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車自備除顫儀 “行走的救命神器”打開新思路
“人人學急救,急救為(wei) 人人”,願馬路上能再多些“行走的救命神器”
1月2日,河北邯鄲,網友發現路過的一輛凱迪拉克小車上有AED搶救標誌,標誌旁寫(xie) 明車內(nei) 配有AED,可遠程開車門,並附上電話號碼。目擊者見狀頓時對車主肅然起敬,“這就是一位行走的救護員呀”。
私家車自帶“急救神器”且廣而告之,這份公益心確實難能可貴。AED全稱為(wei) “自動體(ti) 外除顫儀(yi) (或除顫器)”,是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可以通過電擊除顫,挽救心髒驟停患者的生命。隨著心源性猝死病例日益常見,移動AED這種“救命神器”更顯要緊。事實上,國內(nei) 一線城市急救車到達現場平均時間約13分鍾。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如果“移動急救站”能在專(zhuan) 業(ye) 救護人員到來之前進行第一現場救助,或會(hui) 為(wei) 心源性猝死病人爭(zheng) 取到救命的“黃金4分鍾”。
私家車配備AED,雖不是“標配”狀態,但無疑為(wei) “移動AED急救站”打開了新思路。時下,AED“救命神器”麵臨(lin) 的問題有兩(liang) 個(ge) :一是數量不夠多,二是效率不夠高。據媒體(ti) 報道,在上海,2017年每10萬(wan) 人配備數量為(wei) 4.5台;在深圳,2019年每10萬(wan) 人配備數量為(wei) 17.5台。全國大部分城市尚處於(yu) 起步階段,呈“一機難求”狀態。在固定點位AED數量不足的情況下,流動AED的使用效率可能更為(wei) 要緊。據測算,移動AED搶救覆蓋效率是固定AED的6倍左右,大大提高了AED救治範圍。
毫無疑問,將民間AED納入應急係統和“城市大腦”,是愛心創意上更務實的民生之舉(ju) 。具體(ti) 而言,一方麵,可以鼓勵更多有條件的私家車配備AED設備,將寶貴的救濟資源自願納入城市公共服務係統。另一方麵,利用公共資源打造更多“移動AED急救站”。比如去年9月,在第23個(ge) 世界急救日前夕,江蘇常州交警等部門就聯合愛心企業(ye) ,在貨車上配置AED“救命神器”,並對貨車司機開展專(zhuan) 業(ye) 急救培訓,打造同城“貨運+急救”的新模式。
從(cong) 更廣意義(yi) 上說,AED與(yu) 社會(hui) 車輛、無人機等“聯姻”,利用其高流動性,打通急救的神經末梢,既能在特定群體(ti) 中普及應急救護技能培訓,亦能提高應急救護的覆蓋麵、提升城市的社會(hui) 互救水平。“人人學急救,急救為(wei) 人人”,願馬路上能再多些“行走的救命神器”,讓更多“移動急救站”真正守護我們(men) 的生命安全。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