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ChatGPT火爆對中國人工智能的啟示

發布時間:2023-02-08 11:05:00來源: 新京報

  ■ 社論

  ChatGPT的火爆,進一步向中國相關(guan) 企業(ye) 展示了新的可能性,以及加速讓可能性落地的確定路徑。

  近日,憑借精準的對話理解能力和互動模型,美國科技初創公司OpenAI旗下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在全球範圍內(nei) 再度掀起了一陣“人工智能颶風”。而據新京報報道,我國現存人工智能相關(guan) 企業(ye) 超109萬(wan) 家。9年多來,我國新增人工智能相關(guan) 企業(ye) 注冊(ce) 量逐年上升。2020年新增人工智能相關(guan) 企業(ye) 18.52萬(wan) 家,新增量同比增長201.54%。2021年新增35.50萬(wan) 家,新增量同比增長91.71%。2022年新增42.08萬(wan) 家,新增量同比增長18.55%。

  在全球範圍內(nei) ,類似於(yu) ChatGpt的智能聊天交互係統並不罕見,國內(nei) 的創業(ye) 公司、大型企業(ye) 均研發過不少類似產(chan) 品。比起同類的諸多產(chan) 品,ChatGpt的領先之處在於(yu) 其可以持續理解人類文字意圖,從(cong) 而實現連續多輪交互對話,繼而製造出了“有思想可交流”的智能感。從(cong) 底層技術的角度看,這不算是突破性的進階,更多是量變引起質變的必然結果。ChatGpt的核心是“算法+數據”,而拋開數據量來看,在算法相關(guan) 的技術上,全球幾乎是平行前進,關(guan) 鍵的差別是算法背後的“基礎設施”。

  從(cong) 理論上看,窮盡所有的測試數據和訓練材料,AI就會(hui) 呈現出恐怖的準確率。而OpenAI正是沿著這個(ge) “理論上”的路徑一路狂奔,海量的數據加上充分的訓練,共同造就了今天的結果。

  這對中國正在發展中的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提供了新的啟示。當前,中國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正處在加速縮小差距的關(guan) 鍵時期。ChatGPT的火爆,進一步向中國相關(guan) 企業(ye) 展示了新的可能性,以及加速讓可能性落地的確定路徑。

  可以說,在資金、人才、底層技術等關(guan) 鍵環節上,中國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已經補齊了短板。以ChatGPT及其背後的OpenAI作為(wei) 比較的坐標軸來看,如何讓中國的政策資金等優(you) 勢,催生出“量變引發質變”的結果,創造出屬於(yu) 中國的人工智能領先級產(chan) 品,仍有一些可參考的經驗。

  比如,鼓勵科技創新力量資源更多向行業(ye) 基礎設施集中。值得注意的事,OpenAI並非一家聚焦於(yu) “場景應用”的人工智能企業(ye) ,其技術和模式就是對人工智能的訓練、模型進行長期重度投入,從(cong) 而係統性提升底層技術能力。

  而中國相對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ye) ,則更多擅長在具體(ti) 的場景、領域應用入手,喜歡先研究“如何用起來”,而不是“用什麽(me) 最好”。早期,這有助於(yu) 中國各行各業(ye) 迅速借助人工智能實現生產(chan) 力提升,但從(cong) 長期來看,各家企業(ye) 建一套模型、搞一套數據來訓練,客觀上也使得中國的“小產(chan) 品眾(zhong) 多,拳頭產(chan) 品不夠”。

  因此,應當從(cong) 政策、市場、資金投入等領域,鼓勵企業(ye) 圍繞著基礎模型的運維訓練管理、雲(yun) 算力支撐、中文語料反饋優(you) 化、中英文數據互補等關(guan) 鍵點進行長期投入,尤其要解決(jue) 未來長期發展中的一些潛在難點,如算力問題等。

  當然,也需繼續堅持“引進先進經驗,實現本土優(you) 勢”。當下,既是一場全球範圍的人工智能大競賽,同時,也應當視為(wei) 是全球合作共同探索未知領域的合作賽。

  因此,我們(men) 尤其要注意避免重複造輪子,不應反複投入做輕量的測試產(chan) 品,而應當加大對海外先進技術模型、模式、人才的引進,同時,深入中國的製造、消費等產(chan) 業(ye) 底層,在中國最需要的應用領域中做落地突破,做出能實際改變中國的生活消費、製造業(ye) 升級的產(chan) 品,在局部應用中尋求超越。

  一款產(chan) 品出圈,表麵上是短跑競賽的結果,但實際上,任何競賽背後都是長期性係統性的比拚。尊重規律、持續積累,是中國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完成關(guan) 鍵躍升的必經之路。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