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直播砍價套路深,虛情假意的表演該下課了

發布時間:2023-01-04 09:53:00來源: 工人日報

  據2022年12月29日極目新聞報道,近日,某演員因“演技好”登上熱搜。這並非因其演了好的影視作品,而是因其在直播帶貨時,與(yu) 品牌方上演了一出“演戲砍價(jia) ”,而這種砍價(jia) 劇情在各大明星、主播的直播間裏屢見不鮮。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這是目前直播帶貨較好用的劇本之一,品牌方都是配合主播在演戲。

  “我不賣了,賣不了!”“不行,今天必須給我的粉絲(si) 把福利安排到位。”一邊是所謂的品牌方哭著喊著求著帶貨主播或明星不要再降價(jia) 、上鏈接,否則要虧(kui) 本;另一邊是主播或明星不斷砍價(jia) ,強行要求品牌方追加貨源,給粉絲(si) “謀福利”。多數人刷到這種“沉浸式直播砍價(jia) ”,基本都會(hui) 一笑而過,覺得演技過於(yu) 浮誇,很容易識破。但也有網友表示,雖然明知是套路,但按直播間裏的價(jia) 格購買(mai) ,覺得更劃算些。

  無論是直播砍價(jia) 還是唱跳式帶貨、喊麥式直播,本質都是一種促銷手段,利用看客獵奇和撿漏的心理,演員們(men) 根據事先安排的“劇本”展開演技的極限拉扯,讓消費者覺得可能會(hui) 買(mai) 到劃算的產(chan) 品。但有專(zhuan) 家表示,這種精心設計的套路,看起來是消費者占了便宜,實際上商家不可能虧(kui) 本。

  明明本身就是這個(ge) 價(jia) ,直播中卻先拉高價(jia) 格再通過演戲“砍”至原價(jia) ,這屬於(yu) 欺騙消費者的行為(wei) ,或已涉嫌價(jia) 格欺詐。消費者願意光顧明星直播間,看重的還是明星的社會(hui) 影響力和良好聲譽,尤其明星一口一個(ge) “家人”地叫著,更讓消費者感覺明星會(hui) 為(wei) 自己帶來福利和實惠。明星如果無節製揮霍這種信任,到頭來隻會(hui) 被消費者拋棄。

  實際上,針對類似直播砍價(jia) 的促銷行為(wei) ,已有相關(guan) 約束製度。比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曾發文要求嚴(yan) 格規範促銷行為(wei) ,要提高促銷行為(wei) 的公開化和透明度,禁止采取先提價(jia) 後打折、虛構原價(jia) 、不履行價(jia) 格承諾等違法方式開展促銷。

  如今,老套路促銷仍屢禁不止,根本原因在於(yu) 對商家虛假促銷的維權成本與(yu) 收益不對等,消費者事後舉(ju) 證難,這給了不良商家和主播繼續作惡的空間。

  每年雙十一等購物節前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都會(hui) 為(wei) 規範網絡集中促銷行為(wei) 、維護網絡市場秩序,召開相關(guan) 指導會(hui) 或發布消費提示。對直播帶貨,有關(guan) 部門應有更及時、常態化的治理機製,讓不法商家和主播不敢亂(luan) 來、不能亂(luan) 來。

  先提價(jia) 再砍價(jia) 是典型的不誠信行為(wei) ,而如果侵犯到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則還會(hui) 構成欺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已明確,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wei) ,可以進行退一賠三的補償(chang) 。在此基礎上,消保委、市場監管等部門要不斷提升消費者維權的便捷性,降低維權成本,提高維權效率。當然,監管治理不能總是滯後。此前曾有業(ye) 內(nei) 人士呼籲,針對帶貨主播、明星應該出台黑白名單製度,有違法行為(wei) 並被列入失信黑名單的,應限製其從(cong) 業(ye) 行為(wei) ;還可以引入懲罰性賠償(chang) 機製,提高有關(guan) 責任人的違法成本。

  直播帶貨等新電商業(ye) 態方興(xing) 未艾,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各方都在摸索中,但對消費者使套路、耍心眼是絕對不應被容忍的。無論如何,提升消費體(ti) 驗才是王道,如果不能從(cong) 根本上轉變這種割消費者韭菜的念頭,即使主播吹噓得再天花亂(luan) 墜,都難以改變被消費者拋棄的命運。(工人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