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海外網評:反對搞“脫鉤斷鏈”符合中歐共同利益

發布時間:2022-12-02 11:25:00來源: 海外網

  12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同歐洲理事會(hui) 主席米歇爾舉(ju) 行會(hui) 談。習(xi) 近平主席強調“共同反對搞‘脫鉤斷鏈’、保護主義(yi) ”,米歇爾也表示歐方願同中方“繼續推進歐中投資協定的進程,增強供應鏈穩定互信”,雙方的積極表態在當前形勢下具有極強現實針對性和重大意義(yi) 。

  近年來,歐洲對如何發展對華關(guan) 係產(chan) 生一些討論,出現了附和“脫鉤論”、鼓吹“減少對華依賴”的雜音。越是麵對複雜的形勢,中歐雙方越應該保持理性,把握好雙方對話合作的主導麵,維護好互利共贏的主基調。顯然,米歇爾此次代表歐盟全體(ti) 成員國在中共二十大結束後不久訪華,體(ti) 現了歐盟發展對華關(guan) 係的良好意願。

  近期,歐洲多國領導人密集表達了加深對華合作的期待: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期間表示,願同中方繼續深化經貿合作,德方願為(wei) 推動歐中關(guan) 係發展發揮應有作用。在不久前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巴厘島峰會(hui) 期間,法國總統馬克龍、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荷蘭(lan) 首相呂特以及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在與(yu) 習(xi) 近平主席會(hui) 晤時,均表達了加強對華合作的積極意願。

  歐洲是中國快速發展的重要夥(huo) 伴,也是受益者。2021年,中歐貿易額首次突破8000億(yi) 美元,雙向投資規模累計超過2700億(yi) 美元。今年1月至8月,中歐貿易總額為(wei) 5752.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8.8%;歐盟對華投資同比增長120%以上。以作為(wei) 歐盟第一大經濟體(ti) 的德國為(wei) 例,今年前10個(ge) 月,德企對華投資大幅增長,幾近翻番。德國大眾(zhong) 、巴斯夫今年都加大了對華投資。德國杜伊斯堡港口集團首席執行官馬庫斯·班恩此前表示,德中經濟合作廣泛,過去50年德中之間的成功合作令雙方均受益,期待今後雙方不斷拓展合作。無論是實打實的數據,還是歐洲商界的務實選擇,都說明中歐合作植根於(yu) 堅實的民意基礎、廣泛的共同利益,有強大的韌性和潛力。

  搞“脫鉤斷鏈”、保護主義(yi) 帶來的傷(shang) 害,歐洲也有切膚之痛。就在米歇爾訪華之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已於(yu) 當地時間11月29日抵達美國,他此行的一個(ge) 重要目的就是為(wei) 法國和歐盟向美國“討公平”,抗議美國具有濃厚貿易保護主義(yi) 色彩的《通脹削減法案》。德國之聲網站報道說,根據該法案,拜登政府對美國經濟補貼的程度遠超前任特朗普,大量歐洲企業(ye) 將成為(wei) 受害者。德國《商報》評論稱,“歐盟必須麵對這一事實,哪怕是拜登的繼任者,也依然會(hui) 走經濟封閉路線,不論他來自哪個(ge) 政黨(dang) 。歐盟必須重新自我定位。”在這樣的背景下,歐洲加強對華合作無疑具有更加緊迫和重大的現實意義(yi) 。

  中歐作為(wei) 世界兩(liang) 大力量、兩(liang) 大市場、兩(liang) 大文明,主張什麽(me) 、反對什麽(me) 、合作什麽(me) ,具有世界意義(yi) 。當前世界金融、經濟、能源、糧食等多重危機疊加,中歐兩(liang) 大經濟體(ti) 更應該發揮世界經濟“雙引擎”作用,以中歐開放合作推進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為(wei) 複雜動蕩的國際局勢注入更多穩定性。

  (海外網評論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