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出爐 張文宏獲科技普及獎特等獎
中新網上海5月26日電 (記者 鄭瑩瑩)2022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26日出爐,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及其團隊的《新冠疫情下的全民抗疫與(yu) 健康生活科普》項目獲科學技術普及獎特等獎。
評審委員會(hui) 方麵稱,張文宏致力於(yu) 用公眾(zhong) 能聽懂的語言進行新冠疫情下的全民抗疫與(yu) 健康生活科普,幫助公眾(zhong) 用科學知識抵禦病毒,對防控新冠疫情起到非常重要且積極的作用。
張文宏在受訪時談及新冠疫情的科普。他說,最近三年,大家關(guan) 於(yu) 疫情有很多爭(zheng) 論,最終解開“疫情之謎”的其實隻有科學。
他表示,要應對未知的恐懼,科學、透明(的科普)是最好的方法。科普的重要性不亞(ya) 於(yu) 醫生在一線救治病人。
他認為(wei) ,科普並非僅(jin) 僅(jin) 是用公眾(zhong) 聽得懂的語言去“翻譯”,“真正的科普是有思想的,能讓公眾(zhong) 理解科學的內(nei) 涵。”
在他看來,科普首先要快,“如果科普沒有在第一時間‘回複’,渴求流量的‘偽(wei) 科普’就會(hui) 在第一時間‘回複’。”
其次,科普還要從(cong) 局部的真實性向整體(ti) 的科學性靠攏。張文宏說,比如,病毒性感染肺炎,重症會(hui) 出現白肺,“不僅(jin) 僅(jin) 是新冠病毒,流感(病毒)也會(hui) 有白肺,但在其他情況下出現白肺,公眾(zhong) 並不恐懼;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數很多,即便其中白肺的發生率非常低,甚至低於(yu) 流感,但網絡上(恐慌的)聲音多了,大家還是會(hui) (對白肺)感到恐懼。”
白肺對公眾(zhong) 而言,是新的事物;但對醫生來講,是老生常談。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做好相關(guan) 科普?張文宏認為(wei) ,這時候科普就要從(cong) 局部的真實性向整體(ti) 的科學性靠攏,比如多維度地介紹白肺,要優(you) 於(yu) “就事論事”地討論某個(ge) 單獨病例。
總體(ti) 而言,2022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授獎了316項(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化學係教授趙東(dong) 元獲上海市科技功臣獎。中國科學院上海微係統與(yu) 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狄增峰等10人獲上海市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兩(liang) 位外籍專(zhuan) 家(日本籍專(zhuan) 家和田章、以色列籍專(zhuan) 家伊塔瑪爾·威爾納)獲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