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實效做好調查研究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在全黨(dang) 大興(xing) 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傳(chuan) 家寶、基本功。把握新的曆史方位,汲取經驗和智慧,要堅持把調查研究作為(wei) 提升治理水平的“切入點”、克服本領恐慌的“賽馬場”以及服務人民群眾(zhong) 的“連心橋”,真正做到科學決(jue) 策、善作善成。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當前,麵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仍麵臨(lin) 比較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麵臨(lin) 一些亟待解決(jue) 的堵點難點。在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各類工作、各種問題都需要新辦法、新思路、新舉(ju) 措。如何找到這些新的辦法、思路與(yu) 舉(ju) 措?在改革發展困難時,各項工作就會(hui) 需要新思路和新辦法,辦法從(cong) 哪裏來?唯有實踐。黨(dang) 的根基在基層,越是棘手的情況,越需深入基層,在紮實的調查研究中尋找解決(jue) 之道。
站位要高、選題要準、情懷要真。要厚植人民至上的為(wei) 民情懷,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對“國之大者”了然於(yu) 胸,善於(yu) 運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jue) 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規律,確保站位高遠、不走彎路。按照是否對標中央精神、是否回應民生急盼,以問題導向意識精準對需、靶向發力。真誠傾(qing) 聽群眾(zhong) 呼聲,真情關(guan) 心群眾(zhong) 疾苦,始終把百姓的急難愁盼、安危冷暖作為(wei) “方向標”。
準備要足、視野要寬、調查要廣。要切實做好充足的調研準備,調研前廣泛收集信息,做到“真、全、透”,組成精幹調研隊伍,製定周密可行的調研方案,確定提綱,梳理問題,瞄準目的,避免“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er) 算哪兒(er) ”的輕率和隨意。還要以更加寬廣的眼界和胸襟博采眾(zhong) 長,注意學習(xi) 借鑒先進經驗,同時切忌東(dong) 施效顰、照搬照抄,既學人所長又避其所短,既善於(yu) 借鑒又能辨別優(you) 劣。為(wei) 社會(hui) 各界搭建溝通交流的平台,為(wei) 基層群眾(zhong) 搭建表達訴求的平台,充分發揮專(zhuan) 家學者的谘詢作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突破“當局者迷”“坐井觀天”的局限。
研判要深、功底要厚、措施要實。要致力“深”字,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既摸清綜合情況又了解典型案例,既聽幹部意見又聽群眾(zhong) 呼聲,既了解成績經驗又發現問題不足,對重要數據和材料加以核實,真正把各方麵情況摸清吃透。特別是對那些涉及改革發展穩定的深層次關(guan) 鍵性問題,要細心摸清情況、潛心研究問題、精心提出對策,達到“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的水準。要把調查研究作為(wei) 自我學習(xi) 、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契機,增強“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功力,提升“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的能力。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把調查研究當作發現問題的“手電筒”,指明問題點對點,提出對策實打實,觀點鮮明、切中要害。
此外,還要著力推進調研成果轉化。在精準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中找到破解難題、促進工作的辦法和路徑,思路實、措施實、抓落實,才能打通影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堵點淤點難點,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wei) 推進工作、戰勝困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聶曉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