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注冊製下轉融通機製優化:券商業務降本增效激發市場活力
本報記者 周尚伃
自2月21日中證金融市場化轉融資業(ye) 務試點上線至今已逾一周。此前,中證金融修訂發布轉融通業(ye) 務相關(guan) 規則,涉及將轉融券費率差統一降至0.6%等。
對此,受訪人士認為(wei) ,轉融通業(ye) 務規則修訂是全麵注冊(ce) 製改革下提升資金流通效率的重要一環。轉融通機製優(you) 化主要降低了券商業(ye) 務成本、增加業(ye) 務靈活性,並提升機構參與(yu) 度,擴大券源規模,為(wei) 券商融資融券業(ye) 務打開增量空間,提升券商盈利能力。
成本壓降促融券業(ye) 務發展
轉融通業(ye) 務包括轉融資業(ye) 務和轉融券業(ye) 務。轉融資業(ye) 務是指中證金融將自有或者依法籌集的資金出借給券商,供其辦理融資業(ye) 務的經營活動。轉融券業(ye) 務是指中證金融將自有或者融入的證券出借給券商,供其辦理融券業(ye) 務的經營活動。
2月17日,中證金融發布《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轉融通業(ye) 務規則(試行)(2023年修訂)》等規則,主要包括提升主板轉融券業(ye) 務的市場化水平和成交效率、拓寬主板轉融通標的證券範圍和出借人範圍、大幅降低證券公司參與(yu) 轉融券業(ye) 務成本、優(you) 化退市標的證券的處理機製。實現了全市場轉融券業(ye) 務模式的整合統一,重點將科創板、創業(ye) 板行之有效的轉融券優(you) 化措施推廣到主板,並為(wei) 在北交所市場推廣預留了空間。
中金公司非銀及金融科技團隊表示,“作為(wei) 資本市場基礎交易製度,轉融通製度的優(you) 化有助於(yu) 促進市場多空平衡、提升市場深度。”
Wind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期間,滬深兩(liang) 市融券規模由67.23億(yi) 元提升至958.81億(yi) 元,占兩(liang) 融規模比例由0.89%提升至6.22%。在促進全市場多空平衡的背景下,未來券商融券業(ye) 務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其中,以科創板為(wei) 例,自2019年7月22日開市至2023年2月17日,科創板的融券餘(yu) 額由7.97億(yi) 元增至209.77億(yi) 元,融券餘(yu) 額占兩(liang) 融餘(yu) 額的比例也大幅提升至23.02%,遠高於(yu) 全市場平均水平。降低成本方麵,此前固定期限費率下,券商轉融券業(ye) 務轉融入年費率在1.5%至2%之間,轉融出年費率在3.5%至4%之間,費率差在1.5%至2.5%之間。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轉融通機製的優(you) 化首先將科創板和創業(ye) 板的融券措施進一步推行至主板市場,這給券商的融券業(ye) 務帶來了增量。其次,轉融券費率差統一降低到0.6%,同時融券的標的範圍也拓寬到首日上市的新股,這在降低券商的業(ye) 務成本的同時,也增加了業(ye) 務的靈活性,為(wei) 融券業(ye) 務帶來更多創新的機會(hui) 。”
此外,轉融通機製優(you) 化是為(wei) 了促進市場多空平衡,對於(yu) 是否會(hui) 放大對於(yu) 市場的做空壓力,某券商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坦言,“市場融券規模占兩(liang) 融規模比例僅(jin) 在6%左右,短期做空壓力不大,畢竟多空體(ti) 量差太大,轉融通機製優(you) 化主要是激活市場活力,提升機構參與(yu) 度,擴大券源規模,增加流動性。”
市場化轉融資業(ye) 務試點上線
轉融資市場化改革也在持續推進。2月21日,經中國證監會(hui) 同意,中證金融市場化轉融資業(ye) 務試點上線。市場化轉融資業(ye) 務采取“靈活期限、競價(jia) 費率”交易方式,證券公司可以自主選擇期限,自行申報費率,轉融資交易通過競價(jia) 方式完成。
東(dong) 興(xing) 證券非銀金融行業(ye) 首席分析師劉嘉瑋表示,“市場化改革後,證券公司可以根據所需,借助轉融通平台實現競價(jia) 匹配自動撮合交易,資金使用期限更加自由,費率更加市場化,交易及資金流通效率明顯提升。證券公司閑置資金的出借意願亦將有效提升,並實現高效資金規劃及撮合匹配。”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7日,轉融通餘(yu) 額為(wei) 2243.15億(yi) 元,其中,轉融資餘(yu) 額為(wei) 1000.42億(yi) 元,占滬深兩(liang) 市融資餘(yu) 額的比例為(wei) 6.8%。截至2022年9月末,轉融資業(ye) 務已為(wei) 市場累計提供資金1.7萬(wan) 億(yi) 元,較好地支持了券商融資融券業(ye) 務的發展。
劉嘉瑋表示,“轉融通業(ye) 務規則修訂是資本市場全麵注冊(ce) 製改革下提升資金流通效率的重要一環。券源擴大、成本降低、機製優(you) 化均為(wei) 融資融券業(ye) 務打開增量空間,提升證券公司盈利能力;各類投資者融資融券業(ye) 務參與(yu) 熱情提升之下,市場兩(liang) 融餘(yu) 額也有望持續上行,在增強A股市場流動性的同時有力提振投資者信心。而資本市場逐步回暖將從(cong) 業(ye) 績和估值兩(liang) 方麵加速證券行業(ye) 價(jia) 值回歸,行業(ye) 中長期發展前景有望更加光明。”
頭部券商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優(you) 勢
近年來,以融資融券為(wei) 代表的券商資本中介業(ye) 務迎來快速發展機遇,當前市場兩(liang) 融規模約1.58萬(wan) 億(yi) 元,券商在融資融券業(ye) 務上還在持續發力,不斷“補血”,促進業(ye) 務發展。
近期拋出再融資計劃的券商中,財達證券30%的募集資金、華泰證券36%的募集資金、浙商證券31.25%的募集資金均擬投向資本中介業(ye) 務。
“從(cong) 融資業(ye) 務來看,影響規模增長的核心在於(yu) 客戶需求,即市場的熱度。對於(yu) 券商而言,影響融資業(ye) 務發展的核心在於(yu) 資本金(包括淨資本規模以及較低的債(zhai) 權融資成本)和零售客戶群。從(cong) 融券業(ye) 務來看,影響規模增長的核心在於(yu) 券源,市場化的約定申報方式能夠提升成交效率。對於(yu) 券商而言,融券業(ye) 務是服務機構客戶的重要工具,考驗的是綜合金融服務能力。”西部證券非銀金融行業(ye) 首席分析師羅鑽輝認為(wei) 。
廣發證券非銀金融行業(ye) 首席分析師陳福表示,“注冊(ce) 製下融券業(ye) 務發展麵臨(lin) 券源不足和部分個(ge) 券成本過高的限製因素,而自身跟投項目多、企業(ye) 客戶覆蓋廣、與(yu) 公募等機構客戶業(ye) 務基礎好及協同能力強的頭部券商,能夠為(wei) 客戶提供更加廣泛的券源覆蓋以及更加靈活的借券條件,競爭(zheng) 優(you) 勢進一步鞏固。而具備較強的資本實力、較低融資成本的頭部券商在融資業(ye) 務上也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優(you) 勢。因此,隨著注冊(ce) 製下實行更靈活更市場化的轉融通製度,兩(liang) 融規模將提升,業(ye) 務結構持續優(you) 化,頭部券商的集中度有望進一步上升。”(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