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建設智能化煤礦
近日,在位於(yu) 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市東(dong) 勝區的內(nei) 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塔拉壕煤礦井下3206工作麵,隨著采煤智能係統發出指令,綜采設備進入自動割煤、推溜、拉架、裝煤和運輸等生產(chan) 流程,整個(ge) 啟動過程用時不到1分鍾……在塔拉壕煤礦,類似的智慧化工作麵已逐漸取代傳(chuan) 統的采煤工藝,通過建設主煤流一體(ti) 化管控平台、AI核心平台、綜合管控平台等智能化子係統,采用“數據中台+管控平台”模式,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數據共享,為(wei) 礦山的智能采掘、一體(ti) 化管控、指揮調度、安全分析等應用提供智能化分析和輔助決(jue) 策。
“我在綜采區工作多年,最初回采工作麵需要手動操作支架、煤機等設備運行,隨著礦山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逐漸實現了井下設備遠程控製,工作效率明顯提升。現在工作環境越來越好了,坐在調度室的電子屏幕前,井下生產(chan) 情況一目了然,一些設備還實現了一鍵控製。”塔拉壕煤礦綜采隊田英慧說。
據塔拉壕煤礦智能化辦公室主任林軍(jun) 介紹,塔拉壕煤礦今年計劃投資2500萬(wan) 元進行礦山智能化升級,主要開展智能綜采常態化、業(ye) 務數據標準化、運行智能化等6個(ge) 方麵的建設,努力實現煤礦智能化高效運行和少人化無人化值守。
鄂爾多斯市位於(yu) 內(nei) 蒙古自治區西南部,當地能源富集,煤炭、天然氣探明儲(chu) 量分別占全國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是國家14個(ge) 大型煤炭基地、9個(ge) 大型煤電基地之一和西氣東(dong) 輸重要基地。2022年生產(chan) 了全國五分之一的煤炭,完成了全國四分之一的保供任務。
近年來,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煤炭開采技術的融合發展,煤炭開采技術逐漸向智能化、無人化方向邁進。以此為(wei) 契機,鄂爾多斯市大力推進煤礦智能化、綠色化、安全化“三化”融合發展,全國首個(ge) 國產(chan) 化工業(ye) 操作係統“礦鴻”投入應用,“麻地梁煤礦5G+智能開采”等9個(ge) 示範項目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礦區產(chan) 煤不見煤、井上遠程操作采煤作業(ye) ……這是位於(yu) 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蒙泰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窩兔溝煤礦的寫(xie) 實景象。在這裏可以通過5G網絡實現固定崗位無人值守、皮帶係統的逆煤流啟動、人員的精準定位。
“這些功能的實現都基於(yu) 中國移動5G智慧礦山解決(jue) 方案。”窩兔溝煤礦智能化副礦長冀雪峰介紹,中國移動上海產(chan) 業(ye) 研究院協同中國移動內(nei) 蒙古公司在礦山內(nei) 提供5G專(zhuan) 網覆蓋,搭建邊緣計算、私有雲(yun) 平台,建設智慧礦山平台。通過平台實現礦山設備和業(ye) 務係統的基礎數據采集、融合互通,打造了三維GIS地圖,實現數據全部監管,災害預警聯動、動靜信息等同屏聯動展示,落地了5G煤流集控、固定崗位無人盯防等智能化應用,實現了綜采工作麵的少人化、運輸係統和機電硐室等重點區域的無人值守。通過項目的應用,每年可減少井下作業(ye) 人員30餘(yu) 人,成本降低429.8萬(wan) 元/年,同期能耗降低15%。
據了解,鄂爾多斯市目前共有符合條件的178處煤礦列入智能化建設名單,已初步建成多種類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礦120處,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麵137處。17處露天煤礦開展無人駕駛試驗,無人駕駛車輛達到123輛。智能化煤礦涵蓋產(chan) 能6億(yi) 噸/年,占全市在產(chan) 煤礦產(chan) 能的70%。智能化建設總投資規模近130億(yi) 元,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智能化先進煤礦。
鄂爾多斯市能源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煤礦智能化建設真正實現了高危崗位少人或無人,達到了減人增效,提高了安全水平。目前鄂爾多斯市煤礦智能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wei) 全麵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下一步,鄂爾多斯市將按照總體(ti) 推進、一次設計、分步建設、按期達標的工作要求,全麵推動符合條件的煤礦開展智能化建設,爭(zheng) 取到2024年所有在產(chan) 煤礦實現智能化。
餘(yu) 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