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車市價格戰謹防用力過猛

發布時間:2023-03-17 10:57:00來源: 經濟日報

  市場競爭(zheng) 本就是一場淘汰賽。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企業(ye) 合理利用價(jia) 格競爭(zheng) 手段,可以提升產(chan) 品銷量,擴大市場份額,實現產(chan) 業(ye) 重組升級。問題在於(yu) ,此次燃油車價(jia) 格戰由於(yu) 地方政府的因素,又呈現博弈的複雜性,並彌漫著過度炒作之風,加劇市場恐慌。價(jia) 格戰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用力過猛,不僅(jin) 對品牌造成傷(shang) 害,也不利於(yu)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新能源汽車價(jia) 格戰尚未平息,燃油車價(jia) 格戰又烽煙四起。日前,東(dong) 風係車型在湖北武漢推出大幅購車補貼,其中東(dong) 風雪鐵龍C6車型“優(you) 惠9萬(wan) 元”。此後上汽通用、一汽奧迪、廣汽本田等傳(chuan) 統燃油車品牌紛紛跟進。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40多個(ge) 品牌宣布不同程度地降價(jia) ,汽車價(jia) 格戰持續成為(wei) 人們(men) 熱議話題。

  此輪燃油車價(jia) 格戰爆發的原因不外乎三點:一是車市開局遇冷。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全國汽車市場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5.2%。燃油車下滑幅度尤甚。二是“國六B”排放標準切換壓力。隨著7月1日“國六B”標準執行日期漸近,車企正加速老車型清庫存,價(jia) 格持續鬆動。三是新能源汽車擠壓燃油車生存空間。隨著人們(men) 對新能源汽車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搶占了原本屬於(yu) 燃油車市場的蛋糕。

  市場競爭(zheng) 本就是一場淘汰賽。要看到,與(yu) 汽車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汽車企業(ye) 產(chan) 業(ye) 集中度並不高。目前我國有生產(chan) 資質的乘用車生產(chan) 企業(ye) 超過130家,汽車市場品牌數量則更多。尷尬的是,相當部分企業(ye) 和品牌月銷量不過萬(wan) 輛,很難生存並盈利。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企業(ye) 合理利用價(jia) 格競爭(zheng) 手段,不僅(jin) 可以提升產(chan) 品銷量,擴大市場份額,還能加速對弱者的淘汰,實現產(chan) 業(ye) 重組升級。

  問題在於(yu) ,此次燃油車價(jia) 格戰由於(yu) 地方政府的因素,又呈現博弈的複雜性。作為(wei) 僅(jin) 次於(yu) 房地產(chan) 的大宗商品,汽車不但單品價(jia) 值高,而且能夠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增加地方GDP和稅收,吸納大量就業(ye) ,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對本地整車企業(ye) “寵愛有加”。但這也導致了一個(ge) 潛在風險,就是不少地方不自覺地被車企捆綁,甚至深度介入汽車企業(ye) 經營。企業(ye) 發展得好,自然皆大歡喜;一旦不盡如人意,則後患無窮,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還要警惕的是,此輪燃油車價(jia) 格戰中,彌漫著過度炒作之風。一些自媒體(ti) 鼓吹,燃油車價(jia) 格戰意味著“燃油車定價(jia) 體(ti) 係坍塌”“燃油車即將全麵退出曆史舞台”。如此偏激的觀點,除了聳人聽聞,一點都站不住腳。

  不可否認,在能源轉型和技術變革推動下,新能源汽車銷量會(hui) 以較高幅度增長,擠壓燃油車市場空間,但新能源汽車不可能完全取代燃油車。從(cong) 市場規律來看,當新能源汽車達到一定量級後,增幅會(hui) 趨緩,並與(yu) 燃油車形成一個(ge) 相對平衡的比例共存。這是因為(wei) ,一方麵我們(men) 擁有超大規模市場,足夠容得下多種動力車輛共同發展;另一方麵中國廣闊的地理疆域和複雜的氣候環境,也需要不同動力車輛才能滿足不同場景需求。

  更有不少自媒體(ti) 在網上散播各種假消息,加劇市場恐慌。比如,“16萬(wan) 元買(mai) 寶馬X1”“奔馳狂降11萬(wan) 元”“22萬(wan) 元買(mai) 奧迪A6”等。事實上,一些企業(ye) 參與(yu) 價(jia) 格戰的產(chan) 品降價(jia) 幅度也不是某些自媒體(ti) 誇張得那麽(me) 大。

  當然,價(jia) 格戰肯定會(hui) 在一定程度上利好消費者,畢竟能用更少的錢買(mai) 到同樣的車型。但要警惕的是,價(jia) 格戰也是一把雙刃劍,在砍向對方的同時,也在傷(shang) 害自己。如果價(jia) 格戰用力過猛,不僅(jin) 會(hui) 對品牌造成傷(shang) 害,還會(hui) 影響到利潤積累。一個(ge) 企業(ye) 沒有一定的利潤,就很難有足夠資金投入新產(chan) 品開發。久而久之,行業(ye) 創新力就會(hui) 不足。同時,一輛汽車的製造涉及上萬(wan) 個(ge) 零部件,背後是龐大的汽車產(chan) 業(ye) 鏈。如果整車廠沒有合理的利潤,必然會(hui) 對上下遊產(chan) 生擠壓,產(chan) 業(ye) 生態難言健康,更談不上高質量發展。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