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2023年國產芯片加速上車 車企能否揮別缺芯時代?

發布時間:2023-02-08 11:05:00來源: 新京報

  2022年汽車芯片短缺有所緩解後,2023年,關(guan) 於(yu) 車用芯片供應緊張情況是否迎來拐點的討論再被提及。

  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缺芯”陰霾已籠罩汽車行業(ye) 長達兩(liang) 年之久。“一芯難求”,成為(wei) 過去兩(liang) 年的汽車行業(ye) 真實寫(xie) 照。車企甚至成立專(zhuan) 項小組前往芯片廠“搶芯片”保供;與(yu) 此同時,在國產(chan) 替代浪潮下,國產(chan) 芯片正趁勢而起。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新能源汽車分會(hui) 秘書(shu) 長章弘近日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透露,2022年中國芯片產(chan) 業(ye) 一度從(cong) 北美芯片進口量中搶下近13%的訂單。

  2023年,汽車芯片供應是否會(hui) 迎來拐點,“缺芯”問題是否會(hui) 得以緩解?

  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使芯片需求量大增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汽車芯片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長。

  江蘇省半導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秦舒表示,汽車電子占整車成本的比重已經從(cong) 2012年的25%上升到2021年的55%,每輛車所需芯片甚至超過了1000顆。半導體(ti) 公司海思公布的數據顯示,“汽車智能化+電動化”時代開啟,帶動汽車芯片量價(jia) 齊升,預計汽車半導體(ti) 占汽車總成本的比重在2030年將會(hui) 達到50%。

  芯片對智能網聯汽車越來越重要,但由於(yu) 供不應求,芯片短缺的現象自2020年下半年起,給車企帶來了較大影響。

  “長安奔奔E-Star此前因為(wei) 芯片短缺,大量新車生產(chan) 完畢後被放在停車場,等芯片到了才能安裝、運輸交付。”一位長安汽車相關(guan) 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此外,廣汽本田、東(dong) 風本田等合資公司也曾公開表示新車交付因芯片短缺受到影響。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張永偉(wei) 在2022全球智能汽車產(chan) 業(ye) 峰會(hui) 上表示,近三年來,芯片短缺問題導致全球汽車產(chan) 量減產(chan) 約1500萬(wan) 輛,中國超過了200萬(wan) 輛。汽車行業(ye) 數據預測公司Auto Forecast Solutions發布的數據顯示,芯片短缺已造成2022年全球汽車減產(chan) 超440萬(wan) 輛。

  地平線總裁陳黎明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從(cong) 2020年開始到2022年,我國一直存在“缺芯”情況,特別是在汽車行業(ye) 。“盡管我們(men) 從(cong) 公共渠道看到一些消費級訂單在下降的報道,但我們(men) 並沒有感到汽車行業(ye) 芯片的產(chan) 能、供應有所緩解。”

  “從(cong) 疫情開始,因為(wei) 居家時間較多,消費電子產(chan) 品較為(wei) 火熱,也讓整個(ge) 市場大量產(chan) 能轉移到消費領域。而智能汽車的發展又使得對汽車芯片的需求不斷提升。由於(yu) 整個(ge) 市場處於(yu) 供不應求的狀態,一些車企在采購時還會(hui) 超預期下訂單,這一係列因素導致車規級芯片供應不足。” 海通證券科技行業(ye) 資深分析師李軒稱。

  車企多措並舉(ju) 保障汽車芯片供應

  為(wei) 了獲得芯片保障新車交付,近年來,車企采取了多項舉(ju) 措打好“保供戰”。

  長安汽車物流中心總經理蘭(lan) 祥文在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業(ye) 績溝通會(hui) 上透露,為(wei) 保障供應,長安汽車就組建了100多個(ge) 芯片保供小組;並對緊缺芯片進行了戰略儲(chu) 備,約330萬(wan) 顆芯片在庫,價(jia) 值數億(yi) 元。此外,為(wei) 了獲取優(you) 先資源分配的權利,長安汽車還向45家供應商提前支付26.5億(yi) 元預付款。

  一位不願具名的自主品牌高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除了多掏錢、提前儲(chu) 備,車企的高層也紛紛前往各大芯片廠,與(yu) 芯片廠高層交流溝通,建立聯係。

  在此趨勢下,傳(chuan) 統的鏈路式的供應商模式正在轉變,主機廠嚐試與(yu) 芯片廠、電池廠等核心供應商建立直接聯係,未來也可能產(chan) 生更多層級的供應商。

  除了外出尋求更多供應,國產(chan) 芯片替代也正在成為(wei) 車企們(men) 的“焦點”。長安汽車表示,2022年上半年,長安汽車共應用了1900萬(wan) 顆國產(chan) 芯片,占全行業(ye) 應用總量的35%,占自主品牌第一。

  陳黎明認為(wei) ,在“新四化”的驅動下,汽車行業(ye) 正在發生變革,雖然智能汽車正處於(yu) 激烈的競爭(zheng) 期,但開放合作的生態模式才是未來智能汽車發展的新趨勢。

  展望2023年,在中國汽研政研谘詢中心、智能網聯政策研究專(zhuan) 家張慧看來,隨著疫情趨穩,全球有序複工複產(chan) ,汽車芯片產(chan) 量逐步提高,預計2023年汽車芯片短缺問題將得到一定緩解。此外,受全球經濟疲軟影響,全球汽車產(chan) 量下滑,在新的供需關(guan) 係下,汽車芯片供應將趨於(yu) 穩定,價(jia) 格也有望保持穩定,甚至可能有下探空間。

  芯片企業(ye) 納芯微董事長王升楊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根據我國海關(guan) 總署公布的數據,2022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達5384億(yi) 件,比2021年下降15%;按價(jia) 值計算,進口額為(wei) 4156億(yi) 美元,與(yu) 2021年相比下降5%左右。這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我國的產(chan) 業(ye) 正在為(wei) 進口芯片支付更高的單價(jia) ;但從(cong) 2022年下半年以來,各行業(ye) 的缺芯狀況逐漸緩解,芯片價(jia) 格也逐漸回歸到正常狀態。

  不過,對於(yu) 今年汽車芯片供應的預測和價(jia) 格,章弘的態度則較為(wei) 審慎。

  他認為(wei) ,2023年由於(yu) 眾(zhong) 所周知的地緣政治原因,芯片短缺的因素不僅(jin) 將進一步存在,而且會(hui) 為(wei) 整車製造帶來延遲交付的麻煩。一輛燃油整車至少需要100-150個(ge) 芯片。動力電池汽車則需要的更多,尤其是智能網聯化電動汽車,對芯片的需求,甚至是燃油車的2-5倍。芯片價(jia) 格很有可能會(hui) 持續升高。

  國產(chan) 芯片加速上車能否緩解缺芯困局?

  芯片在中國智能汽車產(chan) 業(ye) 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過去的汽車是機械結構、小屏幕,如今的汽車除了智能大屏,還有大量的車輛控製、自動駕駛、甚至智能座艙需要芯片支持。

  車企和國內(nei) 芯片企業(ye) 正在做更多嚐試,汽車芯片國產(chan) 化進程也在加速。

  萬(wan) 創投行董事總經理徐飛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在全球處於(yu) 領先地位,新能源汽車的高成長勢必會(hui) 帶動車規級芯片的研發,國產(chan) 化替代會(hui) 是最終形態。無論是車載軟件係統,還是隨著半導體(ti) 行業(ye) 逐步發展,解決(jue) 頂層架構、產(chan) 業(ye) 鏈協同等情況後,我國車規級芯片將迎來春天。

  “過去的汽車芯片多是依賴海外供給,但近年來國產(chan) 替代率也在不斷提升。比較簡單的MCU芯片、SOC芯片會(hui) 較多、較快地推進。”李軒稱。

  國產(chan) 化進程正在加快,但值得注意的是,與(yu) 國外相比國產(chan) 芯片存有較大技術差距。

  張永偉(wei) 曾坦言,中國國內(nei) 汽車芯片的供給率不足10%,最低的不足1%,也就是每輛車所需的芯片90%以上都靠進口,或者掌握在外資公司手裏,這就決(jue) 定了不論是普通芯片還是一些關(guan) 鍵芯片,特別是智能芯片,未來的需求量會(hui) 越來越大,但瓶頸也越來越高。

  章弘也指出,國產(chan) 替代飛速發展,對於(yu) 中國汽車供應鏈安全、行業(ye) 發展都有積極意義(yi) ,但距離全麵替代進口芯片,也許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我國車規級芯片與(yu) 國外產(chan) 品存在一定技術差距,整車企業(ye) 出於(yu) 可靠性等因素不敢輕易使用國產(chan) 芯片,現階段關(guan) 鍵芯片國產(chan) 化替代難度較大。“汽車芯片產(chan) 業(ye) 是一種技術門檻高、資金投入大、研發周期長的產(chan) 業(ye) 。考慮到整車企業(ye) 業(ye) 務模式,獨立布局汽車芯片難度較大,但與(yu) 芯片企業(ye) 聯合開發是一種較為(wei) 理性的選擇。”張慧認為(wei) 。

  對於(yu) 如何應對國產(chan) 芯片替代的潛在挑戰,王升楊表示,在我國新能源汽車領跑世界的同時,建議推進建立本土強大的汽車供應鏈,支持培育強大的供應鏈巨頭,包括Tier1(一級供應商)和芯片廠商。這不僅(jin) 可以保障供應鏈安全,還可以使得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獲得更具競爭(zheng) 力的技術優(you) 勢、渠道優(you) 勢以及品牌附加值,從(cong) 而使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此外,王升楊也建議國家鼓勵零部件企業(ye) 出海。“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出海,有助於(yu) 產(chan) 業(ye) 建立掌握關(guan) 鍵技術的完整供應鏈體(ti) 係,並在全球供應鏈大變局中增加中國汽車行業(ye) 的認可度。”他強調,“麵對全球競爭(zheng) ,汽車產(chan) 業(ye) 的本土零部件供應商們(men) 期望獲得多方支持,參與(yu) 全球競爭(zheng) 。”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林子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