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探索“媽媽崗”減輕生育負擔 專家建議改為“親子崗”
3年多以前,一則“媽媽崗”招聘,讓90後李芳重返職場。對於(yu) 這份為(wei) 財經類新聞做數據標注的工作,李芳最滿意其時間可以彈性安排,“不僅(jin) 周末可以陪孩子,平時請假也方便”。
除了李芳所在的陝西省榆林市清澗縣,為(wei) 母親(qin) 解憂的“媽媽崗”出現在我國多地。今年4月中旬,廣東(dong) 省人社廳推行“媽媽崗”就業(ye) 模式並向社會(hui) 公開征集意見。這份征求意見稿顯示,“媽媽崗”主要用於(yu) 吸納法定勞動年齡內(nei) 對12周歲以下兒(er) 童負有撫養(yang) 義(yi) 務的婦女就業(ye) ,是工作時間、管理模式相對靈活的就業(ye) 崗位。不久前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提出,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並將“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減輕家庭生育養(yang) 育教育負擔”等作為(wei) 重點議題。
“‘媽媽崗’的探索經驗能夠為(wei) 育齡夫婦尤其是女性的職育平衡提供操作路徑。”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所長張蕾日前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zhuan) 訪時說,設置“媽媽崗”要實現個(ge) 人與(yu) 用人單位的“雙贏”,才能實現可持續性效益的產(chan) 出。她認為(wei) ,以減輕生育、養(yang) 育和教育負擔為(wei) 目標的生育支持政策,需充分賦權有生育意願的夫婦及其家庭,“需要從(cong) 全生命周期的視角來構建一套完整的、相互支撐的政策支持框架”。
李芳注意到,早在去年7月,一些政策措施就已向“媽媽崗”傾(qing) 斜,包括就業(ye) 扶持、稅收減免、雇傭(yong) 雙方權益保護等。今年春天,一名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參加“媽媽崗”現場招聘會(hui) 的見聞。她說:“工廠、酒店、餐廳都有崗位,上午8點到下午4點半這個(ge) 上班時間太合適了。”
“當前‘媽媽崗’針對女性設置,具有崗位門檻較低、工作時間靈活、促進女性‘職育平衡’等優(you) 勢。”在張蕾看來,我國多地探索“媽媽崗”,對於(yu) 建立生育成本共擔機製有較大的現實意義(yi) 。但目前“媽媽崗”的崗位設置傾(qing) 向於(yu) 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相關(guan) 領域的基礎崗位,如普工、配送員、銷售員等,尚未覆蓋專(zhuan) 業(ye) 技術強和管理崗位的女性。上述征求意見稿也提到,鼓勵用人單位拿出部分專(zhuan) 業(ye) 技術和管理崗位用於(yu) “媽媽崗”設置。
張蕾補充說,當前“媽媽崗”的一些設置會(hui) 將父親(qin) 天然屏蔽在育兒(er) 責任人之外,“(這)加速了較高素質女性的人力資本折舊等”。她建議增加男性和女性共擔育兒(er) 職責的價(jia) 值認同,將“媽媽崗”改為(wei) “親(qin) 子崗”,對協同育兒(er) 的男性給予同等的就業(ye) 支持。
張蕾說,“親(qin) 子崗”應在能夠提前統籌規劃產(chan) 能、執行多種計薪形式的企業(ye) 先行試點,形成供需匹配、價(jia) 值創造最大化的穩定模式後再進行推廣,能盡可能減少資源浪費,實現政府財政與(yu) 用人單位投入產(chan) 出效益最大化。
實際上,作為(wei) 生育支持政策的一部分,推行“親(qin) 子崗”模式需要與(yu) 普惠性托育服務等公共服務模式相結合。在張蕾看來,生育支持政策不僅(jin) 僅(jin) 是針對女性個(ge) 體(ti) 的政策,也是針對所有家庭成員全生命周期發展的家庭政策,更是涉及減少貧困、增進兒(er) 童福祉、促進就業(ye) 、促進性別平等的社會(hui) 政策。
張蕾解釋說,從(cong) 個(ge) 體(ti) 層麵來講,親(qin) 子兩(liang) 代人生命周期重合階段為(wei) 生育、養(yang) 育、教育階段,因此,以減輕生育、養(yang) 育和教育負擔為(wei) 目標的生育支持政策,需充分賦權有生育意願的夫婦及其家庭。“既要能保證嬰幼兒(er) 的健康發育和成長,減輕育齡夫婦麵臨(lin) 的經濟壓力,緩解職育平衡的矛盾,同時還需要為(wei) 提供代際照料服務的老年人群提供支持”。
很多難點分布在覆蓋就業(ye) 、結婚、生育、育兒(er) 、教育以及養(yang) 老在內(nei) 的全生命周期之中。李芳體(ti) 會(hui) 過養(yang) 育兩(liang) 個(ge) 孩子時經曆的“分身乏術”,她說,缺少合適的托育服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自己回到職場。
“針對6個(ge) 月至3歲低齡幼兒(er) 的普及托育服務,難點在於(yu) 托育服務的可接受性、可及性、可支付性;針對孕產(chan) 婦及產(chan) 後1年內(nei) 的夫婦產(chan) 假與(yu) 陪產(chan) 假,難點在於(yu) 產(chan) 假製度的規範性和靈活性,以及規避產(chan) 假過長帶來的重返職場困難等風險。”張蕾還提到,降低家庭為(wei) 滿足嬰幼兒(er) 、少年兒(er) 童獲得安全、高質量成長所需養(yang) 育成本的難點,在於(yu) 市場監管和科學調控,降低教育成本的難點在於(yu) 分層按需教育體(ti) 係建設和教育投資的可支付性。
在張蕾看來,加快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要從(cong) 保障勞動力數量的可持續性上發力。這既需要因地製宜推進生育津貼、育兒(er) 假期等政策調整落實,加強托育機構建設,也需要推動生育保障性質轉向基於(yu) 家庭生育活動產(chan) 生的全民保障,“減輕育兒(er) 家庭經濟負擔,提升企業(ye) 落實生育保障製度的積極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yun)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