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小道消息”不可信 高校招生錄取期間謹防受騙

發布時間:2023-07-05 15:20:00來源: 工人日報

  “小道消息”不可信 理性報考不迷信

  高校招生錄取期間謹防受騙

  本報記者 於(yu) 忠寧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即將開始。一些不法分子受經濟利益驅使,利用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散布虛假信息、販賣製造焦慮,針對誌願填報、招生錄取等環節實施詐騙,嚴(yan) 重擾亂(luan) 考試招生秩序。為(wei) 此,教育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結合近年來個(ge) 別地方出現的一些虛假詐騙情況,鄭重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通過官方渠道查詢、谘詢有關(guan) 信息,勿存僥(jiao) 幸心理、勿信不實信息,謹防上當受騙。

  “小道消息”不可信

  近年來,一些社會(hui) 機構和個(ge) 人通過網絡平台發布有關(guan) 涉考涉招信息,存在政策解讀不準確、信息提供不真實等問題,有的甚至通過假冒、仿冒高校和招生考試機構的官方網站、公眾(zhong) 賬號編造散布虛假信息,迷惑考生和家長,實施詐騙,嚴(yan) 重擾亂(luan) 考試招生秩序。

  為(wei) 此,教育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深入實施2023高考護航行動,開展“點亮權威考試招生機構官網標識”專(zhuan) 項行動,已協調有關(guan) 互聯網平台對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和高校的官方網站、微信公眾(zhong) 號等進行了權威標識,便於(yu) 廣大考生和家長識別,獲取正規的招生政策和服務信息。此外,每年具有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都會(hui) 在教育部官方網站發布。考生和家長可通過教育部官方網站“文獻”欄目下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查詢”進行查詢核實。廣大考生和家長在網上查詢高校招生信息時,須認準“官網”標識,謹防山寨賬號或網站騙局。

  警惕“天價(jia) 誌願輔導”陷阱

  近年來,每當高考成績發布後,一些社會(hui) 培訓機構和個(ge) 人“網紅”就通過“不浪費1分不浪費未來”“讓每1分都發揮價(jia) 值”等說法吸引流量,誇大誌願填報作用,製造販賣誌願填報焦慮,誘導考生及家長購買(mai) 高價(jia) 、天價(jia) 誌願填報谘詢服務。

  教育部提醒,有關(guan) 部門從(cong) 未發放過“高考誌願規劃師”這類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每年高考填報誌願前,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都會(hui) 發布當年高考成績統計情況、近年來各高校錄取情況和誌願填報參考材料,高校也會(hui) 介紹學校招生章程、招生辦法和往年錄取參考信息,並不存在所謂的“內(nei) 部信息”“內(nei) 部數據”。同時,在誌願填報期間,各地都建立了招生考試機構、高校、中學等多方麵誌願填報谘詢公共服務體(ti) 係,多渠道多方式提供誌願填報谘詢服務。

  考生和家長要結合自身情況,綜合考慮個(ge) 人誌向、興(xing) 趣愛好、特長優(you) 勢、生涯規劃等多種因素,著眼於(yu) 國家需要和社會(hui) 需求,科學選擇,自主填報。

  “特殊渠道”不存在

  高校招生錄取期間,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謊稱可以“走後門”“搞特殊”,通過“內(nei) 部指標”“機動計劃”“計劃外補招”“降分補錄”等說法實施詐騙。

  教育部提醒考生和家長,高校招生是嚴(yan) 格按照招生政策規定和學校招生章程等實行計算機遠程網上錄取,有嚴(yan) 格的工作流程和監督機製。高校招生計劃由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統一向社會(hui) 公布,不存在所謂的“內(nei) 部指標”。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計劃,會(hui) 通過公開征集誌願錄取,不存在所謂內(nei) 部降低分數“補錄”“補招”的情況。正規的招生錄取不會(hui) 產(chan) 生任何附加費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證金、錄取費、指標費的,一律不能相信。

  此外,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急於(yu) 上大學的心理,故意混淆普通高等學曆教育與(yu) 其他教育形式之間的區別,以自考助學班、網絡教育班、國際合作辦學等入學通知書(shu) 蒙騙考生及家長。部分辦學機構打著普通高等學曆教育的幌子,實際招收其他教育形式的學員。

  教育部提醒,普通高等學曆教育學生均須通過高考招錄。上述所謂的“錄取通知書(shu) ”不是普通高等學曆教育的錄取通知書(shu) ,“入學”後也不能進行普通高等學曆教育新生學籍電子注冊(ce) ,更拿不到普通高等學校學曆證書(shu) 。考生和家長要擦亮眼睛,認真辨別普通高等學曆教育與(yu) 其他教育形式,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xi) 進修方式。(工人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