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智慧化 安全又高效
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
碼頭智慧化 安全又高效
下午4時左右,隨著汽笛聲響,一艘滿載集裝箱的貨船,慢慢停靠在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岸橋司機林嘉煒負責該船的集裝箱裝卸。跟傳(chuan) 統的岸橋司機需要爬幾十米高作業(ye) 不同,林嘉煒是在距離船舶停靠處幾百米遠的遠控室內(nei) 工作。
2022年7月28日,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正式投入運行,這是全球首個(ge) 江海鐵多式聯運全自動化碼頭,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ge) 全新建造的自動化碼頭。
在自動化碼頭運行調試半年後,記者來到這裏,看看“智慧”碼頭是如何運作的。
走進遠控室,林嘉煒正仔細察看麵前的6台顯示屏,手上操作著3塊操作板。“自動化碼頭可節省人力約七成,安全性也大大提升。”林嘉煒說。
一個(ge) 岸橋配有26個(ge) 攝像頭,其中6個(ge) 是球機,能實現對現場情況的全方位監控。林嘉煒介紹,自動化控製能避免不少人工的疏漏,防抖功能讓抓取更加穩定,設定安全高度能避免集裝箱碰撞。
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建有4個(ge) 10萬(wan) 噸級海輪泊位及配套集裝箱駁船泊位。碼頭集北鬥導航、5G通信、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前沿技術於(yu) 一體(ti) ,創造了60多項專(zhuan) 利,其中發明專(zhuan) 利31項。
作為(wei) 整個(ge) 碼頭的“超級大腦”,指揮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運作的信息係統,可為(wei) 集裝箱裝卸、堆存、轉運、進出閘口等多種作業(ye) 場景調度最優(you) 資源、規劃最優(you) 路徑。
林嘉煒操作岸橋,按照信息係統自動發布的指令精準地抓取船上的集裝箱,自動放置在北鬥導航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IGV)上,IGV通過智能算法,自動規劃路徑,將集裝箱運往指定位置後,軌道吊自動對位,自動抓取集裝箱後放到目標位置,整個(ge) 過程行雲(yun) 流水,作業(ye) 區內(nei) 卻“空無一人”。
“一般隻有在巡檢時,會(hui) 有人進入作業(ye) 區,信息係統自動調整路線,讓IGV與(yu) 路線錯開。”工程技術部副經理李樹沛介紹,過去多數自動化碼頭采用磁釘導航,對場地要求較高。一些傳(chuan) 統集裝箱碼頭選用磁釘方案的話,需要把地麵全部重新翻鋪一遍,工程量巨大,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高。
南沙港區四期的智慧碼頭利用北鬥、激光和視覺導航定位技術,讓IGV行駛無需借助磁釘,即可在碼頭堆場間自由穿梭,精準抵達每一個(ge) 箱位,堪稱碼頭“搬運工”。
李樹沛說,有了這套信息係統,碼頭的機械、車輛都很“聽話”,即使在車輛、機械全負荷情況下,也不會(hui) 因為(wei) 車流量增大而發生擁堵,“目前,智慧碼頭效率已達到傳(chuan) 統碼頭水平,未來通過生產(chan) 操作係統迭代,作業(ye) 效率會(hui) 更高。”(人民日報 記者 薑曉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