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選擇權交給市場 “放管結合”重塑資本市場生態
記者 邢 萌 見習(xi) 記者 毛藝融
注冊(ce) 製改革是一項“放管結合”的係統工程。在“放”的同時也要加大“管”的力度,嚴(yan) 把上市公司質量關(guan) ,督促各市場主體(ti) 歸位盡責,營造良好市場生態,並在“放”“管”之間逐漸重塑出一個(ge) 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
全麵注冊(ce) 製改革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我國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對加強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管進行了優(you) 化完善。同時,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保持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
“總體(ti) 來看,全麵注冊(ce) 製改革是‘放管結合’的改革,即放鬆管製、加強監管,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強化市場約束和法治約束。市場主體(ti) 盡責,監管機構歸位,讓市場力量充分博弈推進資本市場效率提升,也能讓投資者利益得到更好的保護。”申萬(wan) 宏源首席市場專(zhuan) 家桂浩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減少門檻限製
把選擇權交給市場
全麵注冊(ce) 製改革加大了“放”的力度,覆蓋股票發行、上市、審核等環節,實行“監審分離”,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進一步優(you) 化發行承銷製度。
注冊(ce) 製改革的本質是把選擇權交給市場,理順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在優(you) 化審核注冊(ce) 程序方麵,保持交易所審核、證監會(hui) 注冊(ce) 的基本架構不變,進一步明晰交易所和證監會(hui) 的職責分工。
對此,桂浩明表示,注冊(ce) 製改革中,監管職能發生轉變,實行“監審分離”,交易所審核、證監會(hui) 注冊(ce) 的審核注冊(ce) 結構之下,進一步強化了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在很大程度上為(wei) 證監會(hui) 處理異常問題留足空間。
在精簡優(you) 化發行上市條件方麵,各市場板塊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進一步暢通未盈利企業(ye) 、紅籌企業(ye) 、特殊股權結構企業(ye) 的上市通道。
“注冊(ce) 製僅(jin) 保留了企業(ye) 公開發行股票必要的資格條件、合規條件,將核準製下的實質性門檻盡可能轉化為(wei) 信息披露要求,設立了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顯著改善了審核注冊(ce) 的效率、透明度和可預期性。”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yan) 凱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嚴(yan) 凱文進一步表示,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為(wei) 不同行業(ye) 、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ye) 建立、完善良好的融資環境,將有效提振企業(ye) 上市融資積極性,推動資本市場有序擴容。
在優(you) 化發行承銷製度方麵,對新股發行價(jia) 格、規模等不設任何行政性限製,完善以機構投資者為(wei) 參與(yu) 主體(ti) 的詢價(jia) 、定價(jia) 、配售等機製。
在嚴(yan) 凱文看來,注冊(ce) 製改革是一場涉及監管理念、監管體(ti) 製、監管方式的深刻變革。注冊(ce) 製改革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充分考慮了中國國情、誠信環境和資本市場所處的發展階段,嚴(yan) 格把握上市公司質量關(guan) ,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改善資本市場生態,優(you) 化市場結構,推動股市“新陳代謝”和長期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我國資本市場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
加大監管力度
形成前中後端監管閉環
全麵注冊(ce) 製改革在“放”的同時加大了“管”的力度,加強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督促各市場主體(ti) 歸位盡責,營造良好市場生態。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資本市場監管與(yu) 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陳運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加大“管”的力度在於(yu) 規範市場主體(ti) 行為(wei) ,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股東(dong) 的切身利益,壓實“關(guan) 鍵少數”以及中介機構的責任,為(wei) 全麵注冊(ce) 製改革保駕護航。
具體(ti) 來看,在前端,堅守板塊定位,壓實發行人、中介機構、交易所等各層麵責任,嚴(yan) 格審核,嚴(yan) 把上市公司質量關(guan) ;在中端,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進一步壓實上市公司、股東(dong) 及相關(guan) 方信息披露責任;在後端,保持“零容忍”執法高壓態勢,建立健全從(cong) 嚴(yan) 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
“從(cong) 前中後端形成監管閉環是對現有行政監管體(ti) 係的完善。從(cong) 前端預防,到中端監管、再到後端執法的監管體(ti) 係,對於(yu) 完善信息披露和保護投資者利益有重要意義(yi) 。”陳運森表示。
“‘放管結合’,通過發揮市場作用和機構監管的雙向聯動,有助於(yu) 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為(wei) 進一步推進全麵注冊(ce) 製改革、全麵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高培傑對《證券日報》記者也如此表示說。
陳運森還認為(wei) ,“放”和“管”二者相輔相成,健康良好的資本市場離不開市場機製的促進作用,也離不開監管的威懾作用。支持更多優(you) 質主體(ti) 進入資本市場,同時加強監管,這對於(yu) 維護市場秩序,淨化市場生態,打造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意義(yi) 重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