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除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土壤
□ 馮(feng) 海寧
近日,民政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聯合召開打擊整治非法社會(hui) 組織電視電話會(hui) 議,全麵動員部署各地各有關(guan) 部門迅速行動起來,以更有針對性、更加有力的舉(ju) 措,從(cong) 2023年6月中旬至12月中旬,開展為(wei) 期半年的打擊整治非法社會(hui) 組織專(zhuan) 項行動,全力防範化解社會(hui) 組織領域重大風險。
所謂非法社會(hui) 組織,是指未經民政部門登記擅自以社會(hui) 組織名義(yi) 開展活動,或者被撤銷登記後繼續以社會(hui) 組織名義(yi) 活動,以及在籌備期間開展籌備以外活動的組織。近年來,各地各有關(guan) 部門堅持日常監管與(yu) 專(zhuan) 項整治相結合,健全常態化打擊整治機製,對非法社會(hui) 組織形成有力懲治和震懾。但不容回避的事實是,非法社會(hui) 組織仍不時出現。
非法社會(hui) 組織之所以難以根除,原因主要是非法社會(hui) 組織的組織者十分狡猾,絞盡腦汁用各種方式讓人相信其“真實性”和“權威性”,或冠以“中國”“中華”“國家”等字樣,或以國家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的下屬機構等名義(yi) ,或用合法組織的外衣作掩護,或打著文化、慈善、健康、國學等旗號。由於(yu) 部分群眾(zhong) 甄別能力不強,或受利益等誘惑,容易掉進陷阱之中。
非法社會(hui) 組織的危害是顯而易見且多重的。比如有的非法社會(hui) 組織直接開展非法集資活動,損害人民群眾(zhong) 財產(chan) 安全;有的利用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名義(yi) ,從(cong) 事騙錢斂財等非法勾當,損害國家形象,侵害企業(ye) 和群眾(zhong) 利益;還有的打著某些名義(yi) 搬運文物,嚴(yan) 重損害公共利益和文物安全。因此,必須下大力氣打擊整治非法社會(hui) 組織,才能防範其對社會(hui) 帶來的各類風險和危害,才能最大限度守護國家、企業(ye) 和群眾(zhong) 的利益。
此次民政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聯合開展為(wei) 期半年的打擊整治非法社會(hui) 組織專(zhuan) 項行動,不管是從(cong) 認識問題層麵,還是整治時間、整治手段看,都展示了有關(guan) 方麵的堅定決(jue) 心,有望取得更多更大治理成效。首先,認識到位是精準治理的前提。目前,盡管對非法社會(hui) 組織“露頭就打”的局麵已初步形成,但一些長期存在的老問題和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相互交織,一些非法社會(hui) 組織變換手法開展活動。正是認識到非法社會(hui) 組織的情況更複雜、危害更大,因此,更需要有關(guan) 部門對各類非法社會(hui) 組織嚴(yan) 打嚴(yan) 懲,堅決(jue) 防止其反彈回潮、滋生蔓延。
其次,從(cong) 專(zhuan) 項行動的打擊整治手段看,可以說相當豐(feng) 富並且給力。比如要求做好信息收集研判、強化聯合整治舉(ju) 措、嚴(yan) 厲打擊違法活動、壓實各方責任、健全工作機製,這五種“組合拳”的設計和部署,既全麵又深入,有助於(yu) 進一步壓縮、遏製非法社會(hui) 組織的活動空間,形成強大打擊合力。
需要指出,與(yu) 合法登記的社會(hui) 組織相比,非法社會(hui) 組織飄忽不定、神出鬼沒,但非法社會(hui) 組織並非“不食人間煙火”,而是非常需要宣傳(chuan) 渠道、活動場所、資金來源、網絡營銷平台等資源和媒介。因此,在相關(guan) 部門采取組合方式整治的基礎上,也可以借助大數據等新技術,並積極發揮主要社交媒體(ti) 、網絡平台的作用,精準發現非法社會(hui) 組織,切斷其“營養(yang) ”來源,從(cong) 而進一步鏟除非法社會(hui) 組織滋生土壤。
非法社會(hui) 組織是社會(hui) 毒瘤,打擊整治非法社會(hui) 組織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堅持係統治理、綜合施策。期待各地各有關(guan) 方麵通過加強組織領導、運用法治思維、強化執法保障、做好宣傳(chuan) 輿論引導等方式,確保專(zhuan) 項行動發揮更顯著的“療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