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首家“摘U”科創板企業現身 核心產品助推業績增長明顯
本報記者 鄭馨悅
見習(xi) 記者 孫文青
3月1日,上海誼眾(zhong) 發布首次實現盈利暨取消股票簡稱標識U的公告。公告稱,由於(yu) 公司經審計後財務報告符合“上市時未盈利公司首次實現盈利”的情形,上海誼眾(zhong) A股股票將於(yu) 2023年3月2日取消特別標識U。該公司也由此成為(wei) 今年首家“摘U”的科創板企業(ye) 。
自科創板設立以來,一批在原製度下無法登陸A股的硬科技企業(ye) 完成上市。按照目前已披露的業(ye) 績預告顯示,包括上海誼眾(zhong) 在內(nei) 的9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ye) 預計2022年度實現扣非前後淨利潤均為(wei) 正值,符合“摘U”條件。《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核心產(chan) 品放量成為(wei) 前述企業(ye) 業(ye) 績高速增長並成功“摘U”的主要原因。
9家公司符合條件
根據上交所發布的《關(guan) 於(yu) 科創板股票及存托憑證交易相關(guan) 事項的通知》,尚未盈利的發行人股票或存托憑證將帶有特別標識“U”。在發行人首次實現盈利後,該特別標識可取消。截至目前,已有48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ye) 帶有特殊標識U在科創板上市。
隨著A股公司進入年報披露季,在已披露業(ye) 績快報的科創板公司中,上海誼眾(zhong) 、艾力斯、滬矽產(chan) 業(ye) 等9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ye) 預計2022年度實現扣非前後淨利潤均為(wei) 正值,股票簡稱將在年報披露後“摘U”。屆時,科創板累計將有19家上市時未盈利公司完成“摘U”。
其中,上海誼眾(zhong) 、艾力斯為(wei) 主營創新藥研發、銷售的企業(ye) ,兩(liang) 家企業(ye) 不僅(jin) 在2022年首次實現盈利,且業(ye) 績增幅也在今年A股上市公司中居於(yu) 前列。上海誼眾(zhong) 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ye) 收入2.36億(yi) 元,同比增長5686.75%;歸屬於(yu) 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42億(yi) 元,而其2021年同期值為(wei) -399.71萬(wan) 元。艾力斯業(ye) 績快報則顯示,公司2022年營收7.96億(yi) 元,同比增長50.21%;歸屬於(yu) 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32億(yi) 元,同比增長627.68%。
另外,本土大矽片頭部企業(ye) 滬矽產(chan) 業(ye) 在2021年已實現歸屬於(yu) 母公司淨利潤為(wei) 正值的基礎上,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ye) 收入36億(yi) 元,同比增長45.95%;實現歸母淨利潤3.25億(yi) 元,同比增長122.45%。公司2022年實現扣非淨利潤1.15億(yi) 元,與(yu) 2021年相比實現扭虧(kui) 為(wei) 盈,“摘U”在即。
核心產(chan) 品貢獻大
即將完成“摘U”的科創板公司在業(ye) 績報告中普遍提及,公司核心產(chan) 品甚至一款產(chan) 品對於(yu) 公司業(ye) 績翻番的重要作用。
具體(ti) 來看,上海誼眾(zhong) 的營收主要由公司一款針對肺癌的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膠束銷售貢獻。該產(chan) 品於(yu) 2021年第四季度獲批上市。目前,該產(chan) 品已在全國27地掛網成功,銷售主要以院外DTP藥房為(wei) 主。
同樣,艾力斯的業(ye) 績增長主要得益於(yu) 公司核心產(chan) 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商業(ye) 化穩步推進。2022年,公司通過甲磺酸伏美替尼片實現銷售收入7.956億(yi) 元。據艾力斯介紹,其二線治療適應症於(yu) 2021年底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2年全年實現銷售放量;其一線治療適應症於(yu) 2022年6月份獲批,進一步帶動產(chan) 品銷量。
作為(wei) 半導體(ti) 製造最核心的原材料之一,滬矽產(chan) 業(ye) 在對公司2022年業(ye) 績大幅增長的原因中重點提及“得益於(yu) 公司的產(chan) 能的持續釋放,特別是300mm半導體(ti) 矽片的產(chan) 出、產(chan) 品良率和正片率水平均持續提升,銷售量也大幅上升,因此較上年同期增加了約45.95%”。
對此,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翰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類產(chan) 品或者說一款產(chan) 品的高增長有可能給企業(ye) 帶來持續的發展,但企業(ye) 良好發展的關(guan) 鍵還是取決(jue) 於(yu) 產(chan) 品的護城河有多深,它被市場淘汰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企業(ye) 能否持續依靠這方麵獲得足夠的利潤。所以對於(yu) 任何一家企業(ye) 來說,單一產(chan) 品的增長是一個(ge) 短期優(you) 勢,長期優(you) 勢的構建還是要多元化投入。”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表麵上看可能是單款產(chan) 品、單個(ge) 業(ye) 務有較大的作用,但背後會(hui) 有一些額外的因素,比如國產(chan) 機遇。之後的業(ye) 績可持續性關(guan) 鍵還是由從(cong) 國內(nei) 的整個(ge) 市場大環境和公司業(ye) 務在市場裏麵的競爭(zheng) 力來決(jue) 定,比如技術門檻是否足夠高,以及市場未來成長的推動邏輯是否足夠牢固。”(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