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找得到人 查得清事 落得了責

發布時間:2023-04-04 10:57:00來源: 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原本是安徽本地大米,在加了香精之後卻變成了“泰國茉莉香米”;便利蜂旗下北京夢想蜂連鎖商業(ye) 有限公司朝陽門南小街第二分店因涉嫌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被北京市東(dong) 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萬(wan) 元……近日發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引發人們(men) 對於(yu) “舌尖上的安全”的關(guan) 注。

  近年來,我國持續強化食品領域質量和安全監管,食品安全形勢總體(ti) 穩定向好。與(yu) 此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zhong) 對食品安全的期待和需求也不斷提高。當前,我國食品安全仍存在一些問題隱患,網購食品安全監管不夠完善、食品安全互聯網追溯體(ti) 係不夠健全等問題較為(wei) 突出。

  對此,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專(zhuan) 家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應通過加快構建食品安全互聯網追溯體(ti) 係、建立智慧監管平台等方式,提高監管效能,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對各環節信息進行記錄和監控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羅文此前表示,今年將在健全完善風險管控機製、嚴(yan) 格落實企業(ye) 主體(ti) 責任、督促落實屬地管理責任三個(ge) 方麵采取有力措施,確保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能夠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責,切實保障人民群眾(zhong) “舌尖上的安全”。

  要做到“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責”,一個(ge) 重要的技術措施就是構建食品安全追溯體(ti) 係。

  近年來,相關(guan) 部門和地方已經對食品安全互聯網追溯體(ti) 係進行探索,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浙江2021年在全國率先上線“浙食鏈”係統——消費者隻需掃描食品包裝上的“浙食鏈”二維碼,即可獲得產(chan) 地、加工、檢驗檢疫、銷售等全鏈路信息。廣東(dong) 省廣州市將食品安全監管與(yu) 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打造以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為(wei) 核心技術的廣州市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溯源平台,開啟智能監管模式。

  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副主席高友東(dong) 指出,從(cong) 全國範圍來看,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yan) 峻。目前,社會(hui) 層麵對追溯體(ti) 係認知不足、追溯體(ti) 係配套技術不完善、追溯體(ti) 係管理機製不健全等問題依然存在。對此,建議以工業(ye) 互聯網技術為(wei) 依托,建立全閉環運行技術環境,加快構建食品安全互聯網追溯體(ti) 係。

  具體(ti) 而言,要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整合追溯體(ti) 係信息,促進各環節信息共享互通和有效對接,建立全程追溯體(ti) 係。依托工業(ye) 互聯網相關(guan) 技術,解決(jue) 生產(chan) 信息自動記錄、物流信息整合共享、消費信息互聯網反饋、食品產(chan) 地智能研判等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通過互聯網標識解析和溯源相關(guan) 技術,對食品生產(chan) 、加工、運輸、儲(chu) 存和銷售等各環節信息進行記錄和監控,實現“農(nong) 田到餐桌”縱向閉環追溯,對生產(chan) 階段的化肥、農(nong) 藥、飼料和加工階段的包裝材料、食品標簽等所有種類生產(chan) 資料的信息進行溯源標識,實現涵蓋所有食品及食品原料的橫向追溯。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可共享的溯源碼)檢測平台,並利用雲(yun) 平台功能分析、篩選每天收集到的數據,為(wei) 消費者、職能監管部門、企業(ye) 提供有價(jia) 值的參考數據。

  用大數據對網購食品進行監管

  目前,大眾(zhong) 通過網絡購買(mai) 食品已十分普遍。於(yu) 消費者而言,網絡食品因交易環境的虛擬化潛藏著一定的風險。

  華南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陳瑞愛認為(wei) ,網購食品安全監管仍存在一些困難,主要體(ti) 現在源頭和流通環節監管難、監管手段和社會(hui) 共治機製不夠完善、事後追責難、訴訟維權成本高等方麵。

  陳瑞愛指出,經營網購食品的商家積累了海量數據,客觀上為(wei) 利用大數據進行監管奠定了堅實基礎。監管職能部門要積極探索適應網購食品安全監管的線上手段,將市場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督信息係統與(yu) 網絡訂餐平台深度連接,利用實時大數據采集、對比分析技術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風險點位,將商家違法違規行為(wei) 實時推送給執法人員和網絡食品訂購平台,實現監管力量精準投送。

  同時,針對網購食品原材料采購、生產(chan) 、配送各環節,建設一個(ge) 透明、可追溯、可檢測的供應鏈可視化管理平台,實現原材料的供應商、生產(chan) 基地等全程可追溯,真正讓群眾(zhong) 選得明白、吃得放心。

  陳瑞愛提出,建立健全市場監管部門與(yu) 網絡食品訂購平台的約談機製。明確平台責任,通報問題風險,研討治理措施,整合評價(jia) 體(ti) 係,深化信用監管,推動網絡食品訂購平台將市場監管部門的食品安全量化分級指標作為(wei) 消費點評指標評價(jia) 體(ti) 係的基礎,評定商家信用等級,設立信用紅線,一旦跌破立即作下線處理,確保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真正保護。

  對預製菜實行生產(chan) 許可證製度

  近年來,預製菜產(chan) 業(ye) 迅猛發展。京東(dong) 超市與(yu) 中國預製菜產(chan) 業(ye) 聯盟協會(hui) 共同發布的預製菜行業(ye) 趨勢數據顯示,2022年,預製菜市場規模為(wei) 4196億(yi) 元。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育發展預製菜產(chan) 業(ye) 。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建議,通過完善國家標準、強化全過程監管等方式,推動預製菜產(chan) 業(ye) 更加健康、蓬勃的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得利斯董事長鄭思敏認為(wei) ,目前預製菜產(chan) 業(ye) 總體(ti) 向好,但行業(ye) 發展也存在不少痛點。例如,行業(ye) 欠缺標準化,雖然有關(guan) 部門正密集出台預製菜相關(guan) 標準,但仍缺乏完善的國家標準及行業(ye) 標準,不利於(yu) 行業(ye) 長遠良性發展。

  鄭思敏建議,完善係統性的生產(chan) 管理全過程標準化體(ti) 係,預製菜產(chan) 業(ye) 所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產(chan) 業(ye) 都應完善相應的生產(chan) 標準。盡快出台國家或行業(ye) 標準,防範食品安全風險,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司富春認為(wei) ,預製菜產(chan) 業(ye) 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產(chan) 生了缺乏行業(ye) 或國家標準、從(cong) 業(ye) 者魚龍混雜、產(chan) 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加強預製菜安全監管已經成為(wei) 一個(ge) 亟待解決(jue) 的課題。

  司富春建議,強化全過程監管。實行生產(chan) 許可證製度,提高市場準入門檻,防範行業(ye) 無序競爭(zheng) 和惡性競爭(zheng) 。推行溯源管理,建立從(cong) 原料采購、生產(chan) 加工、儲(chu) 存運輸、市場銷售等全過程可追溯係統,從(cong) 源頭上保證預製菜質量安全。落實食品生產(chan) 經營者主體(ti) 責任,建立企業(ye) 誠信檔案監管係統,定期公布“紅黑榜”。加強餐品質量檢測,常態化運用第三方檢測和“飛行檢查”,嚴(yan) 厲打擊濫用添加劑行為(wei) 。可按照產(chan) 品預製程度對預製菜產(chan) 品進行精準區別,既有利於(yu) 保證產(chan) 品的口味口感,又有利於(yu) 保證食品安全。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