量更輕、植物更容易生長、塑型更便捷的基質,成為(wei) 開發的目標。

  新型基質的研發工作從(cong) 3年前就開始了,此前一直處於(yu) 探索和嚐試的階段,今年是第一次大規模在立體(ti) 花壇上應用新型基質。經過三年多的比選、反複試驗配方,開發出的立體(ti) 花壇新型基質可以實現節約泥炭70%、種植層減重35%、持水能力提高100%以上,從(cong) 而節約養(yang) 護用水,提高用工效率,也使立體(ti) 花壇造型更為(wei) 快速、精巧、精準,有望逐步替代傳(chuan) 統工藝做法,使立體(ti) 花壇工藝更加綠色。

  作為(wei) 國慶花壇的有機組成部分,仿真花也有了材料上的改進和創新。PU材質的仿真花,顏色更鮮豔,漸變色彩更自然,造型逼真,融合性更強,但傳(chuan) 統材料阻燃性和仿真效果存在矛盾。技術團隊持續進行大花籃PU材料仿真花的改進,目前通過優(you) 化模具、調整阻燃劑濃度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材料阻燃性和仿真效果的矛盾,成功實現了1.6米直徑的大型PU仿真花製作。

  此外,今年花壇的夜景照明克服了柔性LED燈帶作為(wei) 輪廓燈造型不精準的難題,使夜間燈光效果更加柔和均勻,燈帶和花壇景觀更好地融為(wei) 一體(ti) 。

  新京報記者 張璐 葉紅梅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