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穿戲服 演繹年輕態徽文化
23歲的陳磊脫下厚重的戲服,還來不及擦去臉上的妝,和同事收拾完劇場衛生,就開始複盤當天的演出……國慶期間,黃山迎來旅遊旺季,觀眾(zhong) 擠滿了禮堂。2021年,這群懷揣著夢想和情懷的年輕人聚集在安徽黃山市歙縣許村。一座牌坊,一個(ge) 亭廊,一棟舊影院,一幕新戲劇。許村的舊影院在這群年輕人手上煥發了新生。許多遊客稱,在此了解到了不一樣的徽文化。
許村舊影院(村會(hui) 堂)閑置多年,破舊失修。為(wei) 保護曆史文化建築,盤活鄉(xiang) 村閑置資產(chan) ,壯大村集體(ti) 經濟,2021年,許村鎮通過“雙招雙引”吸引外資企業(ye) 與(yu) 村集體(ti) 合作,以“租賃+合作入股”方式,聯合“紅妝縵綰”項目團隊,將老影院打造成集非遺文化傳(chuan) 承、展示、互動、攝影為(wei) 一體(ti) 的影院民宿。
有意思的是,在這裏看戲,觀眾(zhong) 不僅(jin) 是觀眾(zhong) ,也是演員。“‘沉浸式’是我們(men) 的特色,讓遊客體(ti) 驗傳(chuan) 統民俗。”劇場藝術總監胡洋介紹,遊客入場前需要換上演出服,上交手機,以第一視角去聽、去感受,把自己融入情景中。
融入當地文化元素的《許村有喜》是劇場的第一部原創戲劇,劇本參考民間故事,將話劇、戲曲、舞蹈等藝術門類融為(wei) 一體(ti) 。劇情裏,許家老爺宴請賓客,報名的觀眾(zhong) 在演員引導下參與(yu) 演出,他們(men) 帶著不同的徽州特產(chan) 上門娶親(qin) ,推動後續劇情發展,同時近距離接觸古村風貌、風土人情、曆史文化。“黃山毛峰”“徽硯”“許村大刀燈”等特產(chan) 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也被融入劇中。
往年許村每逢重大節日,所有宗祠都會(hui) 派出一支舞刀隊,表演者擎著兩(liang) 丈多高的大刀,走上十裏長街,來回舞個(ge) 通宵。近幾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這個(ge) 傳(chuan) 承近百年的民間藝術幾近消失。為(wei) 了重現大刀燈舞,胡洋等人專(zhuan) 程拜訪了民間的老藝術家和文化保護者,在他們(men) 的指導建議下,“許村十三刀”得以“重現江湖”。
大刀燈的製作材料主要是毛竹和杉木,需手工將其紮成大刀形狀,內(nei) 點蠟燭,外糊棉紙,在棉紙上畫上人物、花鳥、亭閣等圖案,融工藝、文化於(yu) 一體(ti) 。“劇中所用的大刀,都是當地藝術家為(wei) 我們(men) 親(qin) 手編製的道具,我覺得特別寶貴。很多人在默默無聞地保護、傳(chuan) 承著徽文化。”
國慶期間,劇場在《許村有喜》基礎上,升級創作了《徽州府有喜》。胡洋介紹,後續還會(hui) 推出紅色題材、校園題材、諜戰題材的新戲劇。劇場民宿創始人之一的李春豔說,“我們(men) 的目標是針對不同受眾(zhong) 群體(ti) ,盡可能開設不同題材的場次和場館,最終能夠在當地形成獨有的文化氛圍,把整個(ge) 許村做成一個(ge) 承載沉浸式戲劇的文化群落。”
劇場知名度擴大,離不開年輕演員的付出。本科學習(xi) 表演的陳磊是這裏的全職演員,盡管畢業(ye) 後在合肥找到了一份工作,當他得知許村開設劇場的消息後,出於(yu) 對家鄉(xiang) 的感情及對表演的熱愛,毅然辭職回歸家鄉(xiang) 。
陳磊每天不僅(jin) 參與(yu) 演出和管理,還要聯係群演。他覺得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群演都是當地村民,因為(wei) 有農(nong) 活,不確定誰有空,所以每天來的人都不一樣,就像在‘拆盲盒’。”陳磊同時也擔任民宿管家,每天和村民們(men) 打得火熱,並樂(le) 在其中。“看到村民收入增加,我十分有成就感。”
常駐演員薑光鈺來自安徽六安市,新婚不久的他出於(yu) 對徽文化的熱愛來到了這裏。“每天可以觀賞甚至參與(yu) ‘舞草龍,大刀燈,抬汪公’這些民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含有傳(chuan) 統戲劇的演出對演員形體(ti) 和動作要求高,強調演員“手、眼、身、法、步”統一協調。薑光鈺起初並不適應,在當地演員的幫助下,如今在舞台上遊刃有餘(yu) 。
“民宿裏的工人、保潔、廚師,劇場的一些工作人員,包括劇中演丫鬟、打手等的演員,我們(men) 聘用的全都是許村當地的村民。”李春豔表示,劇場自開辦至今400多天,能夠收獲大批遊客,與(yu) 當地老鄉(xiang) 的奉獻和付出是分不開的。
加上常駐演員,劇場民宿創業(ye) 團隊有十餘(yu) 人,每個(ge) 成員都把將徽文化發揚光大視為(wei) 己任。“每一個(ge) 原創劇本都是由專(zhuan) 業(ye) 編劇創作,然後參演人員二次創作,共同磨合。往往需要經過幾十次的排練才能搬上舞台。”胡洋說,演員來自全國各地,甚至還有兩(liang) 名外國群演。
劇場民宿團隊另一位創始人孟成曾是電視媒體(ti) 人。提到創業(ye) 初衷時,他表示:“在工作中受到多姿多彩的徽文化熏陶,對徽州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一直想要做些什麽(me) 。現在,秉承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文化先行的理念,能夠發揮表演和電視製作專(zhuan) 長,將傳(chuan) 統文化和非遺傳(chuan) 承下去。”
作為(wei) 安徽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沉浸式劇場民宿,“紅妝縵綰”在歙縣逐漸有了影響力,胡洋介紹,“演員們(men) 現在去鎮上買(mai) 個(ge) 早餐,都會(hui) 被認出來”。“演得真好!”“刀耍得漂亮!”等來自村民的誇獎讓團隊年輕人充滿信心。
劇場的紅火不僅(jin) 帶動當地村民就業(ye) ,也為(wei) 文旅發展提供新思路。在當地政府幫助下,劇場與(yu) 一些高校、企業(ye) 合作,為(wei) 學習(xi) 表演的大學生提供實踐機會(hui) ,由此推動高校產(chan) 學研用,豐(feng) 富當地旅遊經濟業(ye) 態。
隨著黃山市旅遊業(ye) 複蘇,許多和陳磊一樣的年輕人,回到家鄉(xiang) ,結合當地民俗,創新文旅運作和服務模式,書(shu) 寫(xie) 更多“許村有喜”的故事。
汪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