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亮相G20巴厘島峰會 競逐全球賽道
在印度尼西亞(ya) 巴厘島,一輛輛新能源汽車穿梭於(yu) 機場和酒店之間,當地傳(chuan) 統巴迪克風格紅黃塗裝的車身上印有“G20”標誌,靚麗(li) 而醒目。作為(wei)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hui) 的官方用車之一,300台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生產(chan) 的Air ev新能源汽車服務峰會(hui) 綠色出行。
“靚車”亮相巴厘島,是中國新能源汽車駛向全球的生動一幕。隨著國內(nei) 市場不斷發展、研發迭代升級和產(chan) 業(ye) 鏈布局完善,新能源汽車“出海”條件日臻成熟,中國車企緊抓機遇,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在全球賽道上,中國新能源汽車處於(yu) 什麽(me) 位置?近兩(liang) 年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明顯提速,原因有哪些?未來如何繼續打造競爭(zheng) 優(you) 勢?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顯著增長,中國自主品牌嶄露頭角
日前,上海海通碼頭,一萬(wan) 台純電動汽車排隊駛上滾裝船,遠赴比利時澤布呂赫港。這是上汽集團定位全球市場的純電動汽車MG MULAN,也是中國首款在全球80多個(ge) 國家上市的新能源汽車。
“這款車型是我們(men) 深入研究海外消費者對安全、環保、智能、操控等方麵的多樣化需求,麵對海外市場的競爭(zheng) 特性量身打造的。”據上汽集團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該車依托“星雲(yun) ”純電專(zhuan) 屬係統化平台、“魔方”電池係統等創新技術,立足成為(wei) 一款滿足全球高標準,讓全球用戶用得慣、開得好的智能電動“全球車”。
中國汽車工業(ye) 首款全球車“萬(wan) 輛赴歐”,背後是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持續加速。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全國汽車企業(ye) 出口33.7萬(wan) 輛,同比增長46%。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0.9萬(wan) 輛,同比增長81.2%。今年1至10月,汽車企業(ye) 出口245.6萬(wan) 輛,同比增長54.1%。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49.9萬(wan) 輛,同比增長96.7%。
“事實上,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就開始快速增長。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達到31萬(wan) 輛,同比增長約3倍。”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副總工程師許海東(dong) 告訴記者,中國汽車整體(ti) 出口數量同樣增速明顯,去年首次超過200萬(wan) 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的占比逐步提高,成為(wei) 中國汽車出口的核心增長點。
從(cong) 出口目的地來看,歐洲和東(dong) 南亞(ya) 是“主戰場”。值得關(guan) 注的是,與(yu) 以往傳(chuan) 統燃油車主要銷往欠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同,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正快速打開以歐洲為(wei) 代表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
據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統計,中國電動汽車已經占到歐洲電動汽車總銷量的約10%。記者梳理發現,上汽集團、比亞(ya) 迪、吉利汽車、一汽紅旗、長城汽車等傳(chuan) 統車企,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均已出征歐洲。此外,還有若幹車企蓄勢待發,即將進入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
既有量的躍升,也有質的飛躍。新能源汽車出口數量快速增長也反映出中國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長,上汽、比亞(ya) 迪、吉利等的新能源汽車出口數量居於(yu) 前列。與(yu) 此同時,中國自主品牌不再依賴“低價(jia) 換市場”的老路子,而是向海外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力。
這點從(cong) 出口價(jia) 格上可見一斑。“從(cong) 去年開始,中國車企出口的車輛單價(jia) 不斷上升,新能源汽車平均單價(jia) 達到3萬(wan) 美元左右,說明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持續提升,設計、質量、配置和消費者體(ti) 驗等都得到了認可。”許海東(dong) 說,質高價(jia) 優(you) 的自主品牌正在打破“低端廉價(jia) ”的刻板印象,價(jia) 格提高也表明我們(men) 在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具備一定的話語權。
依托國內(nei) 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在相對完整產(chan) 業(ye) 鏈支撐下,中國新能源汽車製造水平持續提升
比亞(ya) 迪汽車攜元Plus、唐SUV和漢三款純電汽車登陸巴黎車展;長城汽車攜魏牌摩卡PHEV、拿鐵PHEV和歐拉好貓等產(chan) 品參展並在歐洲上市;零跑、賽力斯等“造車”新秀參展並宣布將登陸歐洲市場……時隔四年,全球五大車展之一的巴黎車展今年10月再度啟幕。在這場被視為(wei) “全球汽車行業(ye) 風向標”的盛會(hui) 上,多家中國車企最新新能源車型大放異彩。
中國新能源汽車緣何受到海外市場青睞?在許海東(dong) 看來,這是一個(ge) 厚積薄發的過程:“首先,我國較早對新能源汽車提供技術和產(chan) 業(ye) 政策扶持,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第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依托國內(nei) 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全產(chan) 業(ye) 鏈支撐能力強,行業(ye) 技術和製造水平持續提升;第三,低碳大勢所趨,電動化轉型勢在必行,國際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快速增長。”
十餘(yu) 年來,圍繞電動化轉型,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加速技術迭代,國產(chan) 新能源車產(chan) 品矩陣日益豐(feng) 富,已基本覆蓋各車型級別,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ti) 的差異化需求。中國汽車工程學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張進華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新上市新能源乘用車達到33款,在全部新上市乘用車型中占比接近60%。目前,中國汽車市場在售新能源乘用車接近300款,在全部在售乘用車型中占比超過30%。
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jin) 為(wei) 1.28萬(wan) 輛,2021年躍升至352.1萬(wan) 輛,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分析認為(wei) ,在國際上對新能源汽車還未充分認可時,中國便邁開步子探索相關(guan) 技術,打造先發優(you) 勢。如今,我國已基本建成完備且有競爭(zheng) 力的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加之超大規模市場和長期積累的經驗口碑,共同帶來製造成本上的優(you) 勢,為(wei) 國產(chan) 新能源車“出海”打下了基礎。
從(cong) 外部條件看,身處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大趨勢。歐盟宣布2035年全境停售燃油新車,2050年實現零排放,零排放汽車將豁免增值稅。歐洲多國也先後公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
根據印尼政府規劃,印尼到2030年將自主減少31.89%的碳排放。“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hui) 使用新能源汽車,表明了印尼堅定向清潔能源轉型的承諾。”印尼國務秘書(shu) 部部長普拉蒂克諾說。
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汽車行業(ye) 加速電動化轉型,也為(wei) 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打開了黃金窗口期。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約675萬(wan) 輛,同比增長1.08倍,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到8%左右。“在減排壓力和多國刺激政策的推動下,各國特別是歐美國家對新能源車的需求不斷增多,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也將保持較高增速。”許海東(dong) 說。
搭建強有力的技術底座,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駛入快車道
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被視為(wei) 傳(chuan) 統燃油車“三大件”,歐、美、日傳(chuan) 統車企巨頭長期對此保持壟斷優(you) 勢。在轉向電動化、智能化之後,汽車供應鏈重構,新能源汽車“三大件”變為(wei) 三電係統(電池、電機和電控),中國車企得以“換道超車”。
“無論是傳(chuan) 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能推出水平不低的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主要原因在於(yu) 我們(men) 培育了優(you) 質的產(chan) 業(ye) 鏈,在關(guan) 鍵核心領域湧現出許多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許海東(dong) 說。
在電池方麵,我國已連續5年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消費市場。截至2021年底,我國動力電池產(chan) 能約占全球的70%,世界十大鋰電池廠家中,我國企業(ye) 占據6席。除了傳(chuan) 統充電蓄能電池,我國在氫燃料電池領域也進展諸多。
“過去十年,中國動力電池成本大幅下降、競爭(zheng) 力大幅提升,在結構創新方麵異軍(jun) 突起,比如寧德時代麒麟電池、比亞(ya) 迪刀片電池、中創新航軟方殼電池、蜂巢能源短刀電池等,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
我國驅動電機技術和電機控製也已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新能源汽車電機的轉速、功率密度不斷提高,具備扁線、油冷、高壓等特征的新一代產(chan) 品誕生,並逐步實現量產(chan) 裝車。在電機控製方麵,我國電控產(chan) 品精度、動態響應速率、開關(guan) 損耗等方麵技術不斷成熟,產(chan) 業(ye) 鏈持續完善。
堅持以科技創新為(wei) 核心動力,走出一條汽車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新路子。選擇新能源汽車賽道之初,我國創造性地提出構建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三縱”,能源動力總成控製係統、電機及其控製係統、電池及其管理係統“三橫”的總體(ti) 研發布局,搭建了強有力的技術底座,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駛入快車道。
數據顯示,相比2012年,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單體(ti) 能量密度提高了1.3倍。與(yu) 之相對應,我國新能源汽車主流車型的續航裏程從(cong) 150公裏大幅提升至500公裏以上。
在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等方麵,我國技術集成及演化速度也在創新提速。“汽車智能化的最大特征是軟件定義(yi) 智能終端,我國以蔚來、小鵬、理想為(wei) 代表的新勢力自主品牌,已實現智能輔助駕駛、娛樂(le) 自控、電機控製和車身控製等功能集成,在中高端市場很有競爭(zheng) 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yu) 工業(ye) 化融合研究所研究員金永花說。
以科技創新驅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磨煉提升,增強中國自主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在位於(yu) 巴厘島伍拉·賴國際機場附近的峰會(hui) 用車保障基地,駕駛員哈納斯坐進了五菱新能源汽車的駕駛位。這是他第一次駕駛新能源汽車。“車子隻要扭動換擋旋鈕就可以開動了,加速很快,刹車反應敏捷,運行起來安靜平穩。”哈納斯說。
事實上,這台車並非從(cong) 中國漂洋過海,而是產(chan) 自中國車企在印尼當地的工廠。
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成立印尼分公司,成為(wei) 最早在印尼投資建廠的中國車企之一。此後,五菱印尼的汽車製造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印尼的人口、資源和區位優(you) 勢給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巨大紅利。”五菱印尼公司總經理石國勇表示,中國企業(ye) 的參與(yu) 不僅(jin) 有利於(yu) 帶動上下遊產(chan) 業(ye) ,還能催生充電、維修服務、汽車改裝、舊車和電池回收等眾(zhong) 多新業(ye) 態。
“印尼與(yu)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製造、市場等方麵加強合作,有助於(yu) 印尼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推動能源轉型。”印尼經濟統籌部部長艾爾朗加說。
上汽集團建立倫(lun) 敦、矽穀、特拉維夫三大研發創新中心,擁有98個(ge) 生產(chan) 研發基地;蔚來在匈牙利佩斯州投資建設的蔚來能源歐洲工廠完成首座換電站下線……從(cong) 組裝製造到研發智造,從(cong) 單純的整車、零部件產(chan) 品出口轉向全產(chan) 業(ye) 鏈、品牌文化“出海”,中國汽車“出海”正在發生結構性改變。
前景光明,挑戰仍在。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海外市場競爭(zheng) 將愈發激烈。目前我國汽車產(chan) 品貿易的主要方式還停留在一般貿易階段,海外投資設廠規模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配套供應鏈自主性和品牌影響力仍在建設中。加之地緣政治、貿易保護主義(yi) 等外部環境幹擾,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走出去”還麵臨(lin) 許多挑戰。
在許海東(dong) 看來,贏得海外市場不僅(jin) 要比拚產(chan) 品硬實力,還要打磨軟實力,把產(chan) 品、銷售、服務體(ti) 驗完整地做好,包括充電設施配套、售後服務網絡建設等等,從(cong) 而形成體(ti) 係化優(you) 勢。
“打造品牌是一個(ge) 長期過程。歐美汽車品牌積累相對深厚,在這方麵我們(men)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許海東(dong) 說,中國車企還需更好地適應當地市場,熟悉當地法律法規,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和消費者使用需求,憑好產(chan) 品和好服務積累品牌口碑。
全球化是中國自主品牌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站在從(cong) 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新征程上,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磨煉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必將在全球賽道上跑得更快、更遠。(中國紀檢監察報 記者 柴雅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