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買了保險?保險營銷應多些磊落少些套路
據7月24日上觀新聞報道,近日,張先生向媒體(ti) 分享了自己在上海市某醫院自助取袋機上領取塑料袋的經曆——在根據提示用支付寶掃碼後,彈出的界麵變成了買(mai) 保險,“首月免費,此後會(hui) 自動扣取保險費”……記者實地調查發現,自助取袋機上“免費取袋還送保障”的廣告鋪滿了整個(ge) 屏幕,按鈕設置極具迷惑性,稍不注意就會(hui) 點擊進入“好醫保·住院醫療(體(ti) 驗版)”的投保界麵。在另一家醫院,記者目睹了好幾位市民“不小心”購買(mai) 保險的經曆。
為(wei) 落實“限塑令”、節省成本,如今不少醫院藥房都對裝藥品的塑料袋實行收費製度。上海部分醫院的自助取袋機可以免費取袋,為(wei) 患者提供了更優(you) 選擇,但以“免費取袋”為(wei) 誘餌,讓患者一不小心購買(mai) 保險甚至是按月自動續保,不磊落,也不厚道。
一方麵,這種行為(wei) 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另一方麵,這種行為(wei) 涉嫌違反保險法、互聯網保險業(ye) 務監管辦法等——根據保險法的規定,保險公司開展保險業(ye) 務,不得欺騙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不得對投保人隱瞞與(yu) 保險合同有關(guan) 的重要情況;訂立保險合同,應當向投保人說明合同條款的內(nei) 容……而誤導患者購買(mai) 保險,顯然不符合這些規定,同時不符合“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要求。
值得關(guan) 注的是,類似“賣保險”的自助取袋機,如今在不少醫院都有。醫院對此是否知情?是否從(cong) 中也受了益?這些有待查清。畢竟,相關(guan) 設備是放在醫院的,相關(guan) 銷售行為(wei) 也發生在醫院,一旦發生糾紛,醫院很難置身事外。這提示醫院,要更充分地把好入門關(guan) ,杜絕相關(guan) 不規範銷售行為(wei) 發生。
進而言之,某些保險公司的營銷行為(wei) 也值得商榷。近年來,消費者“被投保”現象頻現,比如,有的城市部分市民給電動車充電時被“套路”誤買(mai) 保險;某網絡保險平台的“1元買(mai) 保險,保額上百萬(wan) ”套路營銷騙局被媒體(ti) 曝光。這既提醒消費者警惕保險套路和陷阱,也提示有關(guan) 部門要對保險企業(ye) 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對誘導購買(mai) 保險等營銷問題,要開展更多“觸及靈魂”的治理。
馮(feng) 海寧
(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