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能源大動脈上的“鳥線相爭”到“護線愛鳥”
新華社合肥11月21日電 題:安徽池州:能源大動脈上的“鳥線相爭(zheng) ”到“護線愛鳥”
新華社記者陳尚營
安徽省池州市的九華特高壓密集通道,是西電東(dong) 送的大動脈之一。高大的電力鐵塔、密集的高壓線在群山中“穿行”,蔚為(wei) 壯觀。
然而,還有大量候鳥往來於(yu) 這片空中區域,每年它們(men) 從(cong) 遙遠的西伯利亞(ya) 等地飛到池州越冬。
“池州有不少濕地,生態環境好,又處在鳥類遷徙大通道上,每到鳥類繁殖期間,很多鳥喜歡在電力鐵塔或者變電站的各類設備上築巢,對電網安全運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池州市野生鳥類保護誌願者汪湜說。
汪湜是國網池州供電公司的一名一線工人,因為(wei) 工作原因接觸到各種鳥,逐漸成為(wei) 一個(ge) 鳥類保護的行家,說起各種鳥的習(xi) 性、特點如數家珍。“鳥類與(yu) 高壓線路的矛盾一直都有,以前以護線為(wei) 唯一目的,現在不一樣了,既要護線,也要愛鳥。”汪湜說。
像汪湜一樣,在池州電力係統一線,積極投入到解決(jue) “鳥線相爭(zheng) ”問題、加入愛鳥護鳥隊伍中的還有不少人,焦春苗就是其中之一。據他介紹,鳥類築巢的材料五花八門,樹枝、鐵絲(si) 、編織袋……這些東(dong) 西掉在高壓線上容易導致線路短路,鳥的糞便落在絕緣瓷瓶上會(hui) 造成放電,導致線路故障。而線路一旦發生短路等故障,對鳥類的傷(shang) 害也是致命的。
汪湜說,過去電力工人在巡線中發現鐵塔上有鳥巢,一般會(hui) 直接拆除。有一次,一對喜鵲在鐵塔上築巢,築巢的位置影響線路安全,工作人員不得不拆掉鳥巢,當時鳥巢裏還有雛鳥,這讓汪湜很難受。
“從(cong) 2014年起,我開始拍攝鳥、研究鳥,隻有了解每一種鳥的特點,才能更好地保護它們(men) 。”汪湜說,不能隻讓它們(men) 適應我們(men) ,人類也要想辦法滿足它們(men) 的需求。
汪湜、焦春苗等誌願者通過搭建人工鳥巢、定點補飼等方式,引導鳥類主動遠離電網設備。在一些電力設施附近的大樹上,誌願者們(men) 安裝了人工鳥巢,吸引它們(men) 安家。目前池州市已經安裝了近百個(ge) 人工鳥巢,部分鳥巢已有鳥類“入住”。
在池州供電公司110千伏齊山變電站,各類密布的電力設備中,有幾塊標識牌格外顯眼。“這是我們(men) 設置的‘鳥巢觀察點’,上麵有在此築巢的鳥的各類信息,包括保護級別、築巢時間、產(chan) 卵數量、孵化時間、預計雛鳥離巢時間等。”汪湜介紹,像這樣的標識牌,今年以來在池州設立了270多個(ge) 。
2021年9月,國網安徽電力護線愛鳥創新工作站在池州成立。工作站負責人汪湜帶著成員們(men) 觀察鳥類習(xi) 性、組織線路巡護、研製護鳥裝置。汪湜介紹,安徽有幾百種鳥,但是會(hui) 在鐵塔上築巢、可能對輸電線路安全造成影響的也就十幾種,“把這些鳥的習(xi) 性摸透了,對症下藥,問題也就容易解決(jue) 了。”
在汪湜、焦春苗等人的影響下,這些年加入護線愛鳥工作的誌願者已超過50人,除了日常的一些保護工作,他們(men) 還進社區、進學校,主動承擔鳥類科普宣傳(chuan) 工作。從(cong) 2016年至今,汪湜和誌願者們(men) 救助野生鳥類超過130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隻,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各類科普活動200多次,服務總時長超過2000小時。(新華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