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聽,長三角奏響高質量發展協奏曲

發布時間:2023-06-09 11:17:00來源: 光明日報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調研報道】 

  編者按

  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的國家重大戰略。5年來,滬蘇浙皖攜手同行、優(you) 勢共享,在新時代區域協同發展的征途上譜寫(xie) 了璀璨篇章。從(cong) 打破行政壁壘,在更廣闊領域實現要素流通、協同共贏;到共享科技資源,為(wei)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搭建平台;再到在公共服務與(yu) 生態宜居上下功夫,讓家門口的“幸福圈”提質升級……一幅經濟要素活躍、創新潛力凸顯、更加宜居宜業(ye) 的長三角新圖景正徐徐鋪展。近期,本報“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調研組奔赴這方熱土,感受變遷之中的萬(wan) 千氣象、盎然生機。

  2023年,是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5周年。

  緊扣“一體(ti) 化”,共謀“高質量”,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在過去5年裏“規劃一盤棋、擘畫一張圖”,以通江達海之胸懷、奮楫揚帆之氣勢,共同奏響高質量發展協奏曲。

  製度先行 打造改革試驗田

  5年間,三省一市緊密攜手、協同發力,使長三角成為(wei) 全國經濟壓艙石、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

  一體(ti) 化發展,離不開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據介紹,三省一市建立以項目化推進一體(ti) 化的工作機製,滾動編製實施兩(liang) 輪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第一輪(2018—2020年)提出的320項具體(ti) 任務,除了兩(liang) 項因建設條件發生變化而調整之外,其餘(yu) 全部完成,實施成效超出預期;第二輪(2021—2023年)明確了217項具體(ti) 任務,也將於(yu) 今年年底收官。

  為(wei) 形成全社會(hui) 參與(yu) 的強大合力,“上下聯動、三級運作、統分結合、各負其責”的長三角區域合作機製建立並不斷完善。市場主體(ti) 、社會(hui) 組織、智庫和媒體(ti) 等紛紛響應國家戰略,長三角企業(ye) 家聯盟、研究型大學聯盟、重要產(chan) 業(ye) 鏈聯盟等合作載體(ti) 也應運而生。

  網越織越密、手越牽越緊。張江、臨(lin) 港、浦江、合肥、蘇州等5個(ge) 國家實驗室掛牌運行,機器人、新型電力裝備、節能與(yu) 新能源汽車等產(chan) 業(ye) 鏈不斷完善,協同創新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快構建;一體(ti) 化綜合交通網絡初步成型,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間基本實現了1~1.5小時快速通達,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持續提升……

  調研中,記者看到了一連串令人鼓舞的數字:示範區共推出製度創新成果112項,其中38項麵向全國複製推廣;聚集高能級主體(ti) 53家,示範區地區生產(chan) 總值年均增長7.4%,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年均增長10.9%,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增加30%……

  “未來,無限可能。”在位於(yu) 上海市青浦區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規劃展示館內(nei) 的一塊展板上,幾個(ge) 大字詮釋了人們(men) 對這片熱土的無限期待。

  技術攻關(guan) 邁開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新步伐

  如果說飛機發動機相當於(yu) 人體(ti) 的心髒,江蘇華鈦瑞翔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產(chan) 品——鈦鋁合金發動機葉片,就是心髒的瓣膜。

  華鈦瑞翔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廳內(nei) ,鈦鋁合金發動機葉片成品引人注目。“發動機葉片是飛機發動機中數量最多、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的核心零部件之一,耐高溫、耐疲勞、耐磨損等性能缺一不可。”華鈦瑞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榮華介紹,該產(chan) 品曆時10餘(yu) 年研發而成,不僅(jin) 能在650℃高溫下正常使用,還能減重50%以上,讓“小葉片”撐起“飛天”大夢想。

  “得益於(yu) 太倉(cang) 產(chan) 業(ye) 鏈式招商,大院大所、孵化器、生產(chan) 企業(ye) 和配套企業(ye) 集結在一起,不出產(chan) 業(ye) 園就能實現業(ye) 務對接。”劉榮華說。

  從(cong) 精密製造到航空服務,從(cong) 火箭總裝到衛星應用,太倉(cang) 已聚集航空航天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超100家,2022年產(chan) 值達120億(yi) 元。憑借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和壯大空天產(chan) 業(ye) 的“東(dong) 風”,“做航空,到太倉(cang) ”正成為(wei) 城市新風采。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期間,一款蘊藏多項“黑科技”的智能床火爆出圈,成為(wei) “中國智造”的一張亮麗(li) 名片。

  在位於(yu) 浙江嘉興(xing) 的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以下簡稱“長三院”),記者親(qin) 眼見到了這款神奇的智能床。“產(chan) 品將傳(chuan) 感技術、AI智能與(yu) 大數據算法有機結合,實現對人體(ti) 健康和睡眠的實時監測。”智能床生產(chan) 方、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輝說,即使是一根羽毛掉在床上也能被感知到。

  2016年,長三院智能裝備與(yu) 技術研究中心和嘉興(xing) 本土床具製造龍頭企業(ye) 麒盛科技共同組建數據服務有限公司,聯合開發智能傳(chuan) 感器技術。立足浙江、麵向長三角,長三院探索了一條“省校合作”的發展之路,累計建有研究所(中心)70餘(yu) 家,承擔科技項目1200餘(yu) 項,孵化培育科技企業(ye) 2700餘(yu) 家,引進培育海外高層次人才1000餘(yu) 人,並作為(wei) 創新載體(ti) 被寫(xie) 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

  人才薈萃,動能澎湃。長三角地區通過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ti)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長三角四大產(chan) 業(ye) 鏈聯盟,推動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協同共進。

  生態共治 繪就青山綠水秀美畫卷

  夏日,滬蘇交界處,元蕩湖碧波蕩漾,水岸上白鷺嬉戲、花草繁茂。一座慢行橋橫跨湖麵,將上海青浦和江蘇吳江牽在一起。

  “以前這裏沒有橋,附近都是荒地、魚塘,河道中間攔著圍欄區分地界,哪有風景可賞?”記者到來時,上海市民顧女士正和朋友們(men) 在元蕩慢行橋上拍照打卡。她感慨:“現在這裏環境變好了,很多水鳥都飛回來了。周末過來看水聽風、賞花觀鳥,蠻不錯的。”

  2020年起,上海市青浦區與(yu)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攜手實施元蕩生態岸線整治,致力於(yu) 跨域河湖水生態綜合治理和濱水景觀空間功能提升,讓百姓在一體(ti) 化進程中體(ti) 會(hui) 到幸福感、獲得感。

  生態築底,發展緊隨。5月24日上午,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核心項目“水鄉(xiang) 客廳·方廳水院”建設工地,第一根樁基在細雨中打下。

  同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水鄉(xiang) 客廳國土空間詳細規劃(2021—2035年)》正式發布,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跨省域的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為(wei) 水鄉(xiang) 客廳開發建設、用途管製和規劃許可提供法定依據。

  “水鄉(xiang) 客廳是長三角的‘綠心’,特點就是堅持生態綠色優(you) 先發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hui) 副主任張忠偉(wei) 介紹,水鄉(xiang) 客廳位於(yu) 滬蘇浙兩(liang) 省一市行政邊界交會(hui) 處,方廳水院是其核心功能場所,一院跨三地,計劃兩(liang) 年建成。

  “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年度二氧化碳近零排放,塑造慢行交通跨省域互聯、跨域人文交流、國際論壇與(yu) 會(hui) 展等核心功能,進一步提升區域互聯互通水平和功能品質,讓示範區百姓共享優(you) 質的跨域公共資源,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應雙提升。”張忠偉(wei) 對此滿懷信心。

  增進福祉 家門口的民生紅利不斷升級

  每逢周五,安徽蕪湖中車浦鎮阿爾斯通運輸係統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朱冬進都會(hui) 乘坐公司的“跨省班車”前往江蘇南京,陪生活在那裏的家人過周末。這種“雙向奔赴”模式,已經成為(wei) 朱冬進工作生活的常態。

  “從(cong) 南京南站到蕪湖站的高鐵僅(jin) 需37分鍾,再從(cong) 蕪湖站轉乘我們(men) 公司製造的單軌列車上班,可以說是無縫銜接。”朱冬進驕傲地說,長三角交通、社會(hui) 服務的一體(ti) 化發展增強了大家生活的便利性和幸福感。

  像朱冬進這樣跨省通勤的員工,他所在公司有近200名。如今,蕪湖已將軌道交通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全市十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之一重點打造,不斷匯聚軌道交通人才。

  在江蘇無錫,一份“長三角人”專(zhuan) 屬的就醫福利惠及民生。201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無錫分院正式落地太湖之濱,這裏不僅(jin) 有全國領先的診療設備,還有近500名上海專(zhuan) 家跨城接診……

  “每天都有專(zhuan) 家從(cong) 瑞金醫院來無錫分院坐診,無錫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滬上名醫的診療服務。”瑞金醫院無錫分院院長邵潔告訴記者,“專(zhuan) 家們(men) 已經習(xi) 慣了在上海、無錫兩(liang) 地打來回,平時也會(hui) 通過遠程互動平台遠程讀片、會(hui) 診、查房。”

  這是無錫醫療衛生事業(ye) 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的一個(ge) 縮影。“家門口的瑞金醫院”不僅(jin) 填補了無錫地區高端醫療的空白,也促進了錫滬兩(liang) 地優(you) 質醫療資源有效聯動。2019年5月,該項目被列為(wei) 長三角區域一體(ti) 化合作項目,並以此為(wei) 基礎打造長三角一體(ti) 化區域醫療示範中心。

  據悉,上海積極建設長三角三級專(zhuan) 科互聯網總醫院,平台已注冊(ce) 醫師928名,搭建會(hui) 診、影像、病理、教學、檢驗等五大遠程業(ye) 務中心,輻射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蘇吳江地區。

  為(wei) 推動公共服務共享共惠,長三角協同立法,推動長三角居民服務“一卡通”建設,在交通出行、旅遊觀光等方麵享受“同城待遇”。截至2022年底,蘇、浙、皖三省的社保卡可在全國327個(ge) 城市刷卡乘車;長三角區域內(nei) 603所圖書(shu) 館、367座博物館及747個(ge) 旅遊景區可憑卡遊玩。

  一幅規劃圖、一個(ge) 交通網、一張民生卡,正成為(wei) 百姓們(men) 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長三角,這片舉(ju) 世矚目的熱土上,正響徹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最強音……

  (本報記者 張雲(yun) 張青 郝澤華 王美瑩)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張雲(yun) 、張青、郝澤華、王美瑩、常河、李曉、方曲韻、王斯敏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