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求是網評論員: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

發布時間:2022-10-21 11:27:00來源: 求是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教育優(you) 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總書(shu) 記的重要論述,為(wei) 新時代我國教育發展、科技進步、人才培養(yang) 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教育事業(ye) 、科技事業(ye) 、人才培養(yang) 放在優(you) 先和突出位置。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截至2021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2.93萬(wan) 所,在校生2.91億(yi) 人,專(zhuan) 任教師1844.37萬(wan) 人,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均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21年,我國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達2.7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4.2%,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2.44%;基礎研究經費比上年增長15.6%,占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的比重為(wei) 6.09%,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guan) 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製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在量子計算原型機、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凱勒幾何核心猜想等科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在新一代超高強度鋼、異構融合類腦計算芯片、人工合成澱粉等應用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我國人才隊伍快速壯大,全國人才資源總量從(cong) 2010年的1.2億(yi) 人增長到2019年的2.2億(yi) 人,其中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從(cong) 5550.4萬(wan) 人增長到7839.8萬(wan) 人,各類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到480萬(wan) 人年,居世界首位,我國已經擁有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you) 良、結構不斷優(you) 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隊伍,人才工作站在了一個(ge) 新的曆史起點上。

  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優(you) 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ti) 係。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xi) 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學習(xi) 型大國。

  完善科技創新體(ti) 係。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黨(dang) 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ti) 製,健全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you) 化配置創新資源,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堅決(jue) 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營造有利於(yu) 科技型中小微企業(ye) 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zheng) 的比較優(you) 勢。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把各方麵優(you) 秀人才集聚到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中來。作者:求是網評論員(來源:求是網 )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