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中國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億人 你的腰還好嗎?
26歲,我腰突手術了
25歲的最後一天,我從(cong) 醫院拿到了腰椎核磁共振檢查報告。醫生一臉嚴(yan) 肅地對我說:“要手術,或許還得打釘子。”看著診室裏拄著拐杖的中老年人,我感覺自己仿佛提早經曆了50年後的命運。
“25歲的身體(ti) 75歲的腰。”在花了幾天消化這個(ge) 殘酷事實後,我把自己的腰突就診經曆分享到了社交平台,意外獲得了很多年輕人感同身受的評論,甚至被拉入了一個(ge) 叫做“腰不突戰隊”的群聊。
群裏,疼痛是大家共通的感受。有人腰疼好幾年,擰老幹媽蓋子太用力就會(hui) 疼得“像無數根針紮入身體(ti) ”;有人屁股連著小腿外側(ce) 疼,早上走幾十米,腳底自發熱,“踩風火輪一樣”;也有人腿疼到不能站不能走,在床上躺平兩(liang) 個(ge) 月,等到第三個(ge) 月能走了,腳底出現了輕微電流感,“症狀仿佛開盲盒”。
除了疼,還有麻木。有人在群裏形容,腳麻就像蹲久了廁所突然站起;有人形容小腿“木木的”,好像凍僵了一樣。
我進群時還不到400人,沒過多久就近乎滿員。新的人不斷加入,焦急地在群裏詢問:“腰疼腿麻怎麽(me) 辦?”“請大家幫我看看我的核磁片子”“該保守還是手術?”“手術有作用嗎?”“北京哪家醫院按摩效果最好?”
群裏有不少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最小的隻有18歲。“我這麽(me) 年輕,失去了跑跳能力,實在是太痛苦了。”
“腰椎間盤突出症”(以下簡稱“腰突”),這個(ge) 小時候經常在廣告中看見的“中老年疾病”,如今出現在更多年輕人身上。據多家媒體(ti) 報道,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億(yi) 人,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占全國總人數的15.2%,發病率僅(jin) 次於(yu) 感冒。一項流行病學調查也發現,25-39歲之間的年輕人中,“腰突”檢出率高達13.93%,相當於(yu) 每7人中就有1人患上腰椎間盤突出,居各年齡段首位。
“一些年輕人事業(ye) 還沒突出,腰先突出了。”很不幸,26歲的我成為(wei) 了其中之一。
疼痛
腰疼是突然到來的。
去年12月的一個(ge) 早晨,我一個(ge) 鯉魚打挺從(cong) 床上坐起來,聽到身體(ti) 的某處傳(chuan) 來一聲彈響。在那之後,腰臀處的疼痛像鼻涕蟲一樣黏住了我,甩也甩不掉。洗澡時彎腰俯身,蹲下把髒衣服扔進洗衣機,我都會(hui) 忍不住“哎喲”叫出來,再忍著疼一點一點把自己挪成直立的狀態。
起初,我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以為(wei) 像過去一樣,過幾天就好了,照常工作生活,熬夜寫(xie) 稿。直到一個(ge) 月後,疼痛從(cong) 腰臀轉移到了腿上。
我的右腿開始劇痛。一次,我在河邊接聽工作電話,在寒風中徘徊了半小時。當我結束電話走去和朋友約飯的地點時,右腿的疼痛感開始加重。路程隻需花短短10分鍾,於(yu) 我卻仿佛長達一世紀。我拖著右腿走幾秒休息一會(hui) 兒(er) ,走到距離飯店100米的紅綠燈路口時,疼痛到達了頂峰,腳掌觸到地麵就有針紮似的麻疼感。那一刻,我甚至覺得我走不過這個(ge) 路口。
我去了醫院。如果說人的身體(ti) 是一台機器,脊柱則是這台機器最重要的支撐骨。它由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5個(ge) 部分組成,其中,腰椎有5節,承擔著最大的身體(ti) 重量,越靠下的節段承受的壓力越大。
醫生告訴我,腰椎間盤就像是一個(ge) 填充輪胎,外圈是堅固的纖維環,裏麵則填充著果凍質地的髓核。腰椎每兩(liang) 節之間都有一個(ge) “輪胎”,在減震的同時支撐身體(ti) 的所有扭曲運動。如果“輪胎”外圈磨損過多,中間的填充物會(hui) 遭到擠壓,發生形變。“輪胎”輕微鼓包叫做“膨出”或“突出”,“輪胎”破了填充物流出來,則叫做“脫出”。
我的腰椎間盤突出就發生在最靠下的腰5-骶1節段,也是較嚴(yan) 重的“脫出型、馬尾神經受壓”。脫出的髓核侵占了本屬於(yu) 脊神經的椎管空間,壓迫到控製肢體(ti) 的神經根,就會(hui) 引發劇烈疼痛。馬尾神經則是人體(ti) 中比較重要的神經,受到壓迫或損傷(shang) 後,嚴(yan) 重時會(hui) 導致下肢功能異常甚至大小便失禁。
醫生看著我無奈地歎了口氣:“要不是你的椎管先天比較寬,壓迫成這樣你可能已經疼得動不了了,甚至大小便異常。你這麽(me) 年輕,怎麽(me) 把腰搞成這樣?”
久坐
我從(cong) 小沒有練習(xi) 舞蹈,沒有受過外傷(shang) ,那段時間由於(yu) 新冠疫情,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坐在桌前。
“你坐的時間太久了。”醫生衝(chong) 我搖頭。
中華醫學會(hui) 疼痛學分會(hui) 脊柱源性疼痛學組在2020年發表的《腰椎間盤突出症診療中國疼痛專(zhuan) 家共識》顯示,除了腰骶先天異常、遺傳(chuan) 等特殊情況,體(ti) 力勞動、久坐久蹲、駕駛、體(ti) 育運動等造成的積累性損傷(shang) 是腰椎間盤突出發生的重要因素。
腰突不是一天形成的。人在平躺狀態下,脊柱承載體(ti) 重壓力約為(wei) 25%,站立時為(wei) 100%,坐著的時候壓力能達到150%,如果坐姿不端正,脊柱承壓會(hui) 達到250%。當腰椎長時間處於(yu) 過度負荷狀態,比如長時間保持坐或蹲的姿勢、坐姿和睡姿不對,“輪胎”一直被擠壓,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就會(hui) 加速,最終發展為(wei) 腰椎間盤突出症。
今年6月,一國際合作的研究團隊針對腰痛分析了1990年至2020年來自超過 204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全球疾病、傷(shang) 害和風險因素負擔研究(GBD)數據,數據顯示,2020年約有6.19億(yi) 例腰痛病例,與(yu) 1990年相比增長60.4%。其中,每10萬(wan) 人年齡標準化患病率最高的是中歐和東(dong) 歐等發達國家,亞(ya) 洲國家相對較低。近四分之一由腰痛引起的“傷(shang) 殘損失壽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被歸因於(yu) 職業(ye) 性疼痛,包括長時間坐著或站立。
“別人也久坐,怎麽(me) 就你這麽(me) 突出?”我似乎隻能把原因歸結於(yu) “自作自受”:平日不愛運動,在桌前一坐就是幾小時,還常常喜歡盤腿和翹二郎腿,時不時熬夜——這都是腰椎大忌。
過去的我從(cong) 沒覺得久坐會(hui) 帶來這麽(me) 大的影響。高中時代,從(cong) 早上7點坐到晚上10點是我的每日常態,每天最大的活動量是學校要求的20分鍾跑操。
病友馮(feng) 雪告訴我,她曾在高一的某天午睡後,突然起不來床,痛到完全無法走路。但那天下午還要數學月考,她在室友連拖帶拽的幫助下一點點挪到了教室。“那是我第一次感到腰突的可怕,癱瘓了一樣,完全走不了路,痛得撕心裂肺。”
工作後的運動量更是少得可憐。當代“打工人”一旦忙起來,很少有人能堅持每隔40分鍾挪一下屁股。更多人窩在工位上一待就是一整天,運動全靠上下班通勤和工作摸魚接水。下班後筋疲力盡隻想在沙發上“葛優(you) 癱”,健身房一周去不了一次。
據《中國疼痛醫學發展報告2020》,在2017年中國不同省份的年齡標準化腰痛患病率中,北京、香港、澳門占據前三位。《2022中國作息報告》顯示,25-45周歲的人,平均每周會(hui) 工作5.3天,平均每天需要工作8.6小時。漫長的工作時間圈定了人們(men) 的活動範圍。久坐成為(wei) 了腰椎間盤突出年輕化的重要原因。
在確診腰突前,我忘了我有多長時間沒運動,等到疼痛找上門,很多運動卻已經做不了了。
對抗
“能不能不手術?”我問醫生,情緒一度有些崩潰。
“你的情況太嚴(yan) 重了,如果保守3周沒有效果,建議盡快手術。”醫生說。
離開醫院後,我第一件事就是去附近的醫療器械店買(mai) 了個(ge) 護腰。當腰部被包裹起來的時候,內(nei) 心的恐懼和無助仿佛少了一些。我開始在淘寶搜索“腰突必備物品”:累計好評1萬(wan) +的床上護腰墊、月銷6000+的人體(ti) 工學椅、腰突必備的艾灸,還有各類舒緩理療按摩儀(yi) 。我蹲點搶了三甲醫院的專(zhuan) 家號,掛了中醫院的按摩理療科和針灸科。
躺在針灸科的病床上,我統計了下,這間治療室有6張病床,其中3張上躺著的是和我情況類似的年輕人。
我聽見隔壁簾子裏一個(ge) 小哥在和醫生抱怨,晚上下班回到家腰酸疼得厲害,感覺自己除了躺著什麽(me) 都做不了。但工作無法停下,他隻能每周掛醫院的針灸專(zhuan) 家號,每次紮完能輕鬆幾天,可維持不了多久。他已經來了3個(ge) 月,“再紮一個(ge) 月,沒效果就去手術”。
還有一個(ge) 16歲的小姑娘,爸爸領著她來,兩(liang) 人各自躺上了病床。爸爸對醫生說:“大夫你幫我看看我女兒(er) ,她最近腰疼得難受,月經也不規律。”
除了“腰不突戰隊”,我還加入了不同的“突友”群。一位才17歲的小姑娘,打羽毛球後“腿疼到不行”,去醫院檢查發現有多節膨出。醫生建議少久坐少跑跳,但高中生要高考,“怎麽(me) 可能不久坐?”
和我年齡相仿的馮(feng) 雪,腰突伴隨了她10年,期間急性期發作過兩(liang) 次,最近一次發作在研二畢業(ye) 求職季。那段時間她天天泡在圖書(shu) 館,帶著保溫杯和電腦寫(xie) 畢業(ye) 論文、準備秋招,一坐就是一整天。一天從(cong) 圖書(shu) 館出來看到一隻可愛的小狗,她剛開心地蹲下來,腰就閃了,熟悉的疼痛感又向她襲來。“我隻能一邊躺平,一邊焦慮自己能不能趕快好。大家都找到工作了,但我手裏一個(ge) offer都沒有。”
28歲的羅薇在加拿大生活,她和我一樣有腰5-骶1巨大突出,同時馬尾神經受壓。腰突第一次發作是在2021年。當時的她還誤以為(wei) 自己隻是把腰扭了,依舊每天從(cong) 事服務員工作,忍痛從(cong) 上午11點一直站到晚上10點 。“前兩(liang) 天腰痛到不能轉身不能彎腰,但我要上班,隻能硬著身子去了。”
後來,腰疼變成了腿疼,疼痛會(hui) 在雨雪天和生理期加重。回國後,羅薇希望家人帶自己去看看腿,“但他們(men) 覺得我是騙人的,讓我多運動,說我是因為(wei) 運動不夠才疼”。
擔心和焦慮變成了羅薇生活裏的常態,連噴嚏都不敢打。“我總擔心第二天就大小便失禁下肢癱瘓了,感覺自己變成了玻璃人。”家裏床比較軟,腰難受時,羅薇會(hui) 選擇睡在地上。坐久了,就會(hui) 在家裏繞著圈走,“像動物園裏有刻板行為(wei) 的動物一樣”。
除了身體(ti) 上的疼痛,還有旁人的不理解。“我看你好好的啊,怎麽(me) 坐這麽(me) 一會(hui) 兒(er) 就受不了?”“很多人都腰突,怎麽(me) 就你這麽(me) 邪乎?”“你奶奶腰疼幾十年了,她什麽(me) 都能幹,你為(wei) 什麽(me) 幹不了?”24歲的病友琪琪和我說,她媽媽不建議她做手術,很害怕要照顧一個(ge) 術後無法自理的“癱瘓”。“別人都是兒(er) 女陪著母親(qin) 去看病,而媽媽這麽(me) 大年紀卻要照顧我,我覺得自己很沒用。”
手術
我輾轉跑了三四家醫院,第一建議都是手術。
我不甘心,問一個(ge) 中醫正骨科醫生這種情況是否要手術,醫生開玩笑:“我是賣茄子的,這話你應該去問賣土豆的。”“你這麽(me) 大突出要想完全康複,概率大概是中彩票。”
中國康複醫學雜誌在2020年發表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康複治療”中國專(zhuan) 家共識》中指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預後較好,絕大多數經過康複治療可達到臨(lin) 床症狀的緩解及功能的改善,但可能複發。僅(jin) 10%-20%的患者需手術治療。
而我害怕的,就是我的馬尾神經受壓後可能會(hui) 出現的馬尾綜合征,下肢及會(hui) 陰部疼痛,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礙。
真正讓我決(jue) 定手術的,是麻木症狀的出現。躺平保守兩(liang) 周後,我的右腳腳趾突然喪(sang) 失了知覺,它已經感受不到疼了。同時,我的活動能力也在下降,過去能走1小時才感到不舒服,後麵去了趟700米外的麵包店,回程腰腿脹痛。
我選擇了椎間孔鏡微創手術,醫生通過7mm的手術切口,到達椎間盤突出位置,在管道和孔鏡的輔助下,進行椎間盤突出的切除,達到神經根減壓目的。在術前我被告知,複發率高達7%,在手術中不算低。但相比對神經損傷(shang) 的懼怕,微創手術更能讓我心安。
手術是全麻,經曆過局麻的病友告訴我,那是個(ge) 更“刻骨”銘心的體(ti) 驗。打開通道的過程如同神經被敲打,摘除髓核時,不小心觸碰到神經,刺痛感如同電擊。
在骨科住院病房裏,我幾乎是最年輕的一個(ge) 。辦手續時,旁邊一位68歲的奶奶拉著我:“姑娘,你媽媽剛剛好像扭著了,你要不要去看看。”我還在疑惑,轉頭一看剛剛和我聊天的阿姨一瘸一拐地走過來。我和奶奶亮了亮住院手環,“我也是來住院的病人。”
一項全球性研究表明,腰痛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大約85歲時觀察到峰值。腰痛會(hui) 嚴(yan) 重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對還在工作年齡的成年人影響較小。但康複科醫生和我說,他接觸到的腰突年輕人群正在逐漸增加,“年紀小的,突出反而更嚴(yan) 重”。
一個(ge) 24歲的“突友”和我說,她保守治療了7個(ge) 月,見證5位腰突的患者成功實現無症狀。“但他們(men) 都40多歲了,有充足的時間恢複。我周圍的95後,大家都沒有保守成功,反而更嚴(yan) 重了。”她也想做手術。
第一次躺著被推著去手術室時,在外麵等候的其他患者家屬看著我,我聽見他們(men) 議論,“這麽(me) 年輕就做手術”。
等我徹底從(cong) 麻醉中恢複意識,我的嗓子仿佛塞了兩(liang) 團棉花,這是氣管插管殘留的症狀。醫生說,手術很成功,清除得很幹淨。關(guan) 於(yu) 手術我毫無印象,隻記得在手術室外等待時,周圍有醫護人員來來去去,像極了電視劇裏的場景。兩(liang) 個(ge) 男醫生搭著肩膀走過去,一位護士從(cong) 我身邊走過喊了一句:“啊!今天天氣真好,好通透,適合晚上去爬山。”
從(cong) 二樓的大玻璃窗往外看,天空是很幹淨的藍色,幾棵高大的鬆樹被風吹得晃動,我也很想爬山。
共存
手術後並沒有我想象的“從(cong) 此解放,長舒一口氣”的放鬆感,擔心從(cong) “我會(hui) 不會(hui) 下肢癱瘓”轉移到“做這個(ge) 動作會(hui) 不會(hui) 複發”。
我繼續在社交媒體(ti) 上分享術後恢複進度。許多人在評論區回複我,有剛大學畢業(ye) 的女生和我症狀類似,糾結是否要手術,“遇上腰突,畢業(ye) 即失業(ye) ”。更多的是和我一樣做完手術的年輕人,大家分享自己“拆盲盒”般的術後症狀,突然的降溫或者大幅度動作,就容易讓腳底產(chan) 生像螞蟻爬著一樣的酸麻,腰部針刺般隱隱作痛。這些症狀總會(hui) 讓人害怕:最近康複訓練是不是過度了,是不是哪個(ge) 噴嚏打壞了,最後回到一個(ge) 始終存在的擔憂:我是不是要複發了?
手術後的症狀,我不敢告訴家裏人,怕他們(men) 擔心。症狀嚴(yan) 重時,我還會(hui) 懷疑手術的作用,是不是不做手術會(hui) 更好?但誰也不知道另一個(ge) 選項會(hui) 發生什麽(me) 。
接受“我再也回不到原本健康的狀態”,可能是未來要一直麵臨(lin) 的課題。
北醫三院的醫生對我說,腰椎微創術後的推薦休息時間是3個(ge) 月。第一個(ge) 月需要盡量臥床,6周後纖維環創口開始逐漸愈合,可以進行康複訓練,3個(ge) 月後可以逐漸恢複日常生活狀態。
但社會(hui) 對腰椎病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許多病友最多隻能請到一個(ge) 月的假。一個(ge) 在“大廠”工作的女孩術後休息了20天去上班,結果在複工兩(liang) 周後因為(wei) 一個(ge) 噴嚏複發,疼痛比術前更厲害。她很崩潰:“早知道不該這麽(me) 早上班,但我真的請不到更長時間假了。”
複工後,每坐一小時,腳底的麻木感會(hui) 明顯到你無法忽視,下班後腰腿有明顯的酸累感。術後劇烈疼痛沒有再找上門,已經是一大幸事。
我仿佛一個(ge) 表麵正常的“半殘疾患者”。行走自如,卻暫時難以下蹲,去商場要特地找無障礙廁所。
彎腰成為(wei) 一件艱難的事,比如,拿洗衣機裏的衣服時,我得先把一側(ce) 腿跪下,為(wei) 此,我買(mai) 了一根80厘米長的垃圾夾,它成為(wei) 了我的得力助手,讓我可以在不彎腰的情況下撿起掉落在地上的東(dong) 西。
但垃圾夾不在身邊時,事情就變得艱辛起來,讓人從(cong) “社恐”變為(wei) “社牛”。某次獨自去醫院拿藥,我的手機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在嚐試失敗後,我不得不攔住一個(ge) 女孩,“我剛做完手術沒法彎腰,可以麻煩你幫我撿一下手機嗎?”
有次在麥當勞,因為(wei) 取餐等待時間太長,腰部酸痛的我環顧四周,卻沒有空著的長椅,隻好詢問坐在我身邊的男生能否挪一挪,男生體(ti) 貼地讓出了一個(ge) 位置,我終於(yu) 得以躺下。
拎重物也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一個(ge) 腰突選擇保守治療的朋友和我開玩笑,說我們(men) 得的是“富貴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不知道的以為(wei) 我們(men) 有多嬌氣”。
對於(yu) 女性而言,未來麵臨(lin) 著更多考驗。妊娠是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危險因素,懷孕會(hui) 對腰椎造成很大壓力,育兒(er) 更是一個(ge) 不小的挑戰。一個(ge) 22歲做了微創手術的朋友一臉愁容地問我:“我還沒談過戀愛,未來結婚懷孕可怎麽(me) 辦呀?”
和腰椎健康相比,許多事情都要被迫往後靠。我已經近5個(ge) 月沒有去過電影院和劇場。長途旅行暫時也是一種奢望。和朋友出去玩,所有包含久坐、鑽洞、攀爬的項目都與(yu) 我無緣,吃火鍋坐一小時就要起來站一會(hui) 兒(er) 。
我把所有帶跟的鞋子都收了起來,日常隻穿方便穿脫的平底鞋和運動鞋。我在網上發現了一款可以翻轉的“番茄鍾”計時器,自帶久坐提醒功能,好評1萬(wan) +,但售價(jia) 190元。太貴了,我還是默默選擇了手機計時器。
我開始成為(wei) 腰椎相關(guan) 話題的“話嘮”,忍不住以自己為(wei) 反麵教材舉(ju) 例:千萬(wan) 不能久坐,不能蹺二郎腿,不能盤腿坐,要注意睡姿,用軟硬合適的床墊,一定要注意運動。
即將術後5個(ge) 月的我,暫時還沒能實現手術當天許下的爬山願望。我關(guan) 注了許多比我早做手術的博主,大家都回到了日常生活中,和腰突共存。其中有一個(ge) 19歲的妹妹在一年前做了手術,每日堅持更新。我看著她從(cong) 疼痛,到恢複日常生活,最後在300多天時,去看了她最愛的歌手的演唱會(hui) 。
“希望一年後的我也可以。”我又許下一個(ge) 新的願望。
餘(yu) 冰玥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