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小學生:美好夢想如星河浩瀚

發布時間:2023-06-02 12:08:00來源: 光明日報

  5月30日,神舟十六號飛船在酒泉成功發射。這是中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yu) 發展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同時開啟了中國人第11次飛向太空的征程。

  遙遠的星空,在一次次發射中變得不再遙遠,也在無數中小學生心中引燃了夢想的烈焰……

  點燃夢想的種子

  每一次飛船發射,都是夢想的點燃。

  “在一望無際的大漠中,一柄‘利劍’挺立在地平線上。隨著倒計時結束,一條火龍從(cong) 底下躥出,閃耀萬(wan) 丈光芒的寶劍直衝(chong) 天空……”北京八一學校初二學生李梓墨,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著令他激動不已的那幅畫麵。他知道,所有為(wei) 這個(ge) 輝煌時刻奮鬥的人,都滿懷著對航天事業(ye) 的深深熱愛。

  “我們(men) 實現了載人航天,造出了自己的空間站;我們(men) 將目光對準月球,提出要在2030年前完成載人登月。這些都源於(yu) 中國人的航天夢。”李梓墨說,“這讓我認識到,夢想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dong) 西。”

  對蘭(lan) 州十一中教育集團七年級學生蒲泉錦來說,“航天夢”在兒(er) 時讀《十萬(wan) 個(ge) 為(wei) 什麽(me) 》時就已經發芽。他經常和同學們(men) 交流航天話題,一說起來就滔滔不絕,激情飛揚。我國航天事業(ye) 的飛速發展,讓他覺得自己離“飛天夢”越來越近。

  作為(wei) 小小航天迷,北京八一學校四年級學生李昊達屏息觀看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全過程。隨著飛船進入預定軌道,他開始了無盡遐想——

  “將來某一天,我會(hui) 搭乘神舟飛船,走進天宮空間站,像楊利偉(wei) 叔叔、景海鵬叔叔、朱楊柱叔叔、桂海潮叔叔一樣,穿越神秘莫測的浩瀚宇宙,俯瞰陽光之下的山川河流,徜徉黑夜之中的璀璨燈火,在高空守望我們(men) 美麗(li) 的星球……”

  航天科技是北京八一學校的特色教育內(nei) 容。從(cong) 2016年開始,八一學校每周開設航天科技課程。2021年,八一學校航天少年科學院成立,以星、箭、站、器四個(ge) 航天實驗室為(wei) 載體(ti) ,開展航天科普課程及實驗研究,並引入航天專(zhuan) 家資源,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後備人才貫通式培養(yang) 方式,引領無數少年走進航天世界,探索科技奧秘。

  李昊達還記得,自己上小學的第一個(ge) 假期,老師布置了一項特別的航天學習(xi) 作業(ye) ,正是這次學習(xi) ,讓他對一望無際的宇宙充滿了好奇。如今,他已報名參加學校的航天少年科學院。“我的夢想是,像學長們(men) 一樣,發射我們(men) 自己的衛星;像那些航天戰線的叔叔阿姨一樣,為(wei) 人類的太空夢添磚加瓦;像桂海潮叔叔一樣,帶著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飛天圓夢’!”他說。

  奔赴星辰大海

  這次發射,人們(men) 認識了神舟十六號“博士航天員乘組”:不僅(jin) 有航天駕駛員,還有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zhuan) 家。

  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七年級學生王舒楊印象最深的,是戴著一副近視眼鏡、臉上洋溢著自信笑容的桂海潮叔叔。

  神五飛天,桂海潮讀高二,開始對天空有了向往;神七遨遊,桂海潮是大四的學生。“那時想都不敢想,十多年之後我能有機會(hui) 成為(wei) 航天員乘組中的一員。”電視上,是桂海潮接受采訪的話語。

  戴眼鏡的科學家桂海潮成為(wei) “天團新人”,這給了王舒楊和同學們(men) 無盡的想象空間。“我想成為(wei) 一名工程師,親(qin) 手設計、管理新一代更先進的空間站。也許我要為(wei) 此付出很多,但我相信,在我看到新的火箭衝(chong) 向雲(yun) 霄,全國人民為(wei) 發射成功而激動不已的時候,內(nei) 心的成就感會(hui) 抹平所有艱辛。”王舒楊憧憬著。

  自小住在航天大院裏,受到航天人的言傳(chuan) 身教,這讓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四年級學生尹嘉一對航天英雄非常崇拜。她夢想著,有一天也要勇敢地踏上太空旅程,去探索地球大氣層、軌道空間站,去月球、火星、金星,甚至還要飛出太陽係去尋找外星人……

  她還記得,5月30日放學回家,爸爸就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地告訴她:“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的三位叔叔已經抵達中國天宮空間站,和神舟十五號乘組太空‘會(hui) 師’了。”

  “這速度也太快了。”尹嘉一不禁感歎。

  爸爸說:“可不?咱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突飛猛進,從(cong) 發射到抵達空間站,隻需要6.5個(ge) 小時,差不多是坐了一趟從(cong) 北京到西安的高鐵。”

  尹嘉一知道,這些了不起的成就背後,離不開所有航天人的努力學習(xi) 和認真工作,也離不開堅持夢想、執著拚搏的精神。

  “要想成為(wei) 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首先得認真學習(xi) ,掌握豐(feng) 富的科學知識。還要堅持鍛煉,保持良好的體(ti) 能和強健的體(ti) 魄。爸爸說,還要有堅強的意誌,才能在遇到失重等惡劣的自然環境考驗時保持樂(le) 觀並克服困難。”尹嘉一認真地告訴記者。

  在浙江諸暨浬浦中學學生黃曼兒(er) 眼中,飛船發射的那抹光彩,如流星飛掠天際,卻留下了永恒的榮耀。從(cong) 小就對科學有著濃厚興(xing) 趣的她,曾多次參觀過科技館,閱讀過許多科普讀物。“我希望能成為(wei) 一名航天員,飛向太空、報效祖國。”

  很小的時候,北京八一學校高一學生譚昭如的筆記本上就留下了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叔叔的簽名。他依稀記得當天,景海鵬叔叔那個(ge) 極其標準的敬禮,和那雙仿佛有星河蕩漾的眼睛。

  就在那天晚上仰望夜空時,譚昭如突然感覺,“那曾經無盡又遙遠的星河掛在了自家屋簷下,離我如此近,簡直觸手可及”。

  這次發射,又一幕令譚昭如熱血沸騰:出征儀(yi) 式上,三位航天員身著宇航服緩慢而堅定地行走,仿佛漫步在月球,也如漫遊在太空。“當歡送人群唱起《歌唱祖國》時,我似乎已經看見了他們(men) 的征途,那星光閃爍的、紅旗飄揚的、凱歌高奏的征程。”他說。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wan) 裏。”在飛向太空的道路上,中國航天人的腳步越來越穩、越來越遠。而少年們(men) 已經挺身站起,在新的起跑線上,他們(men) 將帶著夢想,同赴星辰大海……

  (光明日報 記者 靳曉燕)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