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代餐食品質量良莠不齊 專家建議出台國家標準

發布時間:2023-06-13 11:11:00來源: 法治日報

  代餐食品質量良莠不齊

  專(zhuan) 家建議 出台國家標準為(wei) 生產(chan) 監管提供準繩

  □ 本報記者  趙晨熙

  近年來,隨著健康飲食、減脂瘦身等觀念日益深入人心,以低熱量、低脂、飽腹感強等為(wei) 標簽的代餐食品日漸火熱。大量商家打著健康瘦身等旗號,推出五花八門的代餐食品。

  然而,在火爆市場下,代餐食品營養(yang) 不均衡、添加違禁成分、虛假誇大宣傳(chuan) 等亂(luan) 象也屢屢發生。

  “食品安全直接關(guan) 係到消費者的身體(ti) 健康,不能任由商家販賣焦慮,進行自我宣傳(chuan) 。”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代餐市場魚龍混雜的現狀與(yu) 缺乏相關(guan) 國家標準不無關(guan) 聯,建議盡快出台國家強製標準,強化監管,規範代餐食品市場,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代餐食品難滿足個(ge) 性需求

  家住北京市豐(feng) 台區的劉曉慧最近頻繁出現眼前發黑、注意力不集中、頭暈等問題,在去醫院檢查後,被告知存在營養(yang) 不良等問題,醫生要求她多吃蔬菜並食用適量米飯、麵條等碳水食物。

  “我喝的這款代餐奶昔幾乎各大社交平台都在推,不僅(jin) 高蛋白、高纖維,還含有益生菌和膠原蛋白,怎麽(me) 會(hui) 營養(yang) 不良呢?”為(wei) 達到體(ti) 重“下百”目標,劉曉慧近一個(ge) 月一直堅持用代餐奶昔替代一日三餐。盡管對自己選擇的這款產(chan) 品信心滿滿,但考慮到身體(ti) 已經亮了紅燈,她還是遵照醫囑恢複了正常飲食。

  記者在電商平台搜索“代餐”,出現包括代餐粉、代餐棒、代餐餅幹、代餐奶昔、代餐雜糧等各類代餐食品,且大多銷量火爆。這些食品宣稱含多種營養(yang) 物質,具有高蛋白、低熱量、易飽腹等特點,通過代替正餐來控製熱量攝入,與(yu) 人體(ti) 代謝所需要的熱量形成缺口,從(cong) 而達到身材管理需求。

  “代餐食品配方難以實現個(ge) 體(ti) 化,長期服用容易出現營養(yang) 不良、免疫力低下等身體(ti) 問題。”營養(yang) 搭配師賈任傑告訴記者,由於(yu) 個(ge) 人體(ti) 質不同,需要攝入的營養(yang) 量及營養(yang) 元素也有差異,而當前市麵上銷售的各類代餐食品大多營養(yang) 配比單一。比如,很多代餐食品都宣稱富含高蛋白,但對於(yu) 本身蛋白質並不缺乏的人來說,長期食用有可能造成蛋白質攝入量超過身體(ti) 需要,導致腎髒等內(nei) 髒負擔加重,引發其他疾病。

  “代餐食品僅(jin) 僅(jin) 是單方麵控製能量攝入,有人食用代餐食品,看似短期達到減肥瘦身效果,實際上隻是變相的節食減肥。”在賈任傑看來,代餐食品並非不能食用,但僅(jin) 可用於(yu) 偶爾代替正餐或作為(wei) 正餐後充饑的額外補充,當前很多商家宣稱的可完全代替全日膳食等口號,不僅(jin) 是對消費者的誤導,也會(hui) 間接對消費者身體(ti) 健康產(chan) 生危害。

  商家誇大宣傳(chuan) 涉嫌違法

  為(wei) 驗證代餐食品是否真的營養(yang) 科學,廣東(dong) 省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hui) 曾選擇10款中外知名代餐產(chan) 品,對它們(men) 的安全、營養(yang) 、功效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10款代餐產(chan) 品中有4款標注的營養(yang) 指標與(yu) 實際檢測值不符,比如,外包裝上脂肪標稱0g/100g,但實際卻檢出1.62g/100g。此外,大部分品牌樣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能量或營養(yang) 素偏低的情況。

  相比營養(yang) 不均衡,添加違規有害成分更會(hui) 給消費者健康帶來嚴(yan) 重損害。

  此前,曾有媒體(ti) 報道浙江一名女大學生食用通過微商購買(mai) 的代餐粉和代餐餅幹,半個(ge) 月後出現腹脹等不適,後醫院確診為(wei) 肝小靜脈閉塞,最終不得不進行肝移植手術。

  福建省廈門市政協副主席國桂榮多年來一直關(guan) 注代餐市場發展,她發現當前不少通過社交平台營銷的代餐產(chan) 品出自小作坊,有的代餐食品雖標榜營養(yang) ,卻隻是普通碳水化合物;有的代餐食品主打“0蔗糖”,卻被曝光使用多種代糖;甚至有商家將違規添加的鹽酸西布曲明、酚酞、利尿劑等導致腹瀉、脫水的藥品,包裝成所謂的“先進技術”,消費者食用後可能會(hui) 出現不良反應。此外,網絡直播帶貨等營銷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代餐產(chan) 業(ye) 在過於(yu) 逐利情況下產(chan) 生多重問題。

  “服用代餐讓你節後不超‘膘’”“體(ti) 重增了,讓代餐粉‘接管’一日三餐”……打開電商平台售賣的各品牌代餐產(chan) 品頁麵,大多明示或暗示其具有減肥效果,給消費者建立一種不運動、不挨餓,吃代餐就能減肥瘦身的固有印象。

  “這類宣傳(chuan) 過度放大了代餐食品的身材管理功效,涉嫌誘導消費者。”在陳音江看來,當前並無任何研究成果能表明食用某種代餐食品能達到有效減脂瘦身功效,但部分商家極力宣稱其瘦身效果,甚至可以完全替代正常飲食。這種誇大宣傳(chuan) 涉嫌違反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構成虛假廣告、虛假宣傳(chuan) 。

  陳音江提醒,代餐食品首先要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確保無毒無害,不能添加違禁成分;商家也應盡到必要安全提示,要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代餐食物不能長期食用等。

  當前,代餐食品主要通過線上渠道售賣,陳音江指出,必須加大網絡食品銷售監管,將代餐食品納入網絡食品監管體(ti) 係,平台要嚴(yan) 把準入關(guan) ,審核商家和產(chan) 品信息,社交平台也應嚴(yan) 格管控售賣代餐食品等行為(wei) ,強化日常監測,一旦發現問題或有網友舉(ju) 報,應配合相關(guan) 部門調查,並采取封號等必要手段。

  缺乏強製標準導致野蠻生長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邊是代餐食品做得風生水起,一邊卻是這一領域目前仍未有相關(guan) 強製標準。

  2020年1月1日起,由中國營養(yang) 學會(hui) 出台的代餐食品團體(ti) 標準(T/CNSS002-2019)實施,其中明確列出代餐食品所需營養(yang) 元素,並進行了定量規範。但專(zhuan) 家表示,該標準並不具有強製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內(nei) 代餐市場野蠻生長,質量良莠不齊。

  “應盡快出台強製性代餐食品國家標準,從(cong) 源頭把好質量關(guan) 。”國桂榮建議,國家標準要參照中國成人每餐攝入的營養(yang) 標準進行製定,對必需營養(yang) 素,如蛋白質、能量、脂肪、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種類和總量等有明確要求,同時應強製要求代餐食品加工企業(ye) 在明確標注各營養(yang) 成分、含量。

  “出台代餐食品強製性國家標準,能夠為(wei) 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和政府監管執法提供法律準繩。”陳音江補充指出,應進一步強化代餐食品監管,進行專(zhuan) 項抽檢,特別是通過網絡渠道銷售的代餐食品,要對產(chan) 品質量和虛假宣傳(chuan) 等問題雙管齊下,對涉嫌虛假宣傳(chuan) 、非法添加的不法商家要加大懲治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此外,要不斷加大健康知識普及力度,引導消費者理性購買(mai) 代餐食品,科學瘦身。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