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各地積極探索環保信用監管模式形成一批創新成果

發布時間:2022-10-21 11:23:00來源: 法治日報

  核心閱讀

  如今,環保信用評價(jia) 已被廣泛應用於(yu) 綠色金融、市場監管、價(jia) 格調節等領域,成為(wei) 企業(ye) 發展道路上的綠色名片和綠色動力,守信者“得實惠、減壓力”,享受到更好的行政服務、融資服務、公共服務和更低的市場成本。

  □ 本報記者 張維

  作為(wei) 環境監管的一把“戒尺”,環保信用評價(jia) 所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

  今年早些時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完善生態環保信用製度。全麵實施環保、水土保持等領域信用評價(jia) ,強化信用評價(jia) 結果共享運用。

  從(cong) 2013年年底《企業(ye) 環境信用評價(jia) 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推出算起,我國在環保信用建設方麵已經走過了近十個(ge) 年頭,取得了積極成效。各地都在積極探索環保信用監管模式,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製度創新、實踐創新成果。

  5種顏色區分企業(ye) 信用

  綠、藍、黃、紅、黑,這5種顏色在江蘇省生態環境領域有著特殊意義(yi) 。

  它們(men) 是區分企業(ye) 環保信用評價(jia) 等級的標識。環保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ye) ,可以享受到更低價(jia) 格的信貸、水電等要素資源和更多的聲譽資源。

  江蘇某建築公司對於(yu) 這一標識印象極其深刻。2021年3月,這家公司A區工程項目未經審批夜間施工被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實施了兩(liang) 次行政處罰。同年4月,該公司B區另一工程項目同樣因未經審批夜間施工導致噪聲擾民被群眾(zhong) 投訴,被再次實施行政處罰。根據《江蘇省企事業(ye) 環保信用評價(jia) 辦法》,這一公司環保信用等級被評定為(wei) 紅色,屬於(yu) 環保失信企業(ye) ,評價(jia) 結果被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推送至江蘇省銀保監局等部門和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隨後,金融機構根據環保信用等級對該公司實施了差別化信貸政策,該公司因為(wei) 環境失信導致貸款受限。

  信用懲戒像一把利劍讓企業(ye) 感受到了切膚之痛:該公司不但被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列為(wei) 重點監察對象,還同時被多家銀行催繳和限製貸款,且行政處罰公示期內(nei) ,不能參加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麵臨(lin) 資金鏈斷裂的風險,經營壓力巨大。

  痛定思痛,該公司主動和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溝通,積極申請信用修複,及時反饋整改情況。公司組織全體(ti) 員工專(zhuan) 題學習(xi) 環保法律法規,全方位強化員工在施工過程中的守法行為(wei) 和誠信意識教育。在各個(ge) 施工現場對照各項生態環保標準,加強施工現場監控管理。嚴(yan) 格落實夜間施工審批手續,不敢再觸碰法律紅線。

  2021年10月,公司未再出現環境違法行為(wei) ,行政處罰公示期滿,環保信用得到修複,總額近10億(yi) 元的貸款受限額度得到恢複,資金鏈風險得到解決(jue) ,企業(ye) 經營重新走上正軌。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江蘇省內(nei) 主要銀行機構對全省參與(yu) 環保信用評價(jia) 企業(ye) 貸款餘(yu) 額1.99萬(wan) 億(yi) 元,較上年末增加8023億(yi) 元。其中,對綠色、藍色等級企業(ye) 貸款餘(yu) 額合計1.98萬(wan) 億(yi) 元,餘(yu) 額占比99.25%,較上年末增加8007億(yi) 元。對紅色、黑色等級企業(ye) 采取督促整改、壓縮退出、清收處置等措施,共涉及貸款餘(yu) 額37億(yi) 元,餘(yu) 額占比僅(jin) 為(wei) 0.19%。

  評價(jia) 企業(ye) 超74萬(wan) 家(次)

  “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應用在生態環保領域,可發揮巨大價(jia) 值。”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李誌勇說。

  在李誌勇看來,生態環保信用是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生態環保信用製度,將推動信用體(ti) 係與(yu) 綠色發展相互促進,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ti) 係及評價(jia) 機製,助力我國現代化經濟體(ti) 係高質量建設和發展,為(wei) 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早在2013年年底,《辦法》就已將汙染防治、生態保護、環境管理、社會(hui) 監督四個(ge) 方麵21個(ge) 指標納入評價(jia) 體(ti) 係,對汙染物排放總量大、環境風險高、生態環境影響大的企業(ye) ,進行環境信用評價(jia) ,並對環保誠信、良好、警示、不良企業(ye) 進行分類管理。

  全國統一的環境影響評價(jia) 信用平台已於(yu) 2019年11月啟用。

  目前,全國31個(ge) 省(區、市)在不同程度上開展了環保信用評價(jia) 工作。自2013年至2021年,據河北、遼寧、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dong) 、河南、湖南、廣東(dong) 、重慶、四川12省(市)不完全統計,已經累計評價(jia) 企業(ye) 超過74萬(wan) 家(次)。

  各省(區、市)在此基礎上,結合地方特色和實際工作實踐探索和創新具有地方特色的環保信用評價(jia) 指標。比如,浙江企業(ye) 環境信用評價(jia) 總分為(wei) 1000分,包括環境守法(300分)、環境管理和生態保護(300分)、社會(hui) 責任(400分)等三個(ge) 一級指標,一級指標下各設置若幹二級指標;甘肅將企業(ye) 環保標準化建設和企業(ye) 環保信用評價(jia) 置於(yu) 同一框架,采取500分製打分法,指標涵蓋環境保護主體(ti) 責任落實、汙染治理設施運行管理等5類27項122個(ge) 具體(ti) 要求。遼寧、江蘇、湖南和廣西等地采取環境行為(wei) 計分製進行評價(jia) ,在初始分值基礎上根據扣分或加分指標進行相應記分。

  “盡管評價(jia) 標準在各地具有較大差異性,但其內(nei) 容基本覆蓋了企業(ye) 在汙染防治、生態保護、環境管理、社會(hui) 監督等多方麵的環境行為(wei) 表現,企業(ye) 若想獲得較好的環保信用評價(jia) 結果,需要切實對照環保信用評價(jia) 指標改進其環境行為(wei) ,提升汙染治理水平,嚴(yan) 格遵守生態環境法律法規。”生態環境部環境與(yu) 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萱說。

  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

  如今,環保信用評價(jia) 已被廣泛應用於(yu) 綠色金融、市場監管、價(jia) 格調節等領域,用李萱的話來講,環保信用評價(jia) 已成為(wei) 企業(ye) 發展道路上的綠色名片和綠色動力,守信者“得實惠、減壓力”,享受到更好的行政服務、融資服務、公共服務和更低的市場成本。

  “因為(wei) 我們(men) 企業(ye) 環保信用良好,很快就拿到了輻射安全許可證,項目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運行。”湖州南方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方物流)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在浙江,環保信用已實打實地給守信企業(ye) 帶來優(you) 惠。信用等級好的企業(ye) ,可在各項生態環境保護許可事項、專(zhuan) 項資金發放、科技項目立項、評優(you) 評獎活動中獲得積極支持、優(you) 先安排。南方物流就是其中的受益者。2021年,南方物流擬在煤山鎮長興(xing) 水泥至小浦鎮碼頭5#輸送機尾部使用礦用輸送帶鋼繩芯X射線探傷(shang) 裝置,需申領輻射安全許可證。收到企業(ye) 申報資料後,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通過信用平台對企業(ye) 進行了信用核查,平台顯示該企業(ye) 信用等級良好,可享受審批綠色通道。因此,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受理和審查,原本承諾8個(ge) 工作日辦理的事項在2個(ge) 工作日內(nei) 完成,節省了75%的審批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還積極推動跨區域、跨部門的環保信用監管新模式。2020年以來,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聯合長三角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信用部門、生態環境部門印發《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領域實施信用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2020年版)》,推動長三角地區環保信用一體(ti) 化管理。

  在推動信用信息共享和結果互認方麵,建立長三角地區環保信用評價(jia) 結果共享推送機製,以統一社會(hui) 信用代碼為(wei) 基礎,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環保信用評價(jia) 結果、嚴(yan) 重失信名單認定結果等環保信用信息推送至“信用長三角”平台,實現生態環境領域信用信息歸集共享。2020年以來,三省一市在“信用長三角”平台共公布264家嚴(yan) 重失信企業(ye) ,為(wei) 生態環境領域跨區域信用聯合獎懲提供支撐。

  未來,在生態環保領域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以信用風險為(wei) 導向優(you) 化配置監管資源,提升監管精準性和有效性將是必然,這也是《意見》所明確的重要內(nei) 容。

  北京信用學會(hui) 副秘書(shu) 長、首都師範大學信用立法與(yu) 信用評估研究中心研究員薛方說,當前,我國已擁有1.5億(yi) 戶市場主體(ti) ,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市場主體(ti) 。麵對如此龐大數量的市場主體(ti) ,傳(chuan) 統上以巡查為(wei) 重點的監管機製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發展需要。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是通過高度發達的數字技術,借鑒商業(ye) 化評級機製的運行邏輯,將企業(ye) 的生態環保風險管理指標予以量化分級,精準描繪出企業(ye) 的“信用風險畫像”,監管部門可以按照企業(ye) 的信用風險狀況,對其采取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對於(yu) 高風險企業(ye) 、高風險領域、高風險問題可以更多地配置監管資源。對於(yu) 低風險企業(ye) ,則可以采取更加寬鬆靈活的監管方式。由此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實現精準監管、重點監管、源頭監管、信用監管。(來源:法治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