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物保存衍生新行業:遺物紀念師,讓生命“永續”
母親(qin) 的突然離世讓路遙傷(shang) 心不已,“能不能再抓住點什麽(me) 和媽媽有關(guan) 係的東(dong) 西?”聽說過有人把親(qin) 人遺物做成紀念品,她當下決(jue) 定把母親(qin) 的幾根頭發用滴膠封存起來,做成戒指,留在身邊。
像路遙一樣,將逝者遺物做成精美的首飾、擺件,成為(wei) 了一種新的紀念方式,也催生了遺物紀念品製作這一新的產(chan) 業(ye) 。
郭朝軍(jun) 就是一名遺物紀念品設計師,一根煙頭、一綹頭發……在他這裏,客人寄來的每一件物品,在經過封存固化、精雕細琢、打磨拋光後,都能變成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對生者而言,愛意承載其中,思念也有了形狀和重量。
“用媽媽的頭發做成戒指”
路遙的母親(qin) 生前是一名獄警,單位在甘肅武威偏遠的縣城。她每周五會(hui) 雷打不動地坐六七個(ge) 小時的大巴回家陪女兒(er) ,周日晚再顛簸回去。有時,縣裏不好叫車,她隻能從(cong) 單位步行二三十分鍾去人多的路口攔車。就這樣,她一直堅持到路遙讀高三。
2022年下半年,路遙的母親(qin) 毫無征兆地在睡夢中離開。路遙覺得,相比母親(qin) 對自己的付出,她為(wei) 母親(qin) 做得還遠遠不夠。
當路遙急匆匆地趕到甘肅老家,母親(qin) 的遺體(ti) 已經被送去殯儀(yi) 館。沉浸在無限悲傷(shang) 的情緒之中,等路遙忙碌完所有事宜,回過神來,母親(qin) 已經下葬。再次回到家,她才意識到母親(qin) 的個(ge) 人衣物等物品已經被親(qin) 戚們(men) 清理收拾過,“媽媽火化之後,骨灰埋葬在陵園,可我最後還想再抓住點什麽(me) 。”
後來,就在收拾衛生間時,路遙不經意發現,洗漱台媽媽用過的梳子上還纏繞著幾根頭發。路遙一直喜歡做手工,她知道有很多人把親(qin) 人的遺物做成飾品,或者把愛寵的骨灰做成紀念品,那一刻,她將媽媽的頭發小心翼翼地裝進密封袋,打算回北京後做成滴膠戒指。“戒指象征一個(ge) 承諾,滴膠做出來就像琥珀一樣,好像能把一段時光和記憶永恒地封存住。”路遙這樣想。
以往,路遙做手工從(cong) 來不受“成敗感”困擾,但這次不同,由於(yu) 留下來的母親(qin) 的頭發並不多,所以必須一次成功。她小心翼翼地先把頭發放進戒指模具,再注入UV膠,用紫外線燈照射烤幹,最後在戒指的切麵上寫(xie) 下了“媽媽,永遠懷念你”。在戒指表麵,路遙特意加了多層美甲封層,希望能牢牢地保護它。
路遙把生前和母親(qin) 相關(guan) 聯的所有美好的元素都作為(wei) 裝飾,一些母親(qin) 喜歡的珍珠和花朵、家貓的一小團毛……“就這樣讓她一直陪在我身邊吧。”路遙說。
母親(qin) 剛離開的那段時間,路遙時不時就會(hui) 戴上這枚戒指。半年過去了,現在,每逢傷(shang) 心難過之時,路遙還是會(hui) 戴上它,輕輕撫摸,這枚戒指仿佛帶有治愈的力量。
在路遙看來,製作遺物紀念品的意義(yi) 在於(yu) 為(wei) 在世的人提供一個(ge) 情緒宣泄的通路。而用逝者遺物製作而成的紀念品又不同於(yu) 影像、文字等媒介,仿佛能承載更細膩的情感。“不管是電子照片、視頻或是手寫(xie) 信,這些始終是一種形式,不是媽媽的所有物,通過這些去紀念總像隔著些什麽(me) 。但遺物紀念品包含著親(qin) 人的一部分,它是有‘重量’的。”路遙說。
遺物保存衍生新行業(ye)
用心手作、發揮創意,這種將逝去的親(qin) 人、愛人的遺物巧妙保存下來,做成紀念品的形式已經衍生出了一個(ge) 新行業(ye) ——遺物紀念品設計。
郭朝軍(jun) 在大學時學的是計算機專(zhuan) 業(ye) ,摘下學士帽後,機緣巧合下,他和朋友一同創業(ye) ,開了一家手作工作室,成為(wei) 了一名手作設計師。
起初幾年,工作室主要經營木頭手工。以紫光檀、血檀、綠檀為(wei) 原料,製作手串、印章、梳子等物品。後來,隨著幾人技藝長進,他們(men) 慢慢開始在手工中添加特殊元素,例如為(wei) 新生嬰兒(er) 訂製胎發梳子,也開始做“遺物紀念品”的業(ye) 務。
郭朝軍(jun) 曾常到一位朋友的外公家中吃飯暢聊,有說有笑的場景,至今讓他記憶猶新。沒想到,2022年底,老人卻突然離世了。
“以前我們(men) 每次離開,老人都會(hui) 在半小時內(nei) 打電話來詢問我們(men) 是否平安到家,那時候還嫌老頭嘮叨……”郭朝軍(jun) 說。老人生前負擔很重,要照顧孩子,又要為(wei) 家中的經濟狀況操心,幾十年來,幾乎沒有時間去旅行。老人曾感歎,自己的願望,就是想去北京、雲(yun) 南、西藏這些地方看看。
郭朝軍(jun) 想要為(wei) 老人做點什麽(me) ,便設計了“輪回”係列紀念擺件,在葉片上鐫刻上老人生前的模樣,封存在滴膠中,做成擺件。擺件隻有煙盒大小,親(qin) 人在旅行時可以隨身攜帶,如同代替老人完成了心願。
郭朝軍(jun) 把“輪回”擺件的故事發布到網上之後,他開始陸續接到全國各地網友的訂單。自2022年底開始遺物紀念品製作業(ye) 務以來,工作室已經完成了十餘(yu) 個(ge) 訂單。
設計定稿、手工製作、修改、靜置保存,一件作品從(cong) 設計到成品工時較長,需要經過選料、切割、打磨、凝固等過程,有時候受到氣候、溫度和濕度等影響,成品製作的時長還會(hui) 受到影響,通常需要耗費10天至20天。
一般來說,顧客會(hui) 將親(qin) 屬留存的物件寄來,請郭朝軍(jun) 將其封存在紀念品中。顧客也可以與(yu) 設計師溝通是否在紀念品上添加其他想表達的話、傾(qing) 向使用何種字體(ti) 、是否鑲銀等細節。
根據所使用的材料、工期時長,對標市場上的產(chan) 品價(jia) 格,遺物紀念品的訂製款擺件定價(jia) 在200元至600元不等。
”每個(ge) 石頭、每一片草,都是在聽完顧客講述的故事後,依照當時的心境去做的。”郭朝軍(jun) 說,“整個(ge) 過程就像與(yu) 顧客一同深入夢境,回憶生者的點滴,度過靈魂之旅。”
每一件遺物紀念品的製作過程都傾(qing) 注著心血和真情。遺物紀念品製作並不像想象中那樣簡單,因為(wei) 要頻繁使用刻刀、打磨機等工具,稍有不注意,手就會(hui) 受傷(shang) 。“切割要求精細,精確到厘米,甚至毫米,如果選擇戴手套,和木頭的接觸就會(hui) 有阻隔,而且在切割和打磨的過程中反而更容易受傷(shang) 。”郭朝軍(jun) 解釋。
“讓愛換一種形式繼續存在”
由於(yu) 尚未開設實體(ti) 店鋪,郭朝軍(jun) 的工作室現在基本隻靠社交平台引流。“但現在做遺物紀念品視頻的商家很多,‘內(nei) 卷’嚴(yan) 重,要出一個(ge) 爆款視頻,不僅(jin) 要靠內(nei) 容和故事,也要靠機遇:視頻播放量高,才會(hui) 有更多客戶。”郭朝軍(jun) 說。
把珍貴的人和物留在身邊,可謂人之常情。隨著當代人生死觀的轉變,時至今日,遺物紀念品引得越來越多的人“買(mai) 賬”。不少商家也將“換一種方式延續愛”確定為(wei) 品牌傳(chuan) 播的價(jia) 值觀。
在各大購物網站搜索“遺物紀念”等關(guan) 鍵詞,會(hui) 發現,性質相同的工作室不在少數。這些工作室雖然規模不大,也少有線下實體(ti) 店,但作品大都別具匠心,各有特色。
這些遺物紀念品的形式主要以項鏈吊墜、戒指等飾品和桌麵擺件為(wei) 主。從(cong) 外觀上來看,紀念品的花樣與(yu) 款式甚至比市麵上普通的飾品更加多樣,比如蝴蝶翅膀形狀的吊墜、鯨魚尾巴形狀的戒指,以及工藝複雜的葉雕擺件,還有封存著彩色晶石和花卉的滴膠金字塔……
不僅(jin) 僅(jin) 是親(qin) 人的骨灰,和逝者有關(guan) 的所有的物件幾乎都可以被用作紀念品製作,比如頭發、牙齒、孩子用過的奶嘴,甚至是B超單的一角,都可以永久地被封存,或珍藏在飾品的某處可打開的容器內(nei) 。總之,遺物紀念品製作可以說是完全意義(yi) 上的私人訂製,設計師的製作心境和創意來源也與(yu) 每一個(ge) 故事息息相關(guan) 。
聆聽客人的傾(qing) 訴,收集關(guan) 於(yu) 思念與(yu) 愛意的故事,某種意義(yi) 上,這也是遺物紀念品製作這份職業(ye) 獨有的意義(yi) 。
設計師要能從(cong) 客戶的講述中勾勒出場景,對他們(men) 的悲傷(shang) 感同身受。“來日不一定方長,世事無常才是真的。”郭朝軍(jun) 感歎,每個(ge) 遺物紀念品背後都有一個(ge) 令人心碎的故事,而從(cong) 這些故事中,郭朝軍(jun) 也能反複體(ti) 味、感悟生命的重量。
刻刀在葉子上小心雕鏤著,一個(ge) 小男孩大笑的模樣躍然而上。棉簽抹上一層薄薄的滴膠,晶瑩剔透的笑容凝固在了葉片上。葉雕前擺放著一隻小巧的玩具奧特曼。奧特曼做得並不精致,漆色也有些許褪去,留下把玩過許久的痕跡。
郭朝軍(jun) 將葉片上的小男孩比喻為(wei) “夜晚的煙花”,綻放過後,留給父母的是深夜無盡的黑暗。這次的訂單來自一位母親(qin) ,她的兒(er) 子11歲時不幸離世。孩子母親(qin) 告訴郭朝軍(jun) ,小孩生前特別喜歡奧特曼,於(yu) 是他便將男孩把玩過的奧特曼封存在了擺件中,寄給那位母親(qin) 。郭朝軍(jun) 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給小男孩的家人送去一絲(si) 慰藉。
“人們(men) 想要紀念的,還有不回來的人。”還曾有一次,郭朝軍(jun) 打開客人寄過來的包裹,意外發現裏麵竟是一根煙頭。這次的寄件人是一個(ge) 新手媽媽。兩(liang) 年前,孩子尚未出生時,她的老公說要給孩子多掙些奶粉錢,就動身去深圳打工了,並承諾等到孩子出生就一定帶著錢回來。男人在家抽完一根煙就出了門,可沒想到一去就是三年多,一直杳無音訊。一同寄過來的,還有孩子的一撮胎發。今年,孩子要上幼兒(er) 園了,這位媽媽想要把孩子的胎發和煙頭一起封存起來,做成一枚印章。“希望這枚特殊的生命樹印章,能讓她在今後的等待中,擁有一些力量。”郭朝軍(jun) 覺得,“路還長,故事還在繼續”。
“親(qin) 人雖然走了,但其實愛並沒有離開,隻是換了一種形式繼續存在。”郭朝軍(jun) 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做遺物紀念品的初心,就是想要傳(chuan) 遞這一觀念,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好好度過與(yu) 逝者道別的這段日子。
而網友的評論給了遺物紀念品一個(ge) 價(jia) 值定義(yi) ,“那些留不住的人和事,就讓他們(men) 用另一種方式繼續陪伴著我們(men) 吧”。
本版文/本報記者 王婧懿 實習(xi) 生 王伊朵
統籌/林豔 張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