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高考成績設“隱藏款”是在給“狀元熱”降溫

發布時間:2023-06-28 10:22:00來源: 工人日報

  胡欣紅

  《工人日報》(2023年06月28日 05版)

  據光明網6月27日報道,近日,一段高考查分的視頻引發熱議。視頻顯示,在安徽合肥一所高中,學生查分時成績被屏蔽,全場老師瞬間沸騰歡呼。現場老師表示,這意味著該同學成績應該是進入了全省前幾十名。

  金榜題名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考出高分更是人生的高光時刻,值得好好慶賀,親(qin) 朋好友之間分享一下內(nei) 心的喜悅之情,也無可厚非,但有些商家和學校的操作已然讓類似慶祝變了味兒(er) ,比如,借機炒作獲取流量,借學生成績吸引生源等。

  學生的成績當然是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但絕不是唯一標準。不少老師常常感慨,好學生往往不是教出來的。這樣說並不是否認學校和老師的作用,而是提醒學校和老師對學生成績的取得有更理性、正確的認知。

  學生能考出高分,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把功勞簡單歸結於(yu) 某一方既不科學也不客觀。不僅(jin) 如此,如果把學生考高分簡單等同於(yu) 學校教學質量高,還可能助長唯升學率的不良傾(qing) 向,讓應試之風愈演愈烈,如此不僅(jin) 可能破壞教育生態,而且不利於(yu) 學生健康成長。

  為(wei) 此,近年來,各地教育部門一再強調嚴(yan) 禁宣傳(chuan) “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等。今年年初,教育部印發的《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加強高考成績信息管理,除教育部規定的特定事項外,隻能將考生的高考成績信息提供給考生本人及有關(guan) 投檔高校”“嚴(yan) 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宣傳(chuan) 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喜報’‘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

  隻是三令五申之下,炒作“高考狀元”和“高分考生”的情況仍不時出現,個(ge) 別地方更可謂“煞費苦心”——去年,某地曾冒出一則當地一學校芒果樹收成特別好的通告,以“其中一隻重達696克的果王引發京城兩(liang) 大水果商前來搶購”,暗指該校有學生取得高分。一時之間,各地競相效仿,各種水果紛紛登場,令人啼笑皆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宣傳(chuan) 狀元和高分考生有深厚的民眾(zhong) 基礎,也有現實利益的考量,想要禁止確實挺難。如此現實語境下,屏蔽高分考生的做法無疑令人眼前一亮。2012年,廣東(dong) 首先祭出了屏蔽高分考生的“狠招”——高考成績位列全省前十名,將被查分係統技術屏蔽,考生自己也查不到。此後,廣東(dong) 進一步將之擴大到文理科前50名,雲(yun) 南、湖南、北京等地也相繼推行了類似做法。

  高考成績設置“隱藏款”,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找不到“狀元”了。被屏蔽的學生,人人都有可能是“狀元”。既然失去了聚焦的對象,自然也就無從(cong) 炒作了。這客觀上起到了釜底抽薪的效果。

  不過,類似的技術手段或許並不能徹底遏製有關(guan) 方麵對“狀元”和升學率的熱望。嚴(yan) 禁炒作“高考狀元”要想做到令行禁止,還需要從(cong) 更深層次的問題入手,在徹底轉變教育觀念和評價(jia) 機製等方麵下功夫。某種角度上,惟有回歸教育初心,才能從(cong) 源頭上解決(jue) 問題。

  近年來,有關(guan) 部門持續推進育人方式改革,發展素質教育,在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jia) 導向等方麵出台了諸多政策措施。期待隨著相關(guan) 改革的深入推進,“狀元熱”能夠實現更徹底的降溫。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