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不顧家?或許和母親守門員效應有關
家庭領域的研究者把母親(qin) 比作花園主,而父親(qin) 是園藝工。
——————————
現實中,我們(men) 常常發現,父親(qin) 在承擔教育孩子職責的數量和時間上遠不及母親(qin) ,即使父母在外工作時間相當,父親(qin) 的角色依然發揮有限。父親(qin) 為(wei) 什麽(me) 不顧家呢?
國外研究者於(yu) 2013年通過實證研究,提出了“母親(qin) 守門員效應”這一概念來解釋父親(qin) 教養(yang) 投入水平低這一現象。
母親(qin) 守門員效應指的是母親(qin) 對父親(qin) 參與(yu) 家務勞動或教養(yang) 孩子活動的態度與(yu) 行為(wei) ,對父親(qin) 實際投入家庭活動的程度,發揮的影響作用。家庭領域的研究者曾把母親(qin) 比作花園主,而父親(qin) 是園藝工,花園主會(hui) 看守好花園的大門,定期開門或者關(guan) 門,監督、約束園藝工培養(yang) 祖國花朵(孩子)的活動,使園藝工保持一定的勞動量。
在家庭生活中,如果父親(qin) 下班後下廚做了一頓晚飯,母親(qin) 品嚐後讚不絕口,父親(qin) 下廚的熱情就會(hui) 隨之高漲;如果父親(qin) 輔導孩子做功課,母親(qin) 不滿意,重新給孩子講一遍,父親(qin) 便會(hui) 降低教育孩子的頻率。前者就是母親(qin) 守門員效應中的開門行為(wei) ,母親(qin) 的肯定、支持促進了父親(qin) 投入家庭活動;後者則是母親(qin) 的關(guan) 門行為(wei) ,母親(qin) 的否定、貶低使父親(qin) 的投入減少。
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母親(qin) 守門員效應呢?
學術界有多種解釋,我們(men) 可以運用家庭研究領域的經典理論——家庭係統理論來幫助理解。家庭係統理論認為(wei) ,家庭是一個(ge) 係統,父親(qin) 、母親(qin) 、孩子都是子係統,一方的態度與(yu) 行為(wei) 會(hui) 影響另一方,“牽一發而動全身”。
聽起來母親(qin) 這位守門員可能會(hui) 讓父親(qin) 變得不顧家,那麽(me) 母親(qin) 守門員效應是有害的,家庭中應該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嗎?研究者用實驗數據告訴我們(men) :並不是這樣的,母親(qin) 守門員效應的作用需要視情況而定。心理學研究也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一些可以讓家庭關(guan) 係更融洽、孩子身心發展更健康的建議。
首先,父親(qin) 和母親(qin) 在家庭活動中的相互支持與(yu) 協作的質量,比父母各自投入的水平更為(wei) 重要。也就是說,不能“剃頭挑子一頭熱”,一方積極主動地投入家庭活動,另一方袖手旁觀,甚至潑冷水。我們(men) 一般認為(wei) 父母在家衝(chong) 突不斷,對孩子的發展是有負麵影響的。但近年來研究發現,父母如果能協同一致地投入教養(yang) ,那麽(me) “當麵鑼對麵鼓”的家庭衝(chong) 突未必造成消極影響。
例如有兩(liang) 個(ge) 家庭,一號家庭的父母不時因為(wei) “誰洗碗誰掃地誰接送孩子”產(chan) 生矛盾,但之後能達成一致,積極協商處理方法;二號家庭的父母並沒有太多衝(chong) 突,但母親(qin) 會(hui) 在孩子麵前抱怨父親(qin) 不顧家、工作晉升停滯或者教育方式不恰當等問題。按照大量研究數據的分析結果,一號家庭的孩子發展可能比二號更好。因為(wei) 一號家庭雖然衝(chong) 突較多,但母親(qin) 會(hui) 開誠布公地表達意見,對於(yu) 父親(qin) 的呼聲也是敞開大門的,這能讓孩子觀察學習(xi) 到將來如何處理人際衝(chong) 突;二號家庭表麵看起來和諧,但母親(qin) 會(hui) 在背地裏說暗話,破壞孩子心目中的父親(qin) 形象,反而影響父子關(guan) 係,也可能讓孩子形成一種並不理想的交際態度。
衝(chong) 突在所難免,父母怎樣處理衝(chong) 突,會(hui) 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截然不同的影響。夫妻關(guan) 係是家庭關(guan) 係的核心,夫妻多溝通彼此的想法,努力經營關(guan) 係,對家庭任務分工合作,才有利於(yu) 孩子的健康成長。
其次,母親(qin) 這位守門員選擇開門還是關(guan) 門,具有情境的特殊性。母親(qin) 開門行為(wei) 意味著父母團結一致、家庭關(guan) 係和諧,能給孩子創設一個(ge) 溫暖有愛的成長環境。母親(qin) 關(guan) 門行為(wei) 則具有雙刃劍作用,孩子在發展早期,出於(yu) 母親(qin) 的天性與(yu) 孩子對母親(qin) 的依賴,母親(qin) 需要對孩子投入更多精力進行生活照顧與(yu) 情感交流;在孩子發展後期,由於(yu) 自主性增強,孩子與(yu) 父母的親(qin) 密度下降,需要父母調整各自的家庭角色。
近年國內(nei) 研究者發現,在青少年早期,母親(qin) 需要偶爾的關(guan) 門,適當控製父親(qin) 投入家庭活動;但在青少年後期,母親(qin) 要多開門,減少對父親(qin) 的貶低和控製。母親(qin) 有條件地開門與(yu) 有理由地關(guan) 門,都有助於(yu) 親(qin) 子關(guan) 係的發展。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母親(qin) 並不是否認父親(qin) 的重要性,而是因為(wei) 不滿意父親(qin) 完成家庭任務的質量,從(cong) 而限製父親(qin) 的投入。請各位母親(qin) 明確父親(qin) 的角色、價(jia) 值、動機與(yu) 技能,也就是認清父親(qin) “能不能”更多地投入、父親(qin) 參與(yu) 這些家庭活動“重不重要”、父親(qin) “願不願意”投入、父親(qin) “會(hui) 不會(hui) ”處理家庭事務四方麵的認識,對父親(qin) 確立合理的期待,相信會(hui) 收到後期孩子發展驚喜的效果,以及更為(wei) 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
最後,父親(qin) 可以選擇不同形式的教養(yang) 活動,作為(wei) 對母親(qin) 教養(yang) 的補充。如果父親(qin) 因為(wei) 工作需要,無法與(yu) 孩子進行充分的直接互動,比如沒空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沒時間輔導孩子的學業(ye) 或者陪孩子玩耍,甚至無法同處一個(ge) 空間陪伴孩子,那麽(me) 父親(qin) 還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心理可及性”與(yu) “責任性”。
我曾遇到一名高三學生,自述在家自控力不強,但是父母工作都比較忙碌,隻能自己在家寫(xie) 作業(ye) 。經過探討,她和父母達成共識,定期在家庭群分享各自完成的任務與(yu) 趣事。所以,父親(qin) 不在身邊也可以通過社交媒體(ti) 與(yu) 孩子進行互動,還可以通過書(shu) 籍、網課等學習(xi) 家庭教育知識、協助孩子進行生涯規劃,這些主動承擔父親(qin) 責任的表現,讓孩子感受到父親(qin) 的愛與(yu) 付出。
當母親(qin) 對父親(qin) 在家庭的投入提出質疑與(yu) 貶損時,也希望父親(qin) 提醒自己:我們(men) 擁有同一個(ge) 目標——培養(yang) 健康的孩子,謀求幸福的家庭,但我們(men) 都是第一次為(wei) 人父母,需要彼此幫助,才能共同成長。當母親(qin) 約束父親(qin) 投入時,需要父親(qin) 靈活地處理問題,創造性地尋求投入的形式。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點,實現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需要父母掌握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希望各位父親(qin) 可以更多地參與(yu) 到家庭活動中,各位母親(qin) 也能提供支持,這對於(yu) 減輕母親(qin) 的負擔、孩子的茁壯成長、父親(qin) 自身的發展都具有極為(wei) 深遠的意義(yi) 。
黃彬彬 來源:中國青年報(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