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獻的誌願者:盛典氣勢如虹,誌願初心似鑒
像“隱形人”推動彩車,像“螺絲(si) 釘”值守路口,像“小蜜蜂”來來去去導引
盛典氣勢如虹 誌願初心似鑒
每一場牽涉“國之大者”的重大活動背後,都有一群默默奉獻的誌願者。我們(men) 或許叫不出他們(men) 每個(ge) 人的名字,但我們(men) 知道,一場場重大活動的順利舉(ju) 辦,離不開他們(men) 每一個(ge) 人的心血與(yu) 付出。在201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和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活動中,誌願者們(men) 甘為(wei) 綠葉,默默服務於(yu) 每一個(ge) 崗位,保障了活動的精彩舉(ju) 辦。
最默默無聞誌願者
身彎如弓候指令 彩車之內(nei) “聽”慶典
國慶70周年群眾(zhong) 遊行中造型各異的彩車贏得了陣陣歡呼聲和掌聲。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在每輛彩車裏都有數十人,一旦彩車失去動力,他們(men) 就要人工推著走。他們(men) 要麵對長時間彎腰帶來的肌肉僵硬、身臨(lin) 其境但卻看不到歡慶場麵的那份遺憾,他們(men) 就是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1747名師生組成的應急推車誌願服務團隊。
“注意,彩車失去動力,準備推車!”話音剛落,坐在彩車內(nei) 部座椅上的18名公安大學誌願者立即跳下座位,站在屬於(yu) 自己的“小方格”中,上身傾(qing) 斜45°,嘴裏喊著“一二一”的口號,開始往前推車。他們(men) 手戴勞保手套,臉戴防尾氣麵罩,喊“1”的時候節奏統一落在左腳,喊“2”的時候落在右腳。有的人胳膊上暴出了青筋,有的人汗水流到了眼裏……
一輛約30噸重的彩車,在這群年輕誌願者的齊心協力下,緩緩移動了。正是師生們(men) 這樣日複一日的訓練,成為(wei) 了國慶彩車順利通過天安門廣場的堅強保障。彩車行駛的時候,他們(men) 坐在彩車底部,在彩車出現動力故障的時候立即應急推車。從(cong) 始至終,外邊的人看不到他們(men) ,他們(men) 也看不到外邊,他們(men) 就像“隱形人”一樣,隻能隔著彩車“聽”國慶當天的盛況。
即使隻能“聽”盛況,還要忍受艱苦的訓練環境,但公安大學的師生們(men) 沒有一個(ge) 人退縮。曾鑫是公安大學2017級的一名學生,他承擔了“綠水青山”彩車的應急推車任務。2019年9月15日晚,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第二次聯合演練剛剛結束,他就接到了家中親(qin) 人病重的消息,事發突然,他向老師請了五天短假後,匆忙踏上了回家路。第三次演練即將舉(ju) 行,有人勸說他先把家中事務處理好,但曾鑫還是在9月20日晚7點按照原定時間返校,繼續參加了第三次演練。“我們(men) 是一個(ge) 隊伍,一個(ge) 都不能少,不能因為(wei) 我個(ge) 人原因影響了整體(ti) 。”曾鑫說。
而另一組“備用車推車小隊”的17名同學則是後備力量,備用車“上場”的機會(hui) 隻有萬(wan) 分之一,甚至連“聽”的機會(hui) 都沒有。但即便是萬(wan) 分之一,備用車推車小隊的成員們(men) 也要和其他人一樣,付出百分之百的汗水和努力。其他彩車向前接受檢閱的時候,備用車選擇了逆行,“逆行是我們(men) 的使命,同樣光榮的使命。”
疏散和集結誌願者
奔波130公裏 服務禮賓車順利調度
國慶70周年當日,除了在場內(nei) 服務的誌願者,天安門廣場周邊還有4600餘(yu) 名誌願者,專(zhuan) 門服務於(yu) 外圍區域。雖然名字叫外圍保障誌願者,但工作卻無限接近慶祝大會(hui) 的“核心”,是保障10萬(wan) 群遊隊伍順利集結和疏散的最關(guan) 鍵的一個(ge) 環節。
當天,包含著21輛禮賓車的致敬方陣備受矚目。而服務於(yu) 禮賓車的誌願者崗位也屬於(yu) 外圍保障,其中的群遊彩車指揮誌願服務崗位又細分出禮賓車調度指揮崗位,在這個(ge) 崗位工作的是24名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學生。
他們(men) 每次演練都要在工體(ti) 集結,之後集體(ti) 到北京國際飯店以及宣武門內(nei) 大街和長安街交界處兩(liang) 個(ge) 點位協助禮賓車調度工作。
誌願者在點位工作結束後,要隨禮賓車回到昌平,最後從(cong) 昌平再回到位於(yu) 房山良鄉(xiang) 的學校。從(cong) 工體(ti) ,到長安街,到昌平,再到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xiang) 校區,誌願者們(men) 要“在崗”奔波近130公裏的距離,可謂是服務距離最遠的誌願者。“我是這組誌願者的對接人,心裏總是牽掛著這些學生,一定要負責到底。”作為(wei) 群遊彩車指揮誌願服務誌願者的對接人、中醫藥大學團委老師張力,在每次彩排結束後,都會(hui) 安排學校的車輛到集合點接同學們(men) 返校。
誌願者們(men) 因為(wei) 彩排紀律要求都沒有攜帶任何通信工具,基本上都是“失聯”的狀態。張力老師每次都會(hui) 等學生們(men) 到校報平安後,才能踏實休息。這一等基本上就是24小時,因為(wei) 每次演練,這個(ge) 崗位的誌願者都是當天早上8點集結,次日清晨5點鍾才能撤離,回到良鄉(xiang) 學校最快也得早上8點鍾。
“管人”最多誌願者
集結疏散10萬(wan) 人 複雜路口“一路一策”
國慶70周年盛大閱兵式後就是群眾(zhong) 遊行,約10萬(wan) 名群眾(zhong) 、70組彩車組成36個(ge) 方陣和3個(ge) 情境式方陣行進,沿長安街由東(dong) 向西通過天安門核心區。在短時間內(nei) 把如此多的人員、車輛從(cong) 北京的四麵八方集結起來,送到長安街上;遊行結束後再迅速把他們(men) 疏散出中心城區,送回各自的學校、單位和家——承擔這個(ge) 艱巨任務的,就是慶祝大會(hui) 服務保障和群眾(zhong) 遊行指揮部集散交通部的誌願者們(men) 。為(wei) 了完成如此“大場麵”任務,他們(men) 靠大腦來設計和修改整體(ti) 方案,靠雙腳一次次踏勘每一條集結和疏散路線,靠雙手在長安街上測繪並劃下每一條標識線。
第一步就是踏勘。從(cong) 遠端到近端的每個(ge) 可能的集結點、彩車可能行進的每條路線,集散交通部的誌願者們(men) 全部親(qin) 自走了若幹遍,這才心裏有了數,在2019年7月上旬拿出了初步方案,內(nei) 容涉及彩車、遊行群眾(zhong) 、天安門廣場、交通運輸、誌願者等。方案以12個(ge) 綜合大表的形式呈現,每一個(ge) 群眾(zhong) 方陣、每一組彩車,都注明了人數、聯係人、方位、長安街南北、遠端集結點位置、遠端安檢時間、出發時間、行車路線、在途時長、落客臨(lin) 場安檢時間、臨(lin) 場安檢完畢集結報到時間、下車點位置、落客車輛數和車型……所有的時間都精確到秒,所有位置都精確到“第幾號路燈杆”或“某地鐵站B出口往北第幾棵樹”。即便如此,方案在五次演練後每次都要大改一次,平時的小改更是無數。
在複雜、重要的路口,誌願者們(men) 還設計了專(zhuan) 門方案。以“西單路口調姿”為(wei) 例,部隊完成閱兵後到達這裏,要先收起部分大型裝備,再向複興(xing) 門內(nei) 大街疏散,稱為(wei) “調姿”。部隊根據經驗表示在這裏收起大型無人機的翅膀需要一小時。這給集散交通部提出了一個(ge) 難題,因為(wei) 後麵還有10萬(wan) 群眾(zhong) 和70組彩車需要疏散,很難在路口等一個(ge) 小時,於(yu) 是與(yu) 部隊商量,部隊馬上同意將“調姿”改在另一個(ge) 路口進行。
集散交通部的龍城被戲稱為(wei) “劃線專(zhuan) 家”,他的任務之一是給36個(ge) 群眾(zhong) 方陣確定在長安街上的位置,具體(ti) 到方陣在長安街南、北兩(liang) 側(ce) 隊頭和隊尾的位置,誤差不能超過10厘米。他和同伴請專(zhuan) 業(ye) 測繪人員在天安門找出基準原點,然後用專(zhuan) 業(ye) 設備確定每個(ge) 方陣的點位,才能開始劃線。為(wei) 了不影響正常交通,這些工作都隻能在夜間11點到淩晨5點之間進行,所以經常掛著黑眼圈。
距離天安門最近誌願者
近距離感受盛況 國際歌響起熱淚盈眶
報名之初,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張洪榛沒想到自己能成為(wei) 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的一名誌願者,更沒想到,他會(hui) 成為(wei) 距離天安門城樓最近的誌願者。
2021年5月,經過多輪篩選,張洪榛入選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誌願保障團隊,和北科大的老師同學一起參加了多次彩排。張洪榛告訴記者,最開始幾次彩排並沒有確定崗位,他與(yu) 其他誌願者一起進行了多次通用技能培訓,直到大會(hui) 前一周左右,他才被確定為(wei) 東(dong) 紅觀禮1號台服務保障誌願者,而這是距離天安門城樓最近的觀禮位置。
“得知被分到這裏,我特別激動,一方麵是因為(wei) 被信任,另一方麵也很珍惜這個(ge) 機會(hui) ,能夠近距離見證我們(men) 偉(wei) 大黨(dang) 的百年華誕,這輩子隻有這一次。”張洪榛說。當天在東(dong) 紅觀禮1號台,他主要負責核查入場券、引導就座、清潔整理等工作。
因為(wei) 距離近,張洪榛能夠清楚地看到慶祝大會(hui) 莊嚴(yan) 雄偉(wei) 的現場,而令他最難忘的就是大會(hui) 結束時雄壯的國際歌。“我以前也多次聽過國際歌,但這一次在現場和數萬(wan) 人一起聆聽,聽得時候熱淚盈眶。一是自己參與(yu) 到這樣一場盛會(hui) 中,圓滿完成了任務。二是在聽歌的時候想到無數革命誌士曆經考驗,為(wei) 黨(dang) 奪取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勝利。”張洪榛說,大會(hui) 結束至今已有近兩(liang) 年時間,他還會(hui) 時不時找出當時的錄像,尤其是到放國際歌那段,聽到仍會(hui) 激動落淚。
誌願服務不僅(jin) 在於(yu) 重大活動的參與(yu) ,更在於(yu) 細微處的堅持。本科期間,張洪榛所在的北京科技大學經管學院麵向北京兒(er) 童醫院腫瘤患兒(er) 進行誌願服務,張洪榛和同學們(men) 一起,為(wei) 患兒(er) 做心理安撫、分享有趣的小故事,至今堅持了5年時間。張洪榛和同學們(men) 前後陪伴了200多位患兒(er) ,讓孩子們(men) 能夠勇敢地麵對治療。
張洪榛表示,無論是建黨(dang) 百年這樣的重大活動還是服務腫瘤患兒(er) 的日常活動,都需要誌願者無私的奉獻和堅韌的付出。對誌願者而言,誌願服務工作不分大小、也不論功利,重要的是在幫助他人中磨礪心性、更多元地去理解社會(hui) ,並進而強化對自我的塑造,讓自己成為(wei) 一個(ge) 更健全的人。
最具創意誌願者
為(wei) 記牢指揮動作 把要領畫成卡通形象
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現場,7萬(wan) 餘(yu) 名觀眾(zhong) 呈“紅船”狀依次坐開,氣氛熱烈、秩序井然,鼓掌、起身、坐下、摘帽等細節,幾乎整齊劃一,這都離不開看台區誌願者的引導和協助。
“引導觀眾(zhong) 摘下帽子。”作為(wei) 看台青一區四台的誌願者,在聽到耳機裏傳(chuan) 來的指令後,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園藝學院果樹學專(zhuan) 業(ye) 2022級碩士研究生蓋時霖和其他誌願者一起雙手高高舉(ju) 起,摘下帽子,再放在胸前,示意觀眾(zhong) 們(men) 一同摘帽。
雖隻是短短幾個(ge) 字的指令,誌願者們(men) 也需要分成幾個(ge) 不同的動作,第一時間、準確無誤地分步做出。訓練初期,牢記十餘(yu) 個(ge) 指揮動作成為(wei) 誌願者們(men) 共同的難題。為(wei) 了盡快記住指揮動作,蓋時霖想到了一個(ge) “妙招”,就是把動作要領畫成卡通形象,吃飯時瞧一瞧,休息時看一看,沒想到收效顯著,並很快在誌願者之間流傳(chuan) 。後來一到集合演練,大家手裏總拿著五花八門的“動畫書(shu) ”。
“我永遠不會(hui) 忘記那一天,我站在金色的晨光裏,舉(ju) 著看台引導牌,望著天安門城樓被朝陽鍍上一層金紅色,內(nei) 心無比激動,無比自豪。”回憶起當時的場景,蓋時霖記憶猶新。慶祝大會(hui) 當天,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現場觀眾(zhong) 沒有一個(ge) 人說話,也沒有騷動,大家都安靜地跟隨誌願者的指令穿好了雨衣,“不管天氣怎麽(me) 變化,誌願者們(men) 都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蓋時霖第一次成為(wei) 誌願者是在2012年,他的家鄉(xiang) 山東(dong) 海陽承辦了第三屆亞(ya) 洲沙灘運動會(hui) ,那時隻有13歲的他,第一次穿上誌願者服,在滾燙的沙灘上跟著誌願者哥哥姐姐們(men) 跑東(dong) 跑西。如今,他也成為(wei) 了別人眼中的哥哥姐姐。2019年,蓋時霖還參加了國慶70周年鄉(xiang) 村振興(xing) 群眾(zhong) 遊行方陣,在金色的“麥浪”中走過天安門廣場。年齡在變,地域在變,但他的誌願熱情始終沒有變。
距離現場最遠誌願者
不在“光”裏的英雄 遠端引導為(wei) 盛會(hui) 護航
除了場內(nei) 誌願者,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還有不少誌願者在遠端地鐵站引導觀演人員、維護秩序。同樣的艱苦訓練,但他們(men) 卻無法親(qin) 臨(lin) 莊嚴(yan) 而熱烈的現場,隻能觀看回放感受盛況。但不在“光”裏的他們(men) ,同樣為(wei) 慶祝大會(hui) 默默付出和堅守。
經過前期的培訓、踩點、預演,慶祝大會(hui) 前一天晚上11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yu) 環境學院博士生劉璐和其他誌願者一起從(cong) 學校出發。“在大巴上我閉上眼卻完全睡不著,想到要在最快時間內(nei) 安全有序完成近萬(wan) 人的換乘,既緊張又興(xing) 奮,於(yu) 是在腦海裏一遍遍重複著流程和點位。”劉璐回憶說,下了車大家便立刻進入狀態,有序地進行準備工作。
“第一批觀禮人員大巴已經落客。”淩晨1點,幾輛大巴車相繼抵達地鐵站,如何在最快的速度下保證人員落客後能安全流暢地通過安檢進入廣場集結,同時不造成交通擁堵,成為(wei) 對誌願者們(men) 最大的考驗。
“我們(men) 預演過很多次,也多次調整過方案。但預演時沒有觀禮人員進入,真的去引導上千人還是有壓力的。”劉璐介紹,在初步判定人數後,誌願者們(men) 迅速調整方案,在廣場入口排成兩(liang) 排形成通道,並在一隊觀禮人員進入時迅速指引方向,讓人流能更加迅速流暢地通過安檢。
其間,誌願者們(men) 全程站立,並且需要不停走動和觀禮人員大聲交流。過程中,大家沒時間喝水、上衛生間,到後麵嗓子都啞了,但最大的難點還是要克服體(ti) 能的限製。
隨著一批批群眾(zhong) 通過安檢進入廣場等候地鐵,誌願者們(men) 始終舉(ju) 著集結牌站在人群中。後來,很多先到達的觀禮人員也效仿誌願者口口相傳(chuan) ,互相指引。“一時間,我仿佛感覺在場的每位觀禮人員都是誌願者。還有叔叔阿姨會(hui) 熱心地關(guan) 心我們(men) 是哪個(ge) 學校的,說牌子舉(ju) 累了可以放下來歇會(hui) 兒(er) ,讓我心裏暖暖的,同時更加充滿幹勁”。
隨著一趟趟地鐵載著觀禮人員離開,廣場上的人越來越少,天也不知不覺亮了,誌願者們(men) 圓滿地完成了這次遠端集結任務。返回學校的路上,大家都很興(xing) 奮,回到學校又觀看了慶祝大會(hui) 現場的盛況。徹夜服務的疲憊,在看到七萬(wan) 人在天安門廣場整齊地揮舞著紅旗的瞬間煙消雲(yun) 散了。
“我堅信‘誰說站在光裏的才是英雄’,我願意做默默無聞的螺絲(si) 釘繼續為(wei) 黨(dang) 和國家的建設奉獻我的青春,做好時代的‘答卷人’!”劉璐說道。
記者手記
享受“愉快”的誌願者
201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和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活動,那盛典如虹的場景,那氣壯山河的豪情讓人經久難忘;在這背後,誌願者們(men) 的服務更讓人嘖嘖稱讚,從(cong) 他們(men) 堅守初心的服務中,我們(men) 看到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精神。
兩(liang) 場盛典活動,對於(yu) 廣大誌願者而言,服務方麵最大的“難點”當數集結、疏散數十萬(wan) 人的觀禮者和遊行群眾(zhong) 。為(wei) 了確保人流疏解到位,誌願者們(men) 一遍遍修改整體(ti) 方案,一次次踏勘每一條路線,在長安街劃下一條條標識線。他們(men) 有體(ti) 力,更有智慧;他們(men) 有耐心,更有初心。
不厭其細、不厭其小的工作還體(ti) 現在整齊劃一的引導服務上。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現場,7萬(wan) 餘(yu) 名觀眾(zhong) 呈“紅船”狀依次坐開,鼓掌、起身、坐下、摘帽等細節之所以齊整有序,這正是得益於(yu) 看台區誌願者們(men) 精心的設計,反複的操練和引導。
誌願者們(men) 還在奉獻中感受到了美好。“我永遠不會(hui) 忘記那一天,我站在金色的晨光裏,舉(ju) 著看台引導牌,望著天安門城樓被朝陽鍍上一層金紅色,內(nei) 心無比激動,無比自豪。”一位誌願者回憶起為(wei) 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活動提供誌願服務時,他的心中永遠定格了那份莊嚴(yan) 的美。
高爾基在《給兒(er) 子的一封信》中,曾精辟分析了為(wei) 什麽(me) 世界上“給”永遠比“拿”愉快。因為(wei) “自己一生留給別人的都是美麗(li) 的東(dong) 西”“你會(hui) 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而我們(men) 的誌願者們(men) ,無疑正在享受著這份“愉快”。
文/張月朦 葉婉 雷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