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網絡文學以開創性傳播走向世界

發布時間:2022-10-21 11:23:00來源: 光明日報

  【網絡文藝這十年】

  網絡文學的出現,不是基於(yu) 組織推動或理論先行,而是基於(yu) 計算機和網絡傳(chuan) 播技術的進步,基於(yu) 羈旅海外的鄉(xiang) 愁驅使和對母語寫(xie) 作的熱愛,是在一種相對無序狀態下自然生長的產(chan) 物。這與(yu) 文學史上的很多文學流派和文學實踐不同。網絡文學已經走過了二三十年的時光。如果我們(men) 從(cong) 當下出發,來回顧考察網絡文學的來路和現實境況,尤其是考察這十年來的發展變遷,可以欣喜地發現,網絡文學已經成為(wei) 一種能與(yu) 時代同頻共振、不失鮮活與(yu) 創新,但又迥異於(yu) 產(chan) 生初期的文藝新形態。也就是說,網絡文學已然趨近於(yu) “主體(ti) 性成熟”。

  網絡文學在新時代的重大變遷可以從(cong) 四個(ge) 方麵概述。首先,網絡文學創作生態發生明顯變化,進入有序發展的新階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級各方麵高度重視以網絡文學為(wei) 龍頭的網絡文藝發展,“大力發展網絡文藝”成為(wei) 社會(hui) 共識。2015年10月,《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繁榮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的意見》全文公布,明確提出要堅持“重在建設和發展、管理、引導並重”的方針,實施網絡文藝精品創作和傳(chuan) 播計劃,鼓勵推出優(you) 秀網絡原創作品,推動網絡文學、網絡音樂(le) 、網絡劇、微電影、網絡演出、網絡動漫等新興(xing) 文藝類型繁榮有序發展,促進傳(chuan) 統文藝與(yu) 網絡文藝創新性融合,鼓勵作家藝術家積極運用網絡創作傳(chuan) 播優(you) 秀作品。相關(guan) 部門頻出“組合拳”,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比如,中國作家協會(hui) 先後組織網絡作家、網絡文學平台發出《提升網絡文學創作質量倡議書(shu) 》《提升網絡文學編審質量倡議書(shu) 》,從(cong) 創作和編審方麵加強行業(ye) 團結、推動行業(ye) 自律。今年7月6日,中國作家協會(hui) 在北京召開全國重點網絡文學網站聯席會(hui) 議,近50家重點網絡文學平台負責人、全國省級網絡文學組織負責人、知名網絡作家和評論家共同發起《網絡文學行業(ye) 文明公約》,呼籲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優(you) 化網絡文學行業(ye) 生態,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從(cong) 共識到合力,從(cong) 外部推動到內(nei) 部協作,從(cong) 網絡文學作家的自我革命到網絡文學平台的行業(ye) 自律,網絡文學發展生態得到顯著改善和提高。

  其次,網絡文學創作主體(ti) 職業(ye) 素養(yang) 、作品品質、社會(hui) 地位得到明顯提升。網絡文學秉持新媒介文學、大眾(zhong) 文藝的美學趣味,與(yu) 傳(chuan) 統文學、紙媒文學在曆史與(yu) 文化的傳(chuan) 播和創新,在貼近時代、反映現實、講述中國故事等方麵殊途同歸,匯成中國當代文學的浩蕩洪流。2020年8月,國家圖書(shu) 館與(yu) 閱文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掛牌成立國家圖書(shu) 館互聯網信息戰略保存基地,來自閱文平台的百部網文佳作入藏國家圖書(shu) 館。以網絡文學為(wei) 代表的新型文學內(nei) 容資源入駐國家圖書(shu) 館,優(you) 質網絡文學作品將得到妥善保存和有效利用,表明網絡作家的努力得到了社會(hui) 更多重視和認可。中國作家協會(hui) 積極引領、培育、扶持網絡作家,包括成立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鼓勵網絡作家加入作協,組織知名網絡作家到魯迅文學院研修學習(xi) ,組織網絡作家參加一係列主題采風活動等,為(wei) 網絡作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提供支持,讓現實題材成為(wei) 很多網絡作家的創作自覺,網絡文學成為(wei) 時代思潮和社會(hui) 生活的一麵鏡子。這一係列舉(ju) 措,促成了網絡作家的迭代成長,一批批有使命感的網絡作家成為(wei) 文藝創作的中堅力量。

  再次,網絡文學理論與(yu) 批評取得明顯進展。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壯大,北京大學、中南大學、安徽大學、山東(dong) 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成立網絡文學研究機構,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點課題設立網絡文學研究項目。網絡文學在理論體(ti) 係的豐(feng) 富、評價(jia) 標準的確立、跨學科研究的深入等學術領域取得積極成果。理論研究與(yu) 學術批評陣地建設,促進了網絡文學的發展。一些機構包括各網絡文學平台以榜單、獎項等方式,綜合專(zhuan) 家、受眾(zhong) 、市場的反饋,探索網絡文學可操作、可量化的正向激勵體(ti) 係,起到了引領創作風尚、引導價(jia) 值導向的評論功能。

  最後,新時代網絡文學以新媒介敘事手段、新的審美趣味和多元化的融合傳(chuan) 播渠道,通過講述中國故事,成為(wei) 國家軟實力的有生力量、國際傳(chuan) 播的重要載體(ti) 。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5.02億(yi) 人,占網民總數48.6%。網絡文學以其海量內(nei) 容和龐大的受眾(zhong) 群體(ti) ,拓寬了全民閱讀的範圍,豐(feng) 富了書(shu) 香社會(hui) 的內(nei) 涵,吸引了大量網生代讀者從(cong) 線上走向線下,對豐(feng) 富人們(men) 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以類型敘事為(wei) 主體(ti) 的多元化內(nei) 容,為(wei) 泛文娛產(chan) 業(ye) 、數字產(chan) 業(ye) 提供了大量優(you) 質IP,成為(wei) 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的新引擎、新勢能和新的增長點,中國網絡文學出海呈現出廣闊的前景和無限可能。近日,16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首次被收錄至大英圖書(shu) 館的中文館藏書(shu) 目之中,讀者可以在線查詢圖書(shu) 信息並借閱紙質版。中國網絡文學正成為(wei) 具有時代意義(yi) 的文化現象,成為(wei) 反映新時代中國文化和文學成就的內(nei) 容產(chan) 品。截至2021年,我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市場規模突破30億(yi) 元,海外用戶1.45億(yi) 人,共向海外輸出作品上萬(wan) 部,實體(ti) 書(shu) 授權4000多部。在線翻譯傳(chuan) 播、IP改編傳(chuan) 播,海外本土化傳(chuan) 播多媒介多渠道傳(chuan) 播方式同步發力,中國網絡文學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走向世界。

  (作者:李安,係中國傳(chuan) 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專(zhuan) 職研究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