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奧林匹克中國已獲10金
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各賽區比賽正在進行。截至目前,中國代表團在已完賽的17個(ge) 項目上獲得10枚金牌、2枚銀牌、1枚銅牌和4個(ge) 優(you) 勝獎,暫列金牌榜第一。
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wei) “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其競技水平代表當今職業(ye) 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於(yu) 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在多個(ge) 國家分散舉(ju) 辦,比賽項目共62個(ge) 。
參賽選手平均年齡22歲
為(wei) 做好參賽工作,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成立了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中國代表團,由我國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備賽選手、中國技術指導專(zhuan) 家組組長等146人組成。其中,參賽選手共36名,將參加34個(ge) 項目比賽。據記者了解,這些參賽選手全部來自我國職業(ye) 院校,平均年齡22歲,最大的24歲,最小的20歲。
多個(ge) 項目實現金牌和獎牌零的突破
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家具製作、精細木工、木工3個(ge) 項目於(yu) 10月11-14日在瑞士巴塞爾舉(ju) 行,中國選手邵茹鵬獲得精細木工項目金牌、李德鑫獲得家具製作項目金牌、王縱橫獲得木工項目優(you) 勝獎。平麵設計技術和印刷媒體(ti) 技術項目於(yu) 10月16日在瑞士阿勞舉(ju) 行閉幕式,中國選手顧俊傑獲得印刷媒體(ti) 技術項目金牌,歐陽婉青獲得平麵設計技術項目優(you) 勝獎。
日本賽區的比賽19日在日本京都閉幕,在該賽區的3個(ge) 項目中,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e) 學院學生李小鬆獲得光電技術項目金牌,廣東(dong) 省技師學院學生陳智勇獲得可再生能源項目金牌,天津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教師張洪豪獲得信息網絡布線項目銀牌。
在德國賽區,中國代表團參加了數控車、數控銑和增材製造項目比賽,共收獲2金1銀。獲獎的3名選手來自廣東(dong) 省機械技師學院。其中,吳鴻宇獲得數控車項目金牌,周楚傑獲得數控銑項目金牌,林偉(wei) 桐獲得增材製造項目銀牌。
韓國賽區的比賽17日在韓國京畿道高陽市落下帷幕,中國6名選手獲得3枚金牌、1枚銅牌和2個(ge) 優(you) 勝獎,實現多個(ge) 項目上金牌和獎牌零的突破。其中,來自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的選手楊書(shu) 明獲得移動應用開發項目金牌,成為(wei) 本次大賽該新增項目首個(ge) 金牌獲得者;來自深圳技師學院的選手羅凱、陳新源分別獲得3D數字遊戲藝術項目、雲(yun) 計算項目金牌,實現我國在這兩(liang) 個(ge) 項目上金牌零的突破;來自上海第二工業(ye) 大學的選手梁俊獲得網站設計與(yu) 開發項目銅牌,實現我國在該項目上獎牌零的突破。
此外,來自邢台技師學院的選手王旭政和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的選手黃金強分別獲得商務軟件解決(jue) 方案項目和網絡係統管理項目優(you) 勝獎。
剩餘(yu) 比賽項目仍有“衝(chong) 金”機會(hui)
法國賽區和芬蘭(lan) 賽區的比賽正在舉(ju) 行。法國賽區設有移動機器人(雙人)、CAD機械設計、數字建造、健康和社會(hui) 照護、抹灰與(yu) 隔牆係統5個(ge) 項目,6名中國選手參加比拚。芬蘭(lan) 賽區設有花藝、美發、美容和時裝技術四個(ge) 項目,4名中國技能健兒(er) 將與(yu) 來自世界各地的技能精英同台競技。芬蘭(lan) 賽區中國代表團團長、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職業(ye) 能力建設司副司長劉新昌介紹,芬蘭(lan) 賽區4個(ge) 項目是中國往屆比賽成績較好的項目,此次代表中國參賽的選手們(men) 擁有豐(feng) 富經驗和實力,具有“衝(chong) 金”機會(hui) 。據新華社
對話
家具製作世界冠軍(jun) 是怎樣煉成的?
10月18日,李德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此次比賽曆時4天,從(cong) 識別圖紙到完成家具成品用了不到22個(ge) 小時。準備大賽期間,他幾乎每天都泡在訓練場地,早上8時開始,直到晚上9時訓練才結束,“家具製作需要保持手的熟練,一天不練都會(hui) 感到生疏。”
如今李德鑫有了更大的夢想,他一方麵打算繼續讀書(shu) 深造,一方麵也承擔了學校的留校教學任務,希望培養(yang) 更多“大國工匠”,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中國力量。
比賽用時22個(ge) 小時
北青報:家具製作比賽是如何進行的?
李德鑫:組委會(hui) 在賽前一個(ge) 月會(hui) 公布一個(ge) 原題,確定基本方向,到比賽前這段時間,專(zhuan) 家們(men) 會(hui) 對原題進行研究、討論,在原題基礎上進行30%左右的改動,變成比賽用的試題。這要到比賽時才發布,所以我們(men) 在比賽時麵對的是一個(ge) 完全沒有見過的試題。參賽者需要根據發布的圖紙,迅速想明白要表達什麽(me) 樣的結構,調整好自己的策略和流程,完成這件家具的製作。
比賽首先考查的是讀圖能力,能夠根據圖紙,想清楚複雜的結構,再去進行操作。然後是選擇材料,挑選需要的木材來進行加工。最後,我們(men) 要用4天的時間完成這件家具,這次我們(men) 的題目是一件立式櫃,用於(yu) 比賽的時間一共有22個(ge) 小時,因此對於(yu) 體(ti) 力也是個(ge) 考驗。雖然允許在比賽中利用機械做一些輔助加工,但家具製作仍是一個(ge) 手工為(wei) 主的工作,尤其是一些關(guan) 鍵的榫卯結構,必須用手工處理。
這次比賽要求的木材是歐洲白蠟木,這種木材在國內(nei) 用得比較少,我隻接觸過幾次。
比賽時,組委會(hui) 會(hui) 根據料單把原材料發給我,我有一個(ge) 小時的時間識別圖紙、確認我需要的材料,檢查原材料的尺寸,還要考慮木材的狀況,有的木材可能受濕度、溫度影響比較大,放一天後就會(hui) 彎曲,我必須在一個(ge) 小時內(nei) 判斷這些材料是否有翹曲的問題。如果發現影響很大,就要向組委會(hui) 申請換材料。
燕尾榫須純手工製作
北青報:為(wei) 了這次比賽,做了哪些準備?
李德鑫:我為(wei) 這次比賽準備了近4年的時間,從(cong) 2018年底開始接觸比賽,2019年進入校隊開始係統性備賽,經曆了省賽、行業(ye) 賽、國家賽、10進5淘汰賽,到最後能代表國家參加比賽。
平時我每天7點起床,8點必須趕到訓練場地,訓練到12點,下午2點開始訓練到6點,晚上再從(cong) 7點訓練到9點,這是每天必須要保證的訓練量,除此之外,重要比賽前還會(hui) 進行加練。
訓練內(nei) 容首先包括識圖訓練,我們(men) 要能夠很好地解讀比賽用的圖紙,明白圖紙中的結構。這是一個(ge) 基本功。然後就是手工,雖然比賽時我們(men) 可以利用機械輔助加工部件,但比賽特別要求抽屜的燕尾榫必須是純手工的,不能依靠機械。為(wei) 了訓練專(zhuan) 注度,我的教練劉曉紅教授會(hui) 召集很多人,天天聚在我的工位前,拿手機拍我。這樣比賽時在媒體(ti) 鏡頭前,我也能不受幹擾地投入製作當中。
為(wei) 國家培養(yang) 更多大國工匠
北青報:你對未來有怎樣的計劃?
李德鑫:我去年從(cong) 母校江西環境工程職業(ye) 學院家具藝術設計專(zhuan) 業(ye) 畢業(ye) 了,我能取得這個(ge) 成績得益於(yu) 母校的培養(yang) 。學校在今年聘我留校任教,我也希望未來能夠繼續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深造,提升理論水平。今後會(hui) 繼續從(cong) 事職業(ye) 教育這個(ge) 行業(ye) ,為(wei) 國家培養(yang) 更多的大國工匠。
“看到我獲獎,他們(men) 直接跳了起來”
10月17日,來自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的楊書(shu) 明獲得了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新增賽項移動應用開發項目的金牌,也成為(wei) 該項目世界首個(ge) 金牌獲得者。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cong) 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了解到,廣東(dong) 人楊書(shu) 明是該校教師,曾熱愛打網絡遊戲。2015年6月,15歲的他抱著“學習(xi) 一門技能,嚐試開發屬於(yu) 自己的遊戲”的想法,成為(wei) 了該校2015級網站開發與(yu) 維護高級(5年)1班的新生。
校方介紹,楊書(shu) 明在2016年參加了第44屆世賽網站設計與(yu) 開發項目廣東(dong) 省選拔賽,當時他技能尚不熟練,僅(jin) 獲得第10名。此後他主動留校集訓,在全國選拔賽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但在國家集訓隊考核中,他最終止步於(yu) 中國備選選手,沒能參加世界大賽。
校方表示,楊書(shu) 明得知中國打算派人參加移動應用開發等項目後,決(jue) 定跨項目轉入移動應用開發項目的競爭(zheng) ,從(cong) 零開始學習(xi) 。2022年6月,楊書(shu) 明取得項目首次階段性考核成績第一名,獲得了代表中國參加10月份在韓國舉(ju) 辦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的機會(hui) 。
10月19日,楊書(shu) 明告訴北青報記者,從(cong) 2015年至今,他為(wei) 此次比賽準備了7年,“最終站上領獎台那一刻十分激動,感覺7年付出的汗水一下子就釋懷了,在台上忍不住與(yu) 其他選手互相擁抱、跳躍歡慶。”他後來得知,自己的家人也在看直播,關(guan) 注著他的比賽,“他們(men) 說看到我獲獎的那一瞬間,直接從(cong) 椅子上跳了起來。”
楊書(shu) 明說,移動應用開發項目比賽包括4個(ge) 模塊,第1天主要進行功能開發,第2天進行原型設計,第3天進行界麵實現,第4天進行自動化測試。評分標準是根據題目中涉及的考點設置的,主要評判選手對題目的理解,程序的完整性、美觀、體(ti) 驗等方方麵麵。他表示,自己在出發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加上平時的訓練強度就很高,因此比賽時反而無需刻意調整狀態。
他表示,看到題目時發現,比賽的題量比預計的大。麵對這種情況,他想到備賽期間教練團隊強調的“要在有限時間、有限資料的情況下完成比賽,不能按照常規思維,按順序開發,要學會(hui) 挑重點、分點來做”,楊書(shu) 明說,“此次大賽的任務是以世界技能大賽為(wei) 主題,製作相關(guan) 的展示性APP,引導用戶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技能大賽。對自己最後的作品挺滿意的,我在完成題目要求之餘(yu) ,還盡量對用戶界麵進行了美化,提升了用戶體(ti) 驗。”
楊書(shu) 明說,他希望今後在學業(ye) 上繼續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現在初步的想法是留在學校,以自身為(wei) 案例,引導推動更多學生鑽研、提高技能。” 本組文/本報記者 屈暢 實習(xi) 生 楊晨 姬晨媛(來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