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進莫讓中考“回流生”鑽了空子
■ 觀察家
圍繞“回流生”的爭(zheng) 議,主要還在於(yu) 各地的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
據海報新聞報道,7月14日,西安中考放榜。除了讓“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成績外,最讓西安家長關(guan) 注的還有“回流生”。有傳(chuan) 言2023年10萬(wan) 西安中考生中有大量回流生。對此,7月18日晚,西安市教育局聲明,參加2023年中考的回流生為(wei) 3608名,隻占全市報名人數的3.5%。
以西安為(wei) 例,“回流生”是指戶籍在西安,學籍在外地,但又在西安參加考試的考生。這一政策出台的本意是為(wei) 了服務在外工作、孩子隨父母在外就讀的陝西人。但如今,這一政策與(yu) 人才引進政策結合,有被鑽空子的嫌疑。
因為(wei) 在社交媒體(ti) 上,指導外省學生“回流”至西安參加中考的攻略不勝枚舉(ju) 。這些攻略的發布者中有不少是民辦中學、中介機構。這也說明“回流生”的背後有一套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而且,一些家庭也憑借人才政策落戶西安,讓其孩子成為(wei) “回流生”。
“回流生”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服務人才引進政策。而如何避免這類政策被用來進行“中考移民”,則是人才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需加以完善的,既要保障引進人才子女的教育權利,又要維護中考公平。
嚴(yan) 格人才引進審批,並提高引進人才子女報名參加中考的條件,是解決(jue) 這一問題的兩(liang) 條思路,但也都存在相應的問題。放開引進人才的落戶限製,這是值得肯定與(yu) 鼓勵的,嚴(yan) 格審批顯然背道而馳,不利於(yu) 人才引進。
同樣,為(wei) 引進人才子女設置較高的中考報考門檻,一方麵會(hui) 影響到人才引進政策的實施,另一方麵也會(hui) 影響到其子女的求學、升學。
其實,圍繞“回流生”的爭(zheng) 議,主要還在於(yu) 各地的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升學競爭(zheng) 程度不同,以及人才引進地區如何做到原有戶籍學生與(yu) “回流生”的利益平衡。
一個(ge) 行之有效的辦法是,人才引進地區,應該向社會(hui) 公開引進人才及其子女的情況,並根據考生數的變化,調整高中教育資源配置,做到即便有“回流生”,但中考整體(ti) 升學率不降,普高錄取率不降。
事實上,公開信息也會(hui) 引導“回流生”理性選擇。如果“回流生”數量增加,中考競爭(zheng) 變得激烈,那運作“中考移民”也無實際意義(yi) 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自媒體(ti) 和機構打出“生在河南,考去陝西”“你決(jue) 定不了你的出生地,但是可以改變你的考試地”等宣傳(chuan) 語來炒作“回流生”,也需要引起有關(guan) 部門的高度重視。既要加強對這類自媒體(ti) 的監管,也需追查其背後是否存在利用人才引進政策進行的非法操作。
把不是“回流生”的考生也包裝為(wei) “回流生”,是異化的中考移民,既影響人才政策的落實,也破壞中考公平,尤其要嚴(yan) 厲治理。
□熊丙奇(教育學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